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羊宝宝起名

羊庄起名(“羊庄西施饼”,你吃过吗?)

发表于:2024-04-22 20:19:21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西施饼,顾名思义,是与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分不开的。据明朝万历版《滕县志.卷六.宦业传》载:“范蠡者,字少伯,徐人也。事周师太公望,好服桂饮水。为越大夫,佐勾践破吴后,乘船轻入海,变名姓,适齐,为邸夷子皮,后百余年见于陶,为陶朱公。复弃之之兰陵市卖药,后人世世见之。居于昌虑之华采山,故人因其居为祠以祀之,因名其山为陶山。”范蠡泛舟北上来到齐国,被封为齐相,助齐王发展经济,后为寻访墨子,弃官散财于民。来到邾国昌虑城风景秀丽的陶山,见草肥水美,山灵水秀,民风淳朴,遂与西施隐居于此,范蠡西施在陶山上讲学,教百姓发展种植养殖业,好多村民边牧羊边听课,为防羊丢失,范蠡发明了“羊桩”,把羊拴在桩上,它就不跑了,羊庄之名由此而得。

每到集日,游人如织,商家云集。范蠡同时还在此讲经,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学者,从早晨一直听到天黑。

西施在家用面磨成粉做了面食给他们充饥。饿极的学者感觉饼香喷喷,而且还很好看,像西施的玉手一样漂亮。因此给饼起名叫“西施五指饼”。

西施饼的做法并不复杂,但是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要在前一天的晚上将面大力揉搓之后静止发酵,但是大力揉搓的这个阶段恐怕一般人就很难做到,极为耗费体力。

民国时期羊东村李氏改良了西施饼的做法,由原来的手工和面,改进为用杠子碾压,使西施饼的原料更加有筋骨,碾压过的面团经过数小时的静置发酵之后,再拿出来揉搓成细长条,然后将长条从中对折,如此重复将5组或者6组长条组合在一起,然后放在农村特有的大锅中,贴在锅沿上进行蒸制。锅中放有开水,用作物秸秆做燃料,造成一种文火状态,西施饼就是在这种文火蒸煮以及锅沿热烤的双重烹饪条件下形成了其清香软韧的独特风格,从而大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