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宝宝起名含蕴(冯超然作为农民出身的画家,为了生存无所不能,成了全才型的画者)

发表于:2023-05-18 12:59:07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画人传》~第435篇

冯超然作为农民出身的画家,为了生存无所不能,成了全才型的画者


文/卢秀辉


冯超然(1882年~1954年),名迥,字超然,以字行,号涤舸,别署嵩山居士,晚号慎得,江苏常州人,生于松江。

冯超然作为农民出身的画家,为了生存无所不能,成了全才型的画者


冯超然出身农民,他自童年开始,就酷爱绘画,十三、四岁就能卖画已有所收获。对他来讲,生活是第一要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什么都画,可称精能,他不论人物、仕女、山水、花鸟、昆虫、走兽等各种画科,件件皆能,均可信手拈来,且达到骨力神韵兼备的境地。他成名时的画作以仕女为最,自20世纪一二十年代末至他逝世,海上画坛无人与之匹敌。他早年的仕女画,风格与改琦、费丹旭相近,尤似仇英。随着山水画的日益精湛,仕女题材作品逐渐减少而对文人高士画的描绘增多,笔法也上溯至唐寅、仇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中央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在《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选集》序言中说“冯超然童年就爱画,山水、花卉都很精工,他的仕女画独步一时,为传统人物画之后劲。”

冯超然精仕女,以唐寅、仇英为法,笔墨醇雅;晚年专攻山水,饶有文徵明秀逸之气。好吟咏,工行草篆隶,骨力神韵并具。偶刻印;好交友,与吴昌硕、吴湖帆、顾鹤逸、陆廉夫多往还。三、四十年代,与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在上海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对己作颇自矜贵,一生卖画为生。

冯超然作为农民出身的画家,为了生存无所不能,成了全才型的画者


清末民初,伴随着封建社会的日渐衰落,上海不仅在物质财富上,还在私人艺术品收藏和艺术赞助人方面,都日益变成中国最重要的城市,充满着活力和生机。画家群体形成了“海派”,他们在审美价值取向上,既不失文人画的优雅、含蕴的底蕴,又要考虑到市民阶层的欣赏水平,因而具有“雅俗共赏”的特质,与以前的文人画与宫廷画都有所区别。

1924年,冯超然寓居嵩山路90号,署其居为“嵩山草堂”,与吴湖帆对门而居。当时的艺术人才、喜爱艺术的商人们都纷纷来到上海,使得艺术家之间竞争激烈,想要在上海获得功名成就,单单靠自己的精湛技术、高超的画艺是不行的。孤军奋战比不过团体的力量,所以出现了很多书画的组织团体,规模或大或小,使得“海派”繁荣兴旺。冯超然积极参加各种书画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结识了很多艺术界的朋友,也增强了他的绘画造诣。

冯超然作为农民出身的画家,为了生存无所不能,成了全才型的画者


大画家吴昌硕,长冯超然38岁,两人结为忘年之交。“嵩山草堂”当年高悬两幅屏条:“园天出水”与“方舟艺华”,均出自吴的亲笔。著名书画家叶恭绰曾在冯涤舸画册前的题词中写有“超然之画,神明规矩,精力弥满,而秀骨天成,所谓此中自有吾在。”以此来赞扬冯氏能创立自己的画风与个性。这样一位全能的国画家,在中国古今画坛上,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冯超然在上海取得成功,因为“海派”影响巨大,他的成功辐射到全国各地。冯超然的传统绘画技艺很深,他特别注重学识以及绘画理论,他的绘画宗旨,不用艺术追求功名利禄。冯超然不排斥卖画,他的绘画作品“雅俗共赏”,本身也要适应各个阶层的喜爱,在当时他的书画作品的价格比较高。上海沦陷时期,冯超然故意抬高润笔,是为避免敌伪人士求画。但是,求画者不可止,有一汉奸不惜重金,仍然纠缠不已,无奈,冯超然只好匆匆挥毫,并题一绝,内有“不是不归归未得,家山虽好虎狼多”之句,内含讥讽,把敌伪譬作虎狼之人。

冯超然作为农民出身的画家,为了生存无所不能,成了全才型的画者


冯超然秉性淡泊,不受名利约束,一生从未开过个人画展,从不标榜自己。他在60岁壬午年画的一幅岁朝图中,有“荣枯何足计,闻达亦非求”之句,足以表达他为人的坦荡胸襟。“蒿山草堂”每逢春秋佳日,宾至如归,谈艺论道,竟无虚日。在冯超然门下,培养出陆俨少、郑慕康、汤义方等著名画家,连昆曲大师俞振飞也是冯的弟子,经常到师门求教。评弹名家杨振雄也常往作客,杨在唱腔中吸收到不少昆腔神韵,这与他们同在“嵩山草堂”聚首切磋琢磨,实有着直接关系。

1922年,冯超然在41岁时方得一子,起名让先。1951年,冯氏父子两人在上海中国照相馆合照一影,冯超然亲笔题道:“辛卯岁余年七十,让儿正三十也,合照百龄,藉留纪念,慎翁戏题。”并书七绝一首:

大树婆娑小树青,须眉毕照不辞形。

皎然而立衰翁后,恰好今年合百龄。

冯超然传世之作有《仕女捧桃图》、《岁寒图》、《柳江秋燕图》,其中前两幅均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后者录於《中国现代名画》。出版有《冯超然临严香府山水册》、《冯涤舸画集》。此外还有《武夷叠嶂》、《秋山行旅》、《三圣图》、《苍山雪霁》等作品。传世作品中最大尺幅的为《李营邱寒林雪霁图》110厘米宽,188厘米长,为了绘制这张巨幅作品,冯超然前后历时达十七年之久,成为他的绘画历程中耗时最长的一件作品,堪称冯超然学古变革的代表作品。

冯超然作为农民出身的画家,为了生存无所不能,成了全才型的画者


冯超然在《梅花仕女图》一画中,可以看到他早年学改琦仕女画的手法,因改琦在上海的名气非常大。他一改改绮仕女尖下巴、瓜子脸的开相,演变成丰满圆润的面部开相,设色清雅,人物造型别出心裁,一仕女正倚在窗台作冥思状,窗台后面幔布随意撩起。人物面相丰腴圆润,丹凤小眼微闭,嘴唇闭合,面部表情安详,窗台外面寒梅挺立,淡墨渲染,梅花枝干中间留白,营造出烟云缭绕的感觉。人物衣纹线条轻松自然,线条墨色浓淡适宜,看似随意却依附人物造势,他以线造型的能力可见一斑。仕女上身裙裾和腰带分别施以淡花青和曙红色,微风拂动,梅香扑鼻,少女似有酣意,顿时惹人生怜爱之情。这幅画有明显的改琦仕女倾向,而又更增添了费丹旭仕女娇颜柔弱的气质。

冯超然所作高士图一般都是作为其山水画里的配景出现的,但是他所作独具风采的高士形象则是一般画家所望尘莫及的。冯氏山水画作,人物不仅仅是点染,而且往往赋予主体性,使得丘壑中人物摆脱了陪衬的地位。冯超然是集各家之所长,融会贯通并为自己所用,所做高士形象也是面貌百态。

冯超然作为农民出身的画家,为了生存无所不能,成了全才型的画者


冯超然的山水画,情致温婉,出自“四王”、文徵明,上溯董源、巨然,可谓有源有序,自出机杼。画家对自然的描绘也抒发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情怀,让画面的“境”充分表现了画家要表现的“意”,这也是文人画家以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共鸣。他的《夏山飞瀑》描绘夏日山中景色,颇有南派董巨遗规、风范。画中山峰峭立,深谷盘绕,苍松绿树,郁郁葱葱,瀑布飞湍,垂落千尺,阔水曲岸,苍茫浩荡,院落草舍,掩映多姿,使人自得其乐,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画家重点表现此图“幽”、“深”之意,通过盘回蜿蜒的谷壑,层层布势,表现了夏日山居宁静宜人,清爽惬意,从而使自己置身山林世界,寻找和享受自然界的无穷乐趣。

冯超然《云壑听松图》,画面构图从前面的松树茅屋,再到后面的山群都显得气势磅礴,色彩秀润天成。画的中上方的云山环绕,让人们感受到了画家气魄非凡和画家宽广的胸怀,右侧的山峦重叠而放正与左侧那座近山所呼应,大大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这是他的精妙之处。随着画面往下看,下方树木环绕着茅屋,精湛的笔法描绘的那几棵松树苍翠挺拔,充满了生命力,这足以显示出作者的绘画功力。幽静的山林中有座茅屋,书生埋头苦读,屋外却一片落叶也没有,仔细观察茅屋的桌子上的花瓶上插着花,表明了这位书生的品性。画面惟妙惟肖,笔法苍劲有力,皴擦点染功力十足,山峰重峦叠嶂,整个画面明净整洁,风致雅趣。色彩上大量用蓝、绿、青在画面中,营造一种清幽的景象,很符合雅俗共赏的审美特点。

冯超然作为农民出身的画家,为了生存无所不能,成了全才型的画者


冯超然晚年,曾收藏过十八把扇子,扇面都是泥金的,是十八个明代画家画的鸳鸯。于是他就把他的画室亦名为“卅六鸳鸯馆”,以纪念他难忘的补园旧事。 1949年以后,他一直是上海国画院的画师,直至逝世。

卢秀辉有《为冯迥超然歌》一诗,诗曰:

幼时画过眼,便知其西东。

十三能卖之,雅士出蒿蓬。

传法非家遗,乃为勤中同。

为求生存道,各科彼此通。

移居沪上后,三吴相与从。

学之得画粹,笔下挥改容。

遒劲求平稳,画里善藏锋。

深入雅俗境,海上欣赏风。

情于画间录,毫颖不虚空。

仕士奉桃寿,中岁始得童。

如意不颍脱,春山入梦中。

新法非前贤,今意贯古重。

君为知足使,羞作高名聪。

盛极难副时,祸亦不由衷。

偶配冲飞翼,愧负渔樵翁。

闲逸苦自得,长天赏惊鸿。

冯超然作为农民出身的画家,为了生存无所不能,成了全才型的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