范姓起名女孩(#知青岁月#)
我是十七岁不到的年龄下乡当知青的。当年是一九七五年盛夏,随着一声声鸣笛,满载着一千多人的大卡车一辆接一辆的驶出县城,开往四十多里外的农村。我们知青点二十六人,来到了长港边上的柯营大队。由于当时我们知青点房子还未建成,我们二十六人就分散在各个小队,我和另外三名女生分配到八小队一范姓人家,一间房子,挤得满满当当的。记得在去范叔叔家时,要过河对面,一艘划子船,我们根本不敢上,四个人都是爬着上船的,引得周围农民哈哈的大笑声,而我们颤巍巍的坐在船沿,几分钟到了对岸,又是爬着下船,队长带我们来到了范家,第一顿饭是在他们家吃的。
当天我们没出工,休息了一下午,晚上,我们在农村度过了第一天的乡下时光。
第二天,我们随着小队计分员一起来到了稻场,学习扫地,拿着竹扫把,农民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扫稻场。当时正是收稻子的季节,我们和几个岁数比较大的农民一起扫稻谷,收稻谷,在炎炎烈日子,累得我们满头大汗,筋疲力尽,到了下午,双手打起了好几个水泡,真所谓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
接二连三,我们在队里和村民们一起同劳动,同学习,不知不觉过去了大半年,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当然也学会了一些农活,插秧锄地,摘棉花,割麦子等等,正应了当时的那句话,晒黑了皮肤,炼就了红心。
七六年春节过后,我们搬进了知青点,也叫农科所。当地请了几个农民分别当队长,会计,炊事员,一名老农负责教导农活。
知青点条件好一些,我们俩人一间宿舍,有食堂,有自来水,两排平房围成的院落。不需要我们自己做饭了,出工回来可以吃食堂,拎着水桶可以接上热水洗漱。
知青点的农活与各小队一样,农村一年四季的春播秋收我们都经历过,插秧的时侯,累得腰酸背疼,特别是水马黄,爬到脚上胆颤心惊,割稻子,收麦子,挑草头,浇大粪,摘棉花,锄草,修田地,种菜,养猪,放牛等等,什么农活我们都干过。春夏秋冬,磨炼了意志,练就了一身本领!
四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一幕幕浮现脑海。记得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们每月有三天时间回城休假,记得那次我们晚回知青点一天,下了车赶忙拿起锄头下地,走到地头,就听着农民队长一边锄地一边说到: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他嫌我们晚回来了一天,把我们几个还来不及换掉回城穿的衣服的知青挨个批评了一遍,问我们为啥晚一天归队,骂得我们头都不敢抬,就一直锄地!
还有一次我们两个小组竞赛割麦子,那真是热火朝天,队长喊放工回去吃早饭,我们都憋着劲你争我敢,互不认输,回去吃饭,到食堂打了饭拿着边吃边走,到了地头,吃完了碗一放就又开始干活,那天,我们就是这样,干了一整天。连平时严厉的老队长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两年半里,我们从双手不沾阳春水的城里孩子,都锻练成了干农活的高手。不论春夏秋冬,不管狂风暴雨,哪怕冰天雪地我们都比着干,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累,不计其数,就借当地农民队长所言:这些孩子们真不错,能和我们乡下伢比了!
七七年秋,国家恢复高考。我们一个个兴高采烈。边劳动边复习,白天出工干活,晚上就看书学习,请带队队长给我们讲课,复习数理化,背古诗,记历史,整个知青点一派学习高潮,二十多人的知青点考上大学5人,中专2人,我也有幸是其中一人。七八年春入学。其余没考上学校的人也相继招工招军回城!
从下农村至今近五十年了,回想那峥嵘岁月,仍心潮澎湃,感想颇多,虽然二年多里我们做过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吃了多少苦,受了很多累,但现在想起来还是值得的。那两年多我们成长很快,身心都得益于广阔天地的磨练。
如今,我们都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退休了,我们都幸运我们有知青生活的历史,我们的一生有着这样辉煌的一段经历,这是我们人生的财富,但愿我们都能平平安安的度过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