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脑门美女(看懂王家卫镜头下充满性张力的高颧骨,才明白唐嫣的大脑门有多妙)
前言
谁不曾为王家卫的镜头魅力折服?无论是一个多么性冷淡的女演员,也会在他的注视下展现出惊人的性张力和魅力。那么,王家卫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可以如此成就女演员?
张曼玉:崎岖的苦相脸如何散发女人味?
张曼玉天生骨骼高耸的苦相脸,一度被尔冬升认为不够漂亮而拒绝让她成为香港小姐。但是,这张略显崎岖的面孔在王家卫镜头下逐渐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在拍摄《花样年华》期间,王家卫对于张曼玉的妆容和穿搭都有别于常规审美。他喜欢让张曼玉的眼线粗粝而悠长,红唇鲜明俏丽。
这些强烈的妆容线条拉长了面部轮廓,一下子就激发出张曼玉身上的女人味。与主流喜爱圆润柔和的妆容不同,王家卫更青睐于突出面部线条。
他认为,线条的层次感才能给女性形象带来立体感和女人味。如果一味追求柔美,会让女性形象过于单薄。这源于王家卫本人对于美的独特理解。
美丽与和谐并不完全等价,相反,一定的失衡和矛盾反而能更加激发摄影对象的魅力。这种点对点的强光分割和夸张线条的设计方式,正是王家卫特有的“异化美学”。
这一点在张曼玉的旗袍造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王家卫为她特意选用了二十多套色彩各异的旗袍,并根据剧情安排不同花色。
一些暗黑和阴郁的旗袍,象征着苏丽珍内心的空虚和绝望;鲜亮耀目的大红旗袍,则出现在苏丽珍快乐放松的时候;错综复杂的旗袍搭配,则体现了苏丽珍的举棋不定和纠结。
这种错乱搭配本身就违背了正常审美,但是,恰恰通过这些意外的组合,张曼玉的性感与女人味才得以完全激发。这个效果对张曼玉的气质塑造非常重要。
因为愉悦和痛苦交织,张曼玉散发出浓浓的女人味。而崎岖的面部轮廓,也为情绪的起伏提供了立体的舞台,让苏丽珍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正如王家卫所言,景深的旗袍与景深的面部在镜头语言上形成呼应,从而唤起观众更丰富的联想,这才是气质魅力的真正所在。
王菲:又老又少的脸要如何变得标新立异?
王菲的长相看似矛盾,既有成熟的硬朗骨骼,又有天真圆润的五官。要想通过常规手段将这两种特质调和起来,其气质很难突破。但是,王家卫并不想让王菲变得柔美圆滑。
相反,他在电影《重庆森林》中更加强化了王菲这种极致的矛盾气质。短发、霓虹灯、便利店这样平凡的元素,并不妨碍王家卫通过局部特写、色彩反差等手法。
将王菲矛盾的两面发挥到极致:骨感的成熟冷漠,与天真柔软的少女心。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元素里,反而因为矛盾感的加深,王菲更加立体丰满,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王家卫十分钟爱王菲这种标新立异的气质。他认为,王菲已经完全超越了正常审美的框架,变成一种独特的存在。所以,别人根本无法用既定的美丑标准来判断王菲。
这种从常规中解放出来的姿态和美,更能打动人心。其实这正反映了王家卫本人对“缺陷美学”的理解。他认为,所谓的美往往源于我们内心对完美的憧憬。
但是完美的事物反而无法带来视觉和心理的刺激。只有存在一定程度缺失或异常的事物,才能激发我们更大的兴趣,唤起我们的联想,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这一点在王菲的面部特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因王菲的面部既不是标准的成熟,也不够清纯甜美,反而激发了王家卫无限的创作兴趣。
他试图通过光影变幻、色彩烘托等方式,将这种“缺陷”发挥到极致。也正因放大这种缺陷,王菲的魅力也水涨船高,成为独一无二的性格女星。
李嘉欣:无可挑剔的美女要如何突破完美?
李嘉欣是标准意义上的大美女,五官均匀,面容无瑕。但这却成为她气质上的软肋。因为过于完美,反而容易给人一种标准化、模板化的单薄印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源于人们对未知事物天生的好奇和探索欲。因此,已经非常熟悉,没有任何新意的“标准美”,反而很难吸引太多眼球。
王家卫在《堕落天使》中,采用了大量旋转镜头和光影反差。这让李嘉欣原本完美无暇的脸庞变得扭曲和破碎,面部特征也更加明晰。
沉郁压抑的色调烘托,李嘉欣散发出高级感和女王气质。这种由完美向不完美的突变,激发了观众更大的视觉冲击,也让李嘉欣性格中更为丰富的一面得以展现。
王家卫认为,太过完美的面容反而会丧失层次感,损害女性魅力。所以,有意无意地破坏这种完美,让面部的小缺陷展露出来,反而能激发出女性的性张力。
这种坚硬中透露破碎,既高冷又脆弱的气质,最能打动人心。
这种镜头语言的巧妙运用,使李嘉欣原本“无懈可击”的印象得到突破,性格上也更富个性,更能打动观众,这正是王家卫所善于发掘的“缺陷之美”。
性张力密码:夺目缺点,唯美感兴起
通过观察王家卫对三位演员的塑造手法,可以看出他在性张力方面的一些独到之处。首先,他善于通过色彩、灯光、妆容等手段,放大女演员面容或气质方面的缺点。
这些缺点反差强烈,一下子就抢占观众的注意力。比如,张曼玉面部线条的崎岖不平,王菲成熟与稚嫩的反差,李嘉欣因太过完美而略显单薄的层次等等。
其次,王家卫并不会为了改善这些缺点而采取常规手段(比如美容和后期P图),而是将它们无限放大,并与环境的色彩、光影等元素呼应。
在这种语言系统的烘托下,原本的缺点反而被赋予了新的气质和张力。这种手法被称为“环境美学”。王家卫认为,人的气质或容貌并不能脱离环境单独存在。
只有人与环境产生互动和共鸣,面部或性格中的特质才能被激发出来。最后,正是这种夺目的“缺点”,激发出观众更多的视觉和心理兴趣。
它们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美,在破坏之下带来一种更为扣人心弦的唯美感。这也是王家卫魅力的独特密码。王家卫本人也曾分析道,所谓“美丽”的标准并不唯一。
它需要来自环境、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激发,这些外在条件的变化也会不断改变我们对美的理解,这正是镜头艺术持续发展的源泉。
结语
王家卫巧妙地证明了“缺点”的力量。当面部或气质的完美被破坏,反而激发女性更深层的魅力。这种魅力并不依赖于传统标准,而来源于被忽视的特质。
无论怎样夺目的外在条件,都不如内在魅力更能夺人心魄。当我们苛求完美时,反而可能错失最动人的灵魂。这也是王家卫用镜头向我们诉说的道理。
他通过故意破坏“完美面容”,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于美的认知,并在这种意外中获得更丰富的诠释空间。王家卫用镜头向我们传达的,不仅是美本身,更是超越美的层次。
那种来自心灵和情感的共鸣。也许正因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这种标准意义上的“瑕疵”,我们的内心才会为之震撼。这也是王家卫魅力永恒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