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书法培训班创意起名(新魏体源自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

发表于:2023-08-25 06:15:56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新魏体溯源

新魏体兴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所谓新魏体,顾名思义是相对老魏体而言,其脱胎于魏碑,又明显不同于魏碑,是一种在魏碑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的楷书字体。新魏体主要选取《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北魏墓志这一路方正刚硬、雄峻强健的魏碑,同时杂以清代张裕钊、赵之谦的魏碑楷法,取其方硬之势。更重要的是,由于受到特定历史风潮和政治运动的影响,新魏体大多选取简体字,且用美术字的手法解构魏碑,归纳笔画,重塑字形,放大字体,使其标准化、程式化。

上海,是新魏体的发源地。早在晚清民国时期,上海书坛就已成为碑学运动的重镇,赵之谦、康有为、李瑞清、于右任等碑学大家都曾活跃沪上,碑派书风流行一时,这为新魏体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解放初期,有些商店更是将魏碑字体进行改造后用以书写匾牌。随着政治运动愈演愈烈,大量标语口号急需书写,美术字由于书写太慢且单调乏味渐受冷落,如何用毛笔写出实用、美观的大字标语口号,以配合运动需要,成为当务之急。新魏体应其易学易书,易认易辨,刚健醒目而拔得头筹,成为众望所归。

一、源头来自铁路局

新魏体在被称为“新魏体”之前,还有两个特别的名字,那就是“火车体”“铁路体”。上海铁路局是最早出现新魏体的地方,而在铁路局最早开始书写这种字体的人叫陈禄渊。陈禄渊在解放前就以写魏碑体出名。他曾拜上海著名画家孙雪泥为师,学习美术、广告和书法。其魏碑体得张猛龙、始平公之精髓,取其方笔,同时杂以欧体之紧凑结构,又受京剧唱腔身段启发,探索出新,独树一帜,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魏体书风。

新魏体源自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

陈禄渊

解放初期

在上海铁路局工作的陈禄渊,以其处女作“上海北站”四个魏体大字闻名上海,乃至全国。广告商、印务商和报社纷纷上门约稿,订单不绝。

1954年

应聘为中苏友好大厦展览会文书。陈毅市长在看到其书写的魏体后,不禁大加赞赏,称其魏碑写的好。

1955年

陈禄渊在家中办起书法班,起名“家飞风”,培养了一大批善书这种特殊魏体的学生。

1957年

只可惜好景不长,,他因私写广告捞外快被上海铁路局开除,此后又被“疏散人口”到甘肃,由于无法生存再度逃回上海,又因无房无户口,最终只能举家迁回宜兴蜀山,卖字为生,晚年极为潦倒。

虽然新魏体的最终流行并非缘于陈禄渊,陈禄渊甚至并不认可“新魏体”的称法,他始终认为自己的书体是魏体、魏碑。然而,他的学生却通过办班讲课,出版字帖,制作字模等形式,将陈禄渊的字体以新魏体之名发扬光大,成了新魏体真正的推动者。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新魏体的源头来自上海铁路局,来自这位字名而人不名的书法家陈禄渊。

新魏体源自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

陈禄渊所写《书法结构九十二法》

二、新魏体字帖迅速流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出版了多种新魏体字帖,其中版本最早,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要数1968年5月由上海东方红书画社出版的《毛主席语录新魏体字帖》,而这本字帖的作者就是一度和陈禄渊共同任职于上海铁路局的周华金。

1953年,中学毕业的周华金考入上海铁路局,分配在上海火车站售票部门工作。虽然和陈禄渊分属两个部门,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因字结缘,成为忘年交。可是好景不长,半年后,陈禄渊被开除,周华金则被安排从事宣传工作,负责书写标语。

新魏体源自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

周华金

周华金本身有一定书法功底,从小临习颜、柳、欧体楷书,篆、隶、行、草亦有涉猎,在结识陈禄渊后受其启发,改写魏体,以达到更好的大字书写效果。周华金在陈禄渊魏体的基础上,融入颜、欧笔意,同时为了提高书写速度,又将部分点划连笔,兼带行书韵味,使得书体更显活泼,渐出新意。

新魏体源自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

周金华书法作品

陈禄渊离开后,周华金逐渐成为上海火车站书写大字标语和各种标牌、告示的中坚力量,他的字常常引来游客驻足欣赏,有的甚至用相机拍摄,用纸覆在上面描写后带回去临摩。久而久之,周华金的字通过铁路大动脉迅速走红。由于当时这种字体只有在上海火车站才能见到,所以许多外地书法家和爱好者们专程赶来上海火车站拜师学艺,连郭沫若在60年代初途经上海火车站,看到周华金书写的大字标语时,都由衷地赞许,称自己跑遍各地,没见过字写的这样好的标语。

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这种字体的喜爱,1964年,上海的出版社决定将周华金的字体出版成字帖,初稿由周华金书写《水调歌头》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篇。书稿初成,就大受欢迎。然而可惜的是,还未正式发售,文革序幕“批判三家村”运动就开始了。上级部门马上责令停止出版,并撤销原稿,要求改写《毛主席语录》。当时,大量古代碑帖被认为内容存在反革命思想被停止或者限量出版,书店里几乎绝迹,所以当代书法家书写的字帖自然成了众望所归。1968年,周华金所写《毛主席语录新魏体字帖》一经出版,马上风摩全国,初印10万册,再版八次,最后印数超过180万册,上海各大新华书店首次出现了排队订购字帖的热像。

之所以会将这种字体命名为新魏体,是因为负责此帖的编辑认为,周金华的字体根基是魏碑,但又加了新的东西,所以提议叫做新魏体。新魏体之名由此而来,并通过字帖的热销在全国各地迅速流行,成为文革时期喜好书写者们的最爱。

新魏体源自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

《毛主席语录新魏体字帖》

三、从字模到电脑字库

新魏体凭借其易学易写,醒目美观的特点,成为文革时期工农民群众最喜欢的字体,上海大街小巷的墙头,随处可见用新魏体书写的毛主席语录和大字报,甚至有些《工农兵画报》上的文字说明都流行用硬笔新魏体书写。文革时期,还出现了一股学习“新魏体”书法热,由此产生了不少擅长新魏体的书法家,如姚青云、侯殿华、詹钦成、周孝国、陈钟咏、韩飞青等。

新魏体源自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

《工农兵画报》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上海字模一厂为了丰富印刷字体,美化报刊书籍版面,开始将手写书体引入印刷字体,首选便是新魏体。当时聘请了一些上海新魏体书写高手,各写了一批字样进行评选,最后韩飞青、侯殿华、周孝国、陈钟咏四人入选,进入社会评比。后又经社会工农兵投票表决,韩飞青最终胜出,承担起书写新魏体印刷字模的重任。

新魏体源自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

韩飞青

从1974年开始书写,到1976年完工,韩飞青一共书写了4050个新魏体简体常用字,后制成铅字,用于书籍报刊的印刷,在七、八十年代的报刊上,新魏体相当常见。八十年代后期,激光照排日渐兴盛,新魏体铜字模也被无偿移植进了照相字模版,继而又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无偿进入电脑字库。为了完善字库,韩飞青又被邀请,补写了简体和繁体共六千多字。经过两次书写,韩飞青所写的新魏体印刷字共达一万多字。这些新魏体被影视、广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运用,影响及至世界各地。

新魏体源自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

新魏体源自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

字模样本

新魏体源自上海铁路局,你知道吗?

新魏体原稿展示

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新魏体因其标准化、程式化、易书易学且具有革命气质的特点,在短短的十数年间风行全国。同时,又因其过度简化、规范化、美术化,以及政治运动的结束而走向衰落。当今书界,对新魏体颇具微辞,认为其不是书法,是美术体,是文革的产物。笔者认为,应当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新魏体能根据时代变化,在传统魏碑的基础上传承出新,并完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宣传任务,在共和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点是值得肯定的。可是,就书法而言,新魏体的诞生先天存在致命缺陷,那就是状如算子,点画雷同,缺少变化,过分简单化的创新性,导致艺术性不足而偏离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轨道。虽然用做文革标语口号的书写,新魏体当之无愧,但是随着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结束,以及社会风气的转变,新魏体被逐渐淡出书坛,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