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为什么以前会起名(李商隐名字的典故)

发表于:2023-05-18 11:55:18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李商隐名字的典故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小李杜”。他的名字叫商隐,字义山。当然,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事情的典故。

在汉朝初年的时候,商山上曾经有四个隐士,叫“商山四皓”,四个老头都八十多了,水平特别高。汉高祖刘邦刚刚统一天下的时候,他的谋臣也跟他说,说陛下“安可于马上治天下乎”,你可以骑着马纵横疆场把天下打下来,你难道能骑着马治理天下吗?像秦始皇那样很快完蛋。高祖说是这样我得请高人。他就听说商山上有四位白发老者,我请他们来辅佐我。结果四个人很有礼貌的跟他说不去,谢谢。

刘邦的长子刘莹是太子。刘莹长得肥肥胖胖,然后木讷寡言。他想要废长立幼,他想要让小儿子来当太子,废掉长子。这时候皇后也非常担忧,说怎么办。最后他们还是请动了“商山四皓”。说国家有危难,现在陛下想要废长立幼,这将来必然有血腥之势发生,他们将来夺权什么。太子虽然木讷一些,但是已经这么长时间了,也有自己的一些人和一些势力。假如废长立幼,这陛下假如驾崩之日,这里面必有浩劫。你看你们能不能出个面,给我们站站台。你们这四个大V,能不能给我们太子刘莹站站台,让皇上觉得太子是不错的。四个老人商量一下,好吧,不为了富贵,都八十几了要富贵何用,不为了富贵,就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我们因为义而出商山。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皇上大宴宾客。看到太子刘莹在那桌子上吃饭时候,背后站着四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高祖觉得有意思,就问这四位先老先生是哪的人。然后介绍商山四号,介绍完了之后,四个老者就向陛下行礼。皇上想,我叫都不来,这太子叫就来了。这太子的影响力相当可以。所以他就知道,他忠厚老实,有人辅佐,将来废长立幼这事不妥。所以还是没有废掉太子。后来刘莹做了皇帝,这“商山四皓”没有邀功,悄悄地回到了商山之上。他们又开始做起了他们的隐事,所以叫商隐。

那李商隐的老爸给李商隐起这个名字,商隐义山,表面上看,让李商隐将来能够像这些隐士一样,国家有需要就来帮忙,国家没需要就回到一边隐居。其实李商隐的爸最希望的是让这个儿子能活的长一点。因为他家有短命基因,他家里人,他爷爷,他爸爸都是三十多岁就死了。希望孩子长寿一点。后来起了这么个名字之后,果然也保佑李商隐,让李商隐成了他们这个家族往前数的好几代人里,最长寿的。大家来看他活了多少岁?活了四十六岁。已经是他们家最长寿的了。他老爸给他起名的时候煞费苦心,表面上看是义山,实际上是希望他能活的稍微长一点。就是这个典故。

李商隐爱用典故

李商义的名字里面就是一个复杂的典故,而他这个人也特别爱用典故。他跟南宋的辛弃疾两个人,堪称是唐宋之间最爱用典故的人。两个人都有一个毛病,写诗写词的时候,堆一大堆书,在那翻典故。辛弃疾甚至被人称为吊书袋子,这个人就是个书袋子,整天都翻典故。李商隐也是,不过李商隐用典,比辛弃疾用的稍微看着简单通透一点。辛弃疾有时候典故看着有点偏。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这个谿是没有水的古道叫谿,后来跟那个溪水的溪变成了一个字。所以现在写作溪水的溪也没有问题。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有《李义山诗集》。而《李义山诗集》的第一首诗正是这一首《锦瑟》。那么这是晚唐李商隐。

小李杜与大李杜

晚唐跟李商隐齐名的一位,大家想必都清楚,叫做杜牧。李商隐、杜牧号称“小李杜”。因为之前咱们已经讲过一些内容,大家也读了不少诗歌,所以大家都有点基础。那我问大家,总体来看是大李杜成就高,还是小李杜成就高?当然是大李杜的成就高了。

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李白,和现实主义诗歌的影响最为深远的人杜甫,虽然如此,不可谓小李杜的影响力不深。小李杜里面,李商隐的影响力也是极为深远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一本书叫《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清朝时候编的,编入这三百首,基本上都是成就最高的,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三百首唐诗。全唐诗有48,000多首,那从里面编了三百首出来,这三百首里最多的就是杜甫的诗,三十八首,杜甫的诗占到了将近13%。排第二的就是这位李商隐,李商隐一个人的诗三十二首,占到了10%以上。排名第三位的是王维,占到了二十九首,将近10%。第四名是李白,二十七首,占到了9%。所以基本上这四位,就占到了唐诗三百首里的多少?刚刚我说的这四位,一百二十几首吧。这四个人就占了一百二十几首诗。这是唐代最有影响力的三百首诗里,四个人就占了40%。

这四个人是杜甫、李商隐、王维、李白,除了李商隐以外,剩下三位是盛康时期的诗人。盛唐时期诗佛王维,佛家文化在诗歌中的体现。诗圣杜甫儒家文化,现实主义在诗歌中体现。然后诗仙李白,浪漫主义道家文化在诗歌中的体现。李商隐能跟这三个人齐名,可见李商隐影响力是什么。但是李商隐和杜牧两个人的总体的成就和影响力,显然是不如大李杜。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李商隐和李白有没有血缘关系?杜牧和杜甫有没有血缘关系?那李商隐和李白没有血缘关系。李白是个商人家庭出身,在陇西那边住,然后有波斯血统。李商隐和李白没有血缘关系。杜甫和杜牧有血缘关系,都是晋朝大将杜煜的后代,然后都是大诗人杜沈言这个直系,两个人有一点关系,有点血脉关系。那么,这是李商隐和大李杜之间的关系。

獭祭鱼

李商隐每次写诗,都要把书铺的满桌子都是,来查典故。所以人们把它这种做法叫獭祭鱼。就是水獭,捉到鱼以后有时候不急着吃,在岸边一条一条一条一条摆着摆开,摆好多。就好像在给上天祭祀一样。所以人们开玩笑说这叫獭祭鱼。李商隐写诗就叫獭祭鱼,所以他还有这个雅号叫獭祭鱼。

那么因为他太爱用典故了,而他的诗又写的特别的漂亮,所以大家又很爱读,又不知道写的是啥意思,所以后世人们说“诗家总爱西昆好”。西昆是专门崇拜李商隐的一个师派。后来这帮西昆体的诗人,就专门写李商隐,学李商隐,用很多典故。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就只恨没有人给他做注释。大家看不懂他的诗,虽然写的好但是看不懂。——

李商隐的经历

李商隐,我们来看看他的个人经历。李商隐的个人经历,首先时代背景到了晚唐,唐文宗、唐武宗、唐昭宗就到了最后了。唐朝到了末年,晚唐时期,政治黑暗,皇帝已经不再有很大的权利。你想到了唐昭宗年间,这些诸侯们,这些什么齐王靖王梁王,这几个人都把皇上轮流抓一抓,皇上都只能听命于人家。

那时候皇上已经不再是皇上,所以晚唐时期也一直在没落,朝廷也越来越腐败黑暗,宦官专权又非常的严重,文人有牛党和李党一直在斗争。牛党就是读书人这一党,李党就是官二代官三代这一党。他们这两派之间一直在斗争,两派人泾渭分明,你有一派我有一派。两家一直在打架,叫牛李党争。看你是牛党的还是李党。李商隐就身处在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而且李商隐还目睹过一件事情,叫甘露之变。当时唐文宗时期,唐文宗自己就是宦官立的,从“安史之乱”中宦官的权力就很大。

中国古代一共有三个宦官掌权时期。一个叫东汉,东汉后期宦官掌权,然后这个大家都知道,曹操都是宦官势力的人。第二个宦官时期就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一直到唐朝灭亡,都是宦官掌权时期。第三个宦官时期是明朝,宦官乌烟瘴气,大家都听说过九千岁魏忠贤。

历史上一共有三个宦官时期,李商隐就在第二个宦官时期,最严重最腐败最黑暗的时候。宦官立的皇帝,结果这唐文宗还是有两下子。唐文宗把立他的太监都给干掉了,但是宦官势力仍然在朝廷中存在的,而且势力非常大。唐文宗就重用了两个人,也是宦官给他推荐的两个人,一个人叫李训,一个人叫郑注,皇上特别重用这两人。因为是宦官推荐的,宦官也没有起疑心,皇上天天就跟这两个人在一块开三人小组会,天天密谋,怎么样找个机会一把斩除太监。把宫里的太监,留上三五十个打杂的低等太监,剩下全杀了。结果李训和郑注两个人就开始商量,三个人刚开始达成了统一,一唱一和,在举手投足之间,在风轻云淡之间,就把朝廷里的一些大宦官都给干掉了。宦官们还没有察觉到,就是冲着他们去,本来手段很高,后来皇上重用这两人,让李训做了宰相。

但李训和郑注两个人就有了小心眼,李训害怕郑注将来抢他的功,想最后干掉郑注,这就是文人的毛病,文人相亲。李训就把郑注派出去做了节度使,做了凤翔节度使,这样的话离长安很近,遥相呼应,手握重兵,一个在外做将,一个在内做相,两个人联合起来。让他到了凤翔以后,募集几百个亲兵,就是不听别人的,只听他的。几百个人手持一条铁棍,只要找到了,某一天,让大家来参加某个太监的葬礼的时候,让这亲兵把太监们围了铁棍,把这太监全都打死。密谋的相当好,相当缜密。结果郑注走了以后,李训害怕郑注抢了头功,他又安排了其他几个人。每个人都去招募了几百亲兵,这一下子亲兵就多了。结果到了动手的时候,当时太监掌权最大的一个人叫裘世良,他们只要干掉了裘世良,把其他宦官全都杀掉,这事就结束了。

结果他们有一天上朝的时候,就报告皇上说,皇上后花园里突然有一种珍珠一般的露珠,叫甘露。甘露降临人间,说明天下很太平,这是祥瑞的征兆,请您移驾到后面看一看。皇上看了以后说,果然是甘露。宰相去看,宰相带着文武大臣,宰相、御史大夫分两班带着文武大臣去看了一圈,回来了说果然好兆头。宦官们,这些长军中尉们,因为宦官已经掌军权了,这些管军队的宦官们,还有后宫的大宦官们都去看看,结果他们就过去看了,他们就想要在这个后花园子里,进去之后刀斧手杀出来,把这宦官全都杀掉了。结果起风了,风把那几个帷幕给吹起来了,裘世良看到了帷幕后面刀斧手的武器,把裘世良吓得赶紧关门,赶紧跑。武士们就要关门,裘世良大声的呵斥说,谁敢关门杀了谁,吓得没人敢关门。

裘世良给跑了,就这一跑,把宫里面的宰相,大臣杀了一干二净,杀了一千多人。主要的首脑杀了一千多人。紧接着抓郑注,最后郑注作为一个节度使,也因为他的凤翔节度兵阵,也有宦官当监军,宦官就请他吃晚饭,他想着我有几百个亲兵我怕谁,带铁棍亲兵他就去了。可是人家请他一个人进去了,把他的亲兵拦到了外面,然后进去之后就被杀害了。那几百个亲兵也全都被干掉了。郑注的脑袋也被挂到了长安的城门上,来吓唬那些文人们。宦官们从此以后,就对这些大臣们更加严密防范,但唐朝的宦官并不像东汉末年的宦官。

东汉末年宦官喜欢立小孩当皇帝,让他们可以掌权。唐朝的宦官充分的吸取了汉朝的宦官教训。你让小孩当皇帝,他妈妈容易有权利,他舅舅容易有权利,外戚权力过大,所以他们就不找那个小孩当皇帝,就找成年人。可成年人有自己主意,想要干掉自己家奴。你是我的家奴,你竟然能挟持我。结果“甘露之变”结束之后,唐文宗就彻底被宦官给控制。他经常哭着跟大臣聊天说,你看我能比得上古代的什么皇帝,人家说当然是比得上尧舜禹这样的帝了。

他说你不要骗我了,我哪里比得了尧舜。你就告诉我,我有没有汉献帝强。汉献帝是亡国之君,我有没有汉献帝强,人家说您怎么能自比汉献帝,您当然比他强,行了吧,汉献帝好歹是被长有重权的大诸侯挟持。我堂堂一个皇帝被自己的家奴挟持,我连汉献帝都不如,这就是唐文宗。尽管说是这么说,唐文宗还是挺厉害,还任命了新的宰相来反对宦官,他手腕还可以。文宗、武宗和昭宗其实实力都还可以,也都有一颗想要当好皇帝的心,但是实在没有给他们机会。到了唐昭宗时期,梁王朱温,杀到宫里把所有的宦官都给杀掉了,才结束了宦官专权的现状。李商隐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目睹了这场甘露之变,所以李商隐的政治其实也是很寒心的。而且他也隐约感觉到,这大唐看来是要完了,要完蛋了。这是大的背景,牛李党争。

那么早年他生活非常的贫困,我曾经跟大家说过好多一流的人,他的老爸死的早,是没落贵族,或者是流民。他爸明显死的早,因为我刚说了都很短命,他爸给李商隐迫不及待的,给李商隐起了字义山。因为一般男孩子在成年的时候才要定字,不着急。但他爸觉得我活不到他成年,果然是这样,那就给他把字都取了。早年他生活也很穷困,“佣书贩舂”什么意思?

就别人雇他去抄书,但是他的字很漂亮,雇他去抄书挣点抄写费。然后贩舂就是他去帮人家舂米,挣点劳力费。小时候过着这样的日子,稍微得点空就读书,抄书。古人童子功特别深,都很能抄书。我以前跟大家介绍过,我希望大家去抄词典和辞海。我以前就干过这事。

那苏轼在十岁的时候抄七十万字的《汉书》抄了两遍。他那时候有点机会就抄书,不过他自己的抄书都还能挣钱,你看也挺幸福的。人雇他抄书,他抄着抄着水平就高了。假如有人雇我抄书,我估计我的水平会很高,天天都抄书逼着你,还发着钱让你练童子功。后来步入仕途,他跟一个节度叫令胡楚,关系还不错。

令胡楚非常欣赏他。令胡楚的儿子叫令胡桃,跟李商隐也是好朋友。因为令胡楚让这俩孩子在一块,所以李商隐深受令胡楚的提拔,跟干儿子一样对待。后来李商隐去考科举,之所以考上了,也是令胡楚给科举主考官施加压力,你把他给我弄上。所以令胡楚提拔李商隐,跟李商隐情同父子。令胡桃跟李商隐一块去考科举,令胡桃一把就考中了,说明人家水平高。但是你也想想那可是令胡楚的儿子,令胡楚可是当时牛党的,就是读书人这一党的一个骨干力量。那你想想人家一把就考中了,李商义就羡慕,写信祝贺人家,后来他终于考上,也是因为令胡楚给主考官打了招呼。

可是后来又有一个人非常看好李商义,这个人就是王茂源。王茂源被看作是李党的重要力量,其实也不一定,这个说法也有争议。但是总之李党跟他关系是很好的。王茂源看中了李商隐,把女儿嫁给了李商隐,就是王茂源的女儿嫁给李商隐,就是后来李商隐老是怀念的那个王氏,因为死了也可能25岁就死了。

结果令胡楚觉得李商隐这小子投机取巧,知恩不图报,就不喜欢他。你想想令胡楚死的时候,李商隐都当做重要的宾客,当干儿子,跟令胡桃一起去参加令胡楚的葬礼。令胡楚对他情同父子,结果你跟我的敌人的女儿结了婚,觉得他背叛师门,背叛了老师义父,所以大家都不喜欢李商隐。当时有很多人都认为,李商隐这个人,人品不好。

李商隐也很痛苦,其实他没有沾上王茂源一点光,王茂源也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李商隐在做官的路上有一点点好处,所以李商隐夹在两党之间,谁也不帮他。你们都不帮我,看皇上帮不帮,我自己又去考试,结果第一年一考,两派联合起来把他的名额给取缔了,他也没考上。一直到第二年再考才考上了,就外放做官,工资一个月只有八千块钱左右的官,那该多低。

当然唐朝工资低。你像宋朝的时候,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你这小的不能再小的官,他的工资是一个月两万,是已经低到不能再低了。宰相一个月五十几万,然后这是月奉奉银,还没有算陆米和官田。算上的话宰相也一年二千万吧。苏轼这些人,杭州太守,正常情况下一年也有个几百万。

那时候人的负担重,一家几十口人,你家还仆人,就靠你一个人,要不然养不活的。两万俗世都穷的。那时候今年过完,明年我活不下去了,带着全家人到城东的山坡上开垦一片菜田,自己种菜吃。所以东坡居士,他那时候得了个才八千块钱工资,一个月八千文,相对现在八千块的工资。做着小官,后来当了县尉,秘书郎川东节度使判官,后来因为党政的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古时候文人有两条出路,一条是科举考试做朝官,朝中的官越做越大,越做越大,越做越大。还有一条路是做幕府的幕僚,做人家的幕僚,最后这个人牛了,你也牛了。结果他跟谁,谁第二年必死。跟谁,谁第二年走了。这些人走了或者病死了。但是对他也挺照顾,走的时候可能还给他谋点好处,谋点福利,给他升任一个小官,但是他一生都很潦倒。

所以李商隐的诗就总有那种酸涩苦闷,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的感觉。这就跟他的一生经历是非常相关。唐代崔爵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么大的大师,这么高的高手,这么有才华的人,一生都没有施展开,这是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