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男孩起名

向氏男孩起名(杨开慧外祖家的传奇——平江第一科举世家向曾贤家族)

发表于:2024-04-18 15:07:54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作者:余万根

编辑:修谱师陈一维

在平江,有这样一个科举独隆的家族,一门之中,出了一名进士,三名举人,五名贡生,还有一大批廪生、庠生、太学生。且以一家连国共两党高层,毛润之是他们家外孙女婿,李元簇是他家亲外孙。这个家族,就是平江向家砖屋的向曾贤家族。


杨开慧外祖家的传奇——平江第一科举世家向曾贤家族

衡龙雄渊 辗转徙平

向氏以宋微子后,食采于向,遂以地为氏。

平江向氏尊宋相敏中公为祖。向敏中(公元949-1020 ),字常之,开封人 ,北宋名臣,以勤于政事、老成持重而闻名,官至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卒谥"文简",世称文简公。敏中公孙经公女被神宗选为颖王妃,颖王继位,是为神宗,立向氏为皇后。

经公曾孙许虔公,元符间任洪州(古南昌)守,嗣君士衡、士龙、士雄、士渊兄弟因堂兄士璧为潭州(古长沙)节度使,随为幕府。闻公卒,即扶櫬由洪州洗马市迁平江梓江,葬父于邑西之下东山。因古传"衡落坪安、龙遇塘止、雄向山居、渊临陂住",故后兄弟分迁,长士衡居石轧头之黄金坪、次士龙居张古塘、三士雄居湖源之西山、四士渊居湘阴白果洞之南陂。自此,衡龙雄渊四公后代即定居于平江西乡向家、栗山、三联一带,同时开枝散叶周边长沙、湘阴、汨罗等地,繁衍生息,逐渐发展成为平江一大望族。衡、龙、雄、渊四公是为向氏始迁平邑、分徙长湘之嫡祖,平江向氏也分为衡、龙、雄、渊四大房,并于嘉庆年间,建祠于伍公市街上。

向氏字派:朝廷重贤贵,国泰振兴良。家富青云至,永载显名扬。

以上为平江向氏源流大略。


杨开慧外祖家的传奇——平江第一科举世家向曾贤家族

向氏族谱

科举之盛 无出其右

有清一代二百余年间,平江科举得中进士9人。举人数目,据吴定邦先生统计,共73人。但据我查看各姓族谱,似不止此数,约略在百人左右。因同治修志后,至上世纪80年代才新修县志,时隔一百余年,科举更替,战乱频仍,资料缺失,常有部分未能统计到位。

这些科场得意的家庭,虽余荫不绝,子孙多仕宦发达,却少有一门数举者。唯独向曾贤家族,不但自己高中乾隆乙卯(1795)恩科进士,子贵铎,中嘉庆己卯科(1819)举人;弟季贤,中道光壬午科(1822)举人。另有贵铎曾孙振焯,清末以湖南优级师范最优等毕业,咨部奏准取录举人。


杨开慧外祖家的传奇——平江第一科举世家向曾贤家族

向曾贤像

向曾贤家族,属士衡公房下之朝雋公房。

朝雋公之子廷臣公,生子重权,字秉钧,号鉴亭,一号竹溪,为衡公第十八代孙,著有《竹溪诗草》、《湖源山七古》传世。自朝雋公至鉴亭公,两代均为单传。

讲到向曾贤家族科举之盛,必须从向曾贤父亲鉴亭公开始讲起。

鉴亭公母亲方氏,乃长邑(长沙县)廪贡生之女。或许正是因了家学渊源这层缘故,鉴亭公弱冠即卓尔不群,工于文翰,入庠序,成例贡(生),在地方上获得了比较高的社会地位。

必须说明一下,在科举时代,贡生(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例贡等名目,别称"明经")的地位低于举人,但高于一般的庠生(俗称秀才),碰到机会,有可能选任教谕、训导一类的低级学官。运气够好的话,还能做到府县一级。也就是说,贡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而一般秀才的命运,大抵是开馆授徒,终生以当孩子王为业,以致民间有"穷酸秀才"之揶揄。


杨开慧外祖家的传奇——平江第一科举世家向曾贤家族

向氏族谱

鉴亭公不但工于文翰,而且也长于家政,饬理世务,得心应手,家庭条件蒸蒸日上,先后娶了罗氏、范氏两位夫人,生有颜贤、曾贤、闵贤、思贤、孟贤、蘧贤、季贤八兄弟及四个女儿。

在吏部侍郎刘云应向曾贤之请为其父鉴亭公所作七十寿序中说到,向鉴亭作为读书人的志向,远不以一例贡为满足,然屡踬省试,未能博取更高功名,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孙身上,着力培养后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鉴亭公的儿孙曾辈中,一批科举骄子脱颖而出。

子曾贤(1753—1801),字省吾,号鲁斋,一号望湖。出生前夜,其母罗安人梦见观音大士捧了一个男孩给她,大家听说此事,都认为是一个好兆头。向曾贤孩提时,就天姿清异。鉴亭公亲自督课,弱冠即有声膠序。在向曾贤考取秀才后,鉴亭公认为自己学问不够深厚,又把他送到岳麓书院,受知院长罗典、学使钱沣门下。终于在乾隆乙酉年,向曾贤选拔贡并举是科乡试。乙卯成进士,官国子监学录。俸满送部引见,奉旨记名内用。著有《鲁斋制艺》、《爱古堂文稿》、《爱古堂全集》等书行世。死后入祀乡贤祠。

向曾贤三子贵铎(1788-1860),字觉斯,号正夫,一号晓渠,嘉庆己卯科举人,拣选知县。道光丙戌大挑二等,癸巳以教谕衔补永州府训导,丙辰推升沅州府教授。曾经把积攒下来的俸禄购置产产百余亩,都分润于族人。著有小愚山人古文、时文、古今体诗及杂作,未刊行。

最小的弟弟季贤,字兼吾,号蒲鸠,一号升甫。道光壬午科举人。拣选知县。乙未大挑二等,戊戌以教谕借补晃州厅训导,癸未奉旨议叙加一级,己酉大计,以卓异报最。咸丰甲寅年,升授长沙府学教授。

贵铎曾孙振焯(贵铎-国鸿-泰槐-振焯),字翰西,科举改制后,以湖南优级师范最优等毕业,咨部奏准取录举人,以中书用。

除上述五位外,尚有向闵贤(曾贤弟)、向贵镜(曾贤四子)、向国永(蘧贤孙)等三人取为贡生。向振武(贵铎-国源-泰椿-振武)以实业学校毕业考取最优等,将给优贡。

杨开慧外祖家的传奇——平江第一科举世家向曾贤家族

此外,鉴亭公一脉尚有廪生、增生、庠生18人,太学生6人。真可谓满门庠序,人无白丁,堪称科举世家。

向氏科举之隆,除了鉴亭公的基础作用,向闵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族谱中记载:向曾贤殁后,向闵贤"起而振之,督率诸幼弟及子侄辈,家声乃以不坠"。因向曾贤在京为官,又去世较早,卒年仅四十九岁。贵铎、季贤中举,都是在向曾贤去世多年以后的事。其时鉴亭公老迈,家族事务全靠向闵贤操持。

向曾贤家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著述较多。

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向颜贤著有《鸦樵诗草》;向闵贤著有《瑶华诗草》(未刊行);向贵镜(曾贤四子)著有《得雨诗集》(未刊行);向贵铭(思贤长子)著有《石卿课幼草》;向贵钊(孟贤长子)著有《丛桂堂塾课》(未刊行);向国涵(贵铎次子)著有《干支偶录》、《补注随园骈体文》等。

平江向氏自元明以来,书香不替,历来有"共敦诗书弦诵之习"。是故向曾贤家族能取得如此骄人的科举业绩,自有其来由,也是必然结果。

民初,平江县知事彭斟雉曾有言:"平之有向,号称望族",就科举、文学言,诚不虚也。

姻结名族 氏连国共

由于向曾贤家族出了一批科举人物,他的家族也就由普通的农村殷实户化茧成蝶,成为平江望族。

向曾贤家族联姻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特别看重门第,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因世居平江西乡,正处在长沙、平江、汨罗(原属湘阴)三县交界处,与其家缔结婚姻之好者,皆长、湘、平大族,如长沙郑家、黄家,平江余家、李家等。观其谱牒,无论嫁娶,对方家庭但凡有功名或官职的,均一概详细备录,不但直录其曾、祖、父、兄,还旁溯叔伯及从兄弟子侄等,记载极为详尽,蔚为大观。

此种作法,有方便外家寻根觅祖之考量,也可能出于一种光宗耀祖心理。但对后人研究当时世家大族的联姻关系,确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在向氏与其他姓氏的联姻关系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要算向曾贤家族与毛泽东以及台湾前"副总统"李元簇家族之间的姻亲关系。

先来看向氏与长沙板仓杨氏的姻亲关系。

杨开慧外祖家的传奇——平江第一科举世家向曾贤家族

杨氏族谱

板仓杨家祖居长沙蒲塘,后迁板仓(现长沙县开慧乡),与向家砖屋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向增贤曾孙女泰媛(增贤-贵铎-国源-泰媛)嫁给了板仓太学生杨书樵,生子杨昌济等四兄弟。杨昌济先中秀才,后留学日、英、德等国,学富五车,是民国著名教育家。后来,国源孙女向振熙(国源-嗣子泰椿-振熙)又嫁给了杨昌济。也就是说,杨书樵、向泰媛夫妇本来就是向振熙的姑父姑妈,由于泰椿是国源弟国鸿子入继,杨昌济跟向振熙是嫡堂姑表兄妹。

旧时,这种姑(舅、姨)表兄妹通婚的现象特别多,俗称"罗门亲",民间谓之"亲上加亲"。如我一位伯祖母,就是我太姑妈的女儿。当然根据现代科学伦理,这种婚姻属于近亲结婚,是不科学的,也不被法律允许。

向振熙跟杨昌济婚后,生育两女一子,次女杨开慧,嫁给了杨昌济的学生毛泽东。

也就是说,毛泽东是砖屋向家的外孙女婿。

杨开慧外祖家的传奇——平江第一科举世家向曾贤家族

杨向联姻

再说李元簇(1923-2017),李元簇字肇东,平江梅仙人。李家是平江大族,人口数居全县第一,历代名人辈出。

李元簇是蒋经国的三大幕僚之一。而李元簇母亲向喜慧,是向曾贤的玄孙女(曾贤-贵铎-国洽-泰森-喜慧),其祖母又是平江另一位进士余宗训的女儿,向喜慧长大后嫁给梅仙李传宽,李传宽的父亲李家澍,时任蓝山县知事,元簇是其第五子。

综上可知,杨开慧(贵铎-国源-泰椿-振熙-开慧)和李元簇(贵铎-国洽-泰森-喜慧-元簇)共着一个(外)高祖父,是五代以内的表兄妹。

向曾贤家族与杨家,李家姻亲关系如下图——

杨开慧外祖家的传奇——平江第一科举世家向曾贤家族

向,杨,李三家关系图

向曾贤是清代平江九位进士中第二位得中进士者,较早获得进士身份。向曾贤家族也可以说是清代平江以科举崛起的最早的一个家族,相较晚清时期李元度、张子衡、余虎恩等以军功起家的要早上一个时代。由于重视科举文化教育,一个时期内,家族涌现出了一大批获取科举功名的优秀人才,对家族的发展繁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说向曾贤家族考取功名的不少,但进入官僚队伍尤其是担任中高级官吏的却不多,基本止步于县一级。民国后,国体改变,科举废弛,加上分家析产,导致家道中落,部分小家庭家境变得困难,当地人形容向家:"门前挂着大夫第,身上盖的破棉絮,锅里煮的红薯蒂。"鉴亭公在世时,除住屋外,还建起了擁翠楼、淡如亭,闲暇登楼赋诗,吟咏寓情于山水。到这时,向家人的生活水平已经大不如前了。不像本邑凌氏有那么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送子弟进入国内高校和出国留学。后人中比较著名的有向钧(国源-泰椿-理卿-向均)烈士,在表姐夫毛泽东引导下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曾任湖南省委委员兼湘鄂赣军委委员,中共五大代表。1928年因叛徒告密,被捕牺牲。

向曾贤家族僻处乡野,却能做到人才辈出,甚至可能还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李元簇等人,这应该是平江向氏最大的荣光了。

本文经作者授权,在今日头条“家谱背后的故事”独家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