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于氏男孩起名大全(大唐名将:宦海游鱼刘仁轨(上))
俗话说古时候的王庭宦海深不可测,那是人世间最危险的地方,无论你是什么人在宦海中游弋,权贵巅峰与牢狱法场的距离都只在一线之间。大唐有一位宰相名将历经几代皇帝,历经朝堂风云变色杀机四伏,却幸运地走成了善始善终,并留下了好名声,这个人就是刘仁轨!
一、刘仁轨的崭露头角:
刘仁轨出生于公元601年,卒于公元685年3月2日,属鸡,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县张市镇)人。他出生在隋朝末年动乱时期,少小孤贫,却恭谨好学,长大后博涉文史,以学识渊博而闻名。
唐高祖时期,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恰好看到这份草稿,替任瑰修改了几句话,任瑰惊讶他的才学,就发赤碟任命他为息州参军。这就看出刘仁轨的胆量,抓机会露了一手,这时候大唐刚得天下不久,经过战乱的大地上各地行政机构官员都是匮乏的,委任一些官员也还没行成一定的规范程序,赤碟就是一些大员可以临时委任一些低级官员的文书。
不久,刘仁轨被调到陈仓县当了县尉,这也是大唐经过战乱回归社治的时期,军事战争行动逐步外移,内部新政统治管理逐步走向正轨。刘仁轨这个县尉官职也就是个从九品,相当于一个县级管理地方的公安局长。陈仓县有一个折冲都尉鲁宁骄纵违法,陈仓县的县官都无法制止他。刘仁轨上任之后告诫鲁宁不得重犯,结果鲁宁凶暴蛮狠照常,刘仁轨就刑杖打死了鲁宁。大唐军事机构实行的是府兵制,这个折冲都尉就是府兵的一个头头,品级在五品。
其实这就是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和军队部门两个系统,大唐李家是马背上得的天下,这些为李家打下天下的骄兵悍将都是出过力的。无论从管理系统还是官位级品,刘仁轨都是不够资格管的,几任县官都不敢管,更何况他。州里官员上报此事,唐太宗李世民闻知勃然大怒,一个小小的县尉竟然打死了折冲都尉,这可是以下犯上,压制军府的行为。
李世民让人把刘仁轨押解进京,他要亲自审问;李世民是马上打天下的皇帝,军队是他最重视的支持力量,笼络军心安抚军队那是不敢松懈的;但大家仔细看看,这时候的李世民已经坐上了皇帝之位,开始统治管理天下了。也就是说,军事为主的国事已经转变到治理国事上,国事治理当然是要讲公理和法令的。表面看李世民很重视帮他打天下的军队力量,很爱护军队人员,否则军队人心不稳要出乱子的。
但李世民也清楚,天下大势已定,这时候需要的是用公理和法令管理天下,才可以长治久安;而这帮刚从纷乱战争里走出来的军事人员,凭借战功和战乱时横冲直撞那一套,是阻碍着依法治理国家的,需要给他们划定圈子约束的。李世民的政略很明确,军事行动往外走,去开疆裂土,防御边疆;行政法令管理内政,让国家统治走上正轨,国泰民安是这时李世民最想开始布置的大局体制。
李世民以重视军队人员安危为名,要亲审刘仁轨,实为考察刘仁轨是否能成为他布政局的可用之才;结果,看刘仁轨管理行政制约不法腰板挺硬,就没治刘仁轨罪,没责罚他以下犯上,奖励他刚直不阿严正法纪,只给轻轻提了一级官职到县丞,县丞在行政上是可以直接上书给皇帝了,李世民取中的政治手腕可谓高明之极;一中安两方,又暗示两方人员,政治统治方向,还是一种对文武官员的试探;刘仁轨得益于了一个好的时机,扬了自己的名,让最高位皇帝知道了自己,铲除了不法不轨立了官威;顺应于一个大的政体局势走向,得以有惊无险,这要在战乱时代,恐怕直接就被军事人员杀无赦了;这要是李世民没恰好在考虑政治方向,刘仁轨出不了县境就会被下狱斩杀,所以刘仁轨伸张于大势之顺流之中,开始崭露头角。
二、刘仁轨的幸运机遇:
刘仁轨干了一件惊皇帝下巴的事,安然无恙升为行政管理县级副职,皇帝心中有他这个人的才干和胆量留存,对于以后的前途打下了基础。你看后来记载,唐太宗在秋收之际去打猎,刘仁轨上书劝谏,庄稼还没收进仓,这时候去打猎踩踏庄稼多不好呀!唐太宗给回了一个,你现在官职虽然很低,但竭诚国家,做的事我也非常赞赏;这是对刘仁轨的一种安慰,刘仁轨本想借机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赌博一下让自己一飞冲天或者一跟头栽地,结果没有多大响动;于是,借机又找皇帝露一手;李世民非常清楚这一点,一边安慰,随后又给刘仁轨升了一级主管一县了。刘仁轨就这样小步慢走,逐步升官非常踏实稳定。
大唐开国人才济济,刘仁轨升官缓慢而上,这就到了唐高宗李治的管理时期;有一个宠臣叫李义府,这家伙是靠支持顺应李治之心、极尽去宠爱武则天得势,后期更是大力拍马武则天。权势大了以后呢,这家伙为了得到狱中一个漂亮女人淳于氏,让大理丞毕正义给放了出来,成为了李义府的妾。结果被大理寺卿段宝玄写奏折如实告发给皇帝了,这种枉法行为端到朝堂桌面上了,身为皇帝的李治得当回事办呀!就派刘仁轨去审问查实,李义府势力大呀,但无法影响到刘仁轨办案,刘仁轨肯定要以皇帝圣旨为第一,这又是一次机会不是。
李义府权势大,逼迫毕正义在狱中提前自杀了,据记载,唐高宗最后对此案内情了如指掌,因为需要李义府这个宠臣,并没有追究李义府罪责!这说明,刘仁轨已经查明此案,但最关键的证人毕正义死了,没有铁证在手,另外,李义府对李治还有大用,李治需要留着他。可是,李义府自然恨不给面的刘仁轨,很明确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李义府从此就在找一切机会整治官位低于他的刘仁轨,在官场,上位整下位那太容易了;唐高宗发兵讨伐百济国,刘仁轨奉命督运海运,李义府就开始下套以令逼迫,最终,刘仁轨派出的船队遇到大风暴,在海中沉没死伤严重。这肯定渎职之罪祸患来了,朝廷派监察御史袁异式审讯刘仁轨,刘仁轨态度明确,有人陷害我想杀就杀吧。刘仁轨心里很清楚是李义府害他,身为下属他又躲不开,事情落到这步田地;身为朝廷大员一名,最终裁决还在皇帝那里,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什么理由也没用,皇帝不想他死他就死不了,刘仁轨等于又赌一次,只能押宝在皇帝李治身上,说明刘仁轨对皇帝李治,以及朝堂内部的情况太清楚了。
李义府当然得到了落井下石的机会,找借口理由让李治杀掉刘仁轨,唐高宗李治并不傻,很清楚这帮文武大臣之间的里勾拉勾和间隙矛盾;皇帝要的是什么?统治阶层里的势力均衡 ,最有利于他。这时,有一个大臣叫源直心的直言说:"海风暴起,这不是凭借人力所能预料的。"这种情况大家心知肚明,只是台面上需要一个台阶,源直心的谏言恰如时机,正中李治心思;有罪要罚罪不至死,刘仁轨得以再次逃出生天,被免职以白衣人的身份随军。
刘仁轨因为最高权力者的掌控力,以及皇帝李治对他的了解和作用,留下了一线生机和再次崛起的机会。李义府下套陷害刘仁轨只能算成功一半,但两人这梁子就算结定了;杀敌不死必受其害,这是官场中的搏杀规律,李义府又找到在军中统军大将刘仁愿,让他找机会杀掉刘仁轨;这说明李义府已经是狗急跳墙了,不择手段也要杀死刘仁轨,明杀不了就开始暗杀;外面行军打仗的军队里,统军大将刘仁愿想杀一个失去官职的平民,那是太容易了,机会多理由多办法多!但这时候,刘仁轨的运气来了,因为直梗武将刘仁愿不忍心杀害他,李义府的阴谋就没得逞。欲知刘仁轨后来命运如何,请看第二章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借用)
原创作者:@说客先生dys123爱好庞杂、中庸之道、趣聊简史、文化小谈、欢迎交流、趣心生活。
参考书籍:《旧唐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