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高梓(织素心情还置酒,然脂功状可封侯:记陈寅恪夫人唐筼女士)
作者:山佳
当年,在哈佛,吴宓与陈寅恪相识,相谈后,吴称陈是中国最博学之人。文革中,在这位最博学之人“左丘失明,孙子膑足,日暮西山”的时候,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就是他的妻子——唐筼。
一
一生姻缘横幅牵
陈寅恪对婚姻一直抱有神圣的看法,尤为注重修养高洁、气质优雅,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幸福,不可轻率而为。本着极为慎重的态度,他始终都没有满意的人选。
一天,清华同事郝更生向陈寅恪请教“南注生”何人,因为他在朋友家中看到一幅标注“南注生”诗词的书法。顿时,陈寅恪惊日:“此人必灌阳唐公景崧之孙女也。” 由此,陈寅恪欣然前往拜访。
原来郝更生的女友高梓,与唐筼同在北师大担任体育教员,私交甚好。就这样,郝成了陈、唐两人的红娘。
陈寅恪有一首诗是记两人当年奇缘的。
诗云:
当年诗幅偶然悬,因结同心悟宿缘。
果剩一枝无用笔,饱濡铅泪忆桑田。
二
体育教员
唐筼身体瘦弱,却担任着北师大的体育教员,反差颇大。鲁迅夫人许广平南下去香港,途经广州时,特来看望唐老师。这是后话。
据说,唐筼从小喜欢化学,中年后,她依然不能忘怀这一儿时的梦想,多次在女儿面前说起。唐筼无奈接受了体育而不能挑选化学专业,已隐约可见生活艰辛的影子。好在三女儿美延选择了化学专业,似乎可以弥补妈妈当年的一个遗憾。
三
家有三女
陈寅恪感怀宛若上天注定的缘分,让他遇见了温柔贤淑的妻子。结婚后不久,唐筼即怀孕,但仍在女师大任教,直到生下了大女儿流求。
由于健康原因(唐筼生育时诱发了心脏病,差点死去。自此,直到死,她都无法摆脱心脏病所带来的痛苦折磨),更因支持丈夫专心治学,不为琐事分心,唐筼抱憾离职。这对于从小好强、事业心重的唐筼来说,真有些不甘心。
大女儿叫流求,“流求”是台湾的古称;二女儿叫小澎,“小澎”隐喻澎湖列岛,是台湾海峡中的岛屿,风景极为秀丽,为台湾的屏障与门户,视为台湾的姐妹岛。
膝下有了两个女儿,家里充满欢声笑语。但唐筼心中一直有个结,希望生一个男孩延续门第香火,让公公开心。
后来,三女儿的出生,依然让公公很开心。公公认为,在他这个年纪,仍能看到家族中新生命的诞生,可喜可贺。
公公为小孙女取名“美延”,出自《苟子.致土》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陈氏夫妇对长大后的美延解释她名字的意义:你在生活里要积极乐观,与人为善,便可幸福快乐,延年益寿了。
四
为国为家都要负责
有一个典故——公公散原老人来到北平,慕名求书法的人甚多。于书道早有盛名的散原老人却独喜“六少奶”唐筼的书法。每有兴致,便嘱儿媳写几个大字。
唐筼字写得好,也要求孩子们好好练字,好好学习,有知识,有自食其力的本领,融入社会,经济独立。
唐筼还教育女儿们,做人要有责任心,并以丈夫为例,为国为家都要负责。陈寅恪的大哥早逝,陈寅恪毅然担负起整个大家庭的生活费用。
陈氏夫妇要求女儿们在学校课程之外,还要看小说,特别推荐《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儒林外史》、《西游记》、《水浒传》等,外国小说如《福尔摩斯侦探集》可培养观察判断思维能力。
女儿们说,父亲认为了解外国文化,须读外文版《圣经》;要了解中国文化,须读四书五经。
五
世事沧桑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陈氏夫妇带着三个女儿从北平到天津、青岛、长沙、桂林、梧州等地,最后漂泊至香港。
唐筼曾说,袁(复礼)先生买了一篓水果,预备在火车上吃,令我大大羡慕,因我忙于检点行李,又要招呼小孩,无心想到火车上需带些吃的东西,而青岛的水果又是极佳的。寅恪向来不会理杂事,故我家无人去买好东西,只得空空羡慕别人。
此后四年间,唐筼带着三个女儿一直困居香港。贫病逼迫,唐筼的身体已基本垮下来了,稍有劳累,心脏病便发作。
1945年,陈寅恪视网膜严重剥离,不幸失明。这一年,唐筼四十七岁。陈寅恪痛感生形如已死,唐筼尽心抚慰丈夫。
六
气质如同总统夫人一般
在中山大学,凡是接触过唐筼的人,无不为她的气质、谈吐以及对丈夫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女儿们眼中,母亲的仪容举止和衣着打扮,端庄淡雅。唐筼教导女儿们要注意行、坐、立的姿势,她一直到晚年仍然体型匀称、背脊挺拔,行走保持良好姿态。
中山大学江静波教授曾经多次对美延谈起:你母亲的气质,如同总统夫人一般!
七
然脂功状可封侯
1951年,助教不辞而别,唐筼毅然担负起为丈夫备课、抄写文稿、读材料的工作。
唐筼对女儿们说:“爹爹的学问造诣非比一般,应让他写出保存下来。“
直到中年以后,女儿们才逐渐理解,母亲晚年忘我地为父亲付出一切 ,成为自己生活的目的,常望父亲有生之年,在传承中华文化上留下更多著作。
来到家中的客人也对唐筼的干练,印象至深。据说,只要丈夫有所示意,唐筼便能领会,配合非常默契。
1956年6月,陈寅恪在他六十六岁生日时,对妻子作了一生中最高的评价:“织素心情还置酒,然脂功状可封侯“。
他曾多次深情地对女儿们说:”妈妈是主心骨,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没有她就没有我们,所以我们大家要好好保护妈妈“。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七十九岁的人生历程。同年11月21日,唐筼平静地追随丈夫而去,时年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