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女孩起名

柯姓女孩起名(柯姓起源和阳新大冶柯姓始祖)

发表于:2024-04-16 16:46:39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柯姓起源

据柯氏大成宗谱记载:殷商末年,周族部落首领周古公亶父,发扬光大了前代奋斗的基业,他膝下三子,长子泰伯(又称太伯)、次子虞仲、三子季历,个个贤能有才。季历娶殷商挚仲氏之女太任为妻,这位夫人贤良淑德,才学兼备,为周族的兴盛起了重大作用。相传,太任为周族诞下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自幼天赋过人、品德高尚,周古公疼爱有加。

可按照周人的传统,周古公去世后,应由长子泰伯继承王位,其次虞仲,而季历排行第三,不可能有继承王位的机会。希望传位给小儿子,又不忍其他儿子伤心,于是周古公终日郁郁寡欢,愁眉不展。一日,周古公病重卧床,泰伯借口外出为父亲采药,带着弟弟虞仲离开了周地,他们从陕西岐山一带出发,来到荆蛮吴越地区,入乡随俗,断发纹身,与当地原始落后的少数民族混居在一起,向世人宣告自己愿为蛮人,再无资格继承王位,由此彻底成全了小弟季历。

泰伯、虞仲到达荆蛮之地后,带去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当地土著吴人的欢迎,他们被俩兄弟的高风亮节、仁义之德所感化,自愿拥立泰伯为主君,建立吴国。此时,殷商政局动荡,中原诸侯混战不已,泰伯唯恐战乱祸及吴地,影响吴地人民的生活,就在今江苏无锡东南梅里建造了一座城市。相传该城地域广阔,仿佛世外桃源,人们在此耕种庄稼,自给自足,生生不息。

泰伯无子,他去世后,虞仲继立为吴君,他将哥哥葬在梅里。多年后,周文王不负祖父周古公的厚望,为灭商兴族苦心经营,其子周武王姬发继位后,一举灭商,建立起西周王朝,最终完成了复兴周族的大任。西周初期,泰伯、虞仲得到周王朝大力表彰,其后裔受封于吴,建立起了更强大的吴国,因此,后世吴氏子孙多将泰伯、虞仲尊为始祖。

虞仲六世孙柯相辅佐周共王有功,会诸侯于柯山,其曾孙柯卢公为纪念柯相,确定本氏家族为柯姓,并尊柯相公为得姓始祖。此后,卢公后裔为纪念“卢公确定本氏家族为柯姓”这一英明决策,亦尊柯卢公为柯姓始祖。

在中华柯氏宗祠的墙头,昭示了柯姓源流:“吾族柯氏,历史悠远,根系西周,吴王嫡传,得姓鼻祖柯相王侯,封治柯山,郡受济阳,村之圭表。其曾孙柯卢,仰慕柯山,泛舟太湖,定姓为柯,肇开门楼,后人尊称卢公为柯氏始姐是也。”由此看来,吴姓与柯姓的汉人,不仅同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姓,而且原本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柯氏宗祠和吴氏宗祠,都可见到“梅里衍庆”或“梅里高风”的牌匾高悬门前。就这样,泰伯兄弟的忠孝仁义、高风亮节被代代歌颂、流传千古。

瑞昌柯姓始祖

柯成公,字德修,号乐源,世居江南宣州宁国府赢德县梅里村(今安徽省境内),唐穆宗年间因护送公主和番有功,官封河南十八州,后逢汉葛之乱,奉命监督押运粮草有失,被罢官还乡。那时,宣州连年饥荒,又遭黄巢起义,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柯成公大为不忍,于是广散家财,倾囊周济灾民。到了唐僖宗年间,柯成公见烽烟不熄,迁徙至江西瑞昌大泥坑,躬耕数年,又遇饥荒,于是慷慨送粮,救活数千百姓,功德永存。

柯姓在其他地区可能是个小姓,然而在黄石却是个大姓,总人口将近14万人,位居黄石百家姓第三名,他们都是柯成公的后裔,从江西瑞昌迁徙而来。

大冶柯姓名人柯瑾传说

柯瑾(1715-1786),大冶市陈贵镇石堰柯庄(今日官厅)人,清乾隆庚午甲科举人,湖北省清代四大进士之一,十九年甲戌进士,曾任兵科给事中加一级,钦命巡视南城都察御史。

柯瑾七岁时有个阴阳先生叫李大眼来到石应柯,柯瑾的父亲殷勤招待,使他深受感动。他说:蜡烛山有个好地脉,葬下去能出公卿,不过要到第七代才能出生此人,柯瑾的父亲听说此话又惊又喜,柯瑾却不慌不忙地说:那把我六代以上、八代以下的祖父迁葬下去,不就得了吗?此时阴阳先生大惊说:此人已经出了。

有一次柯瑾到大港去洗澡,把衣服挂在港边的树枝上,他父亲发现了,怕出危险,要他起来,而且想制止他以后再不冒险,于是口颂一联“千年古树作衣架”,柯瑾如果对不上来,以后就再不能在此洗澡了,他稍加思索就说:“万里长江当澡盆”。

柯瑾在私塾读书,经常带一伙小朋友去玩耍,先生对他既喜又恼,有一次他正在树上摘桃子吃,先生心生一计,皱着眉头对柯瑾说“短桃树弯树杈何日结果”没想到柯瑾马上回答:“横竹根直竹笋当年成林”九岁孩童应对自如,而且对得这样工稳,确实少见。

柯瑾十岁那年正是县考之期,他父亲起五更去县城应考,半路上,柯瑾拦住他,要跟他一起去,父亲无奈,只好背他进县城,考场的守门官问这孩子来干啥,柯瑾说“来参加考试的呀”,门官见他口出大言,有意逗弄一番,于是口出一联“子将父做马”,如果柯瑾对得上来,就准许他进考场应试,柯瑾回答“父望子成龙”。主考官听说此事很惊奇,给他一张面积不能容纳一万字的纸说:你在上面写一万个字,而且要成文理。柯瑾皱着眉头,想了一阵,提笔写出十二个大字“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此事轰动整个县城。

说柯瑾12岁时,就已经声名在外了。那一年他陪祖父去县城赶考,祖父进了考场,他一个人在场外的走廊上抱着屋柱转圈玩,正好县太爷巡视考场到此,听说是神童柯瑾,便有心要试他一试:

“小孩童,抱屋柱,团团打转;”

“老太爷,坐大堂,步步高升。”

没想到柯瑾不但能出口成对,还大拍县太爷的马屁,县太爷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夸柯瑾“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客客气气地把他请进考场办公室奉茶。

恰好此时,一位迟到的考生因路远迟到被拒之门外与监考官争吵着要找县太爷评理,县太爷问那人为什么迟到,那人说:“前天割早稻,昨天插晚稻,出门无车马,哪能不迟到?”县太爷把手一挥:“那你回家种稻去吧。”喝令手下将他赶出考场。回头见柯瑾脸现不愉之色,便自我解嘲:

“前面响石滚,后面石滚响,只要有饭吃,管它早稻与晚稻;”(稻与到谐音)

柯瑾刚开始对县太爷还有点好感,待亲眼看他将那个迟到考生赶出考场,而且态度如此粗暴,好感陡然烟消云散,借对联的机会,说出了心里的愤愤不平:

“后队打铜锣,前队铜锣打,谁爱过百姓,不论文官与武官。”(官与管谐音)

也许是因为生气,柯瑾对完对联,便摘掉帽子,敞开上衣,露出小孩子穿在里面的红裤绿袄以及癞痢头,县太爷正不知如何反击,看了他的红裤绿袄和瘌痢头,计上心来:

“井中青蛙穿绿袄;”

柯瑾脱口而出:

“锅里螃蟹着红袍。”

“翘李树,开百花,何时结果;”

“横竹根,报红笋,即日成林。”

本来县太爷是想借机嘲弄、教训一下柯瑾,没想到反被柯瑾暗骂一通,当下吹胡子瞪眼,但却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