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取名

商姓起名 大全(商姓村落(4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水塔口村)

发表于:2024-03-08 15:22:15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商姓村落(4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水塔口村

村庄概况

水塔口行政村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北部,东邻春江镇青城村,南靠丽江社区,西到浦河村委,北接孟河镇及长江。S239省道、新孟河、政泰路贯通南北,S338省道从东西穿境而过,向南10公里可到达G42国家高速,距常州机场13公里,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商姓村落(4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水塔口村

该村区划面积约为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8100亩。下辖46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村,1835户5876人。水塔口行政村姓氏众多,由商、张、恽、毕、袁、包、丁、朱、巢、王等,其中商姓主要集中于水塔口自然村中,约1500人左右,民国前无杂姓。

本村特色亮点为:草坪种植、万顷良田工程。主要工业产业有机械、刀具、电子、电讯、汽车配件、模配等。

商姓村落(4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水塔口村

商姓村落(4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水塔口村

商姓迁移

水塔口村座落于新孟河边,在原老孟河的基础上已疏浚三次,分别是一九五八年冬、一九六七年冬、二〇一六年,国务院重点工程太湖流域从长江引水工程真才实施。据说老孟河是隋炀皇帝去杭州看琼花所开,在通往河东西两侧建石桥一座方便过往路人,并且桥下有石材水闸门,控制水势及来往船只而且一直由商姓管理简称水闸口,后人以字音写成水塔口村;另一种说法,桥下闸口两边有两只石材水塔野猫,栩栩如生,后被江西盗宝人盗窃,河边村庄就起名水塔口村。

商姓村落(4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水塔口村

该村在清道光志上与现名相同,清光绪志名水塔口商家村,村中以商姓居多。本村商氏宗谱以商瞿为始祖,以商挺为南迁一世祖。其族谱记载:讳挺,字英夫,世居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曹县、定陶一带)。生于宋淳祐元年(1241年),从元世祖征伐,屡建大议。元世祖称其为古良将,官至中书参知政事,奉敕平定江南,率五军屯驻曲阿(今丹阳)嘉山之南,所著有诗千余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卒,赠太师鲁国公,谥文定,葬嘉山南首新茔。生六子:琥、玳、玦、琚、琨、琦(元史记载其生五子,即琥、璘、瑭、瓛、琦)。

商姓村落(4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水塔口村

村中故事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小河乡潘家有一闺女,嫁于西夏墅乡的恽家为媳,恽家阿公为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对附近好穴地了如指掌。他常对媳妇说:“你娘家潘家村西南三里处约百亩左右,是块风水极佳之地。如果你能回去向母亲讨得该地联单,将祖坟拾骨移葬此地,子孙后代,必昌盛不衰,你可一世享其荣华富贵。

媳妇听了就经常回娘家向母亲泣求,索讨该地联单。母终不允。女儿只好暗泣而空回。如是一而再,再而三。日子一长,其内情被兄长所洞悉。因而当妹妹每次回娘家,兄必暗察其行动。有一次,母果同情女儿要求,擅将联单私赠予女。时兄见妹面露笑容而归,自思必有内情,即尾随之,至途中,搜妹衣袋,未有所获。其实妹已将联单暗藏在下部内衣,兄固不便搜抄。

恽家得联单后,于是选穴移葬祖坟。潘家见该地为恽家所霸占,即掘其祖坟,暴尸于野。从此,两家涉讼,而后发展成两族之争,两姓结仇互不通婚。连年诉讼,封建官吏贪赃枉法,贿赂颇多。搞得双方筋疲力尽。直至清乾隆年间,恽家已濒于倾家荡产,更没有钱行贿,致使部分人员株连入狱。

商姓村落(4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水塔口村

一日,囚徒被押解路过水塔口村桥堍时,商家有一老翁携小孙在村旁散步。小孙见穿红衣囚犯,奇而问之,老翁以潘恽两家争讼之事相告。小孙忽向其祖父提问曰:“我闻父言,救人一命万代阴功,何不相救。”老翁叹曰:“谈何容易?金钱何来。”小孩即曰:“村后某地,藏有银窖,可取之相助。”老翁疑而试掘之,果应其言,惊而异之。于是全力出资,传说商家用去十八糖桶银两相助恽家。诉讼直至京都刑部尚难决断,最后官府在升堂时,用桐油置锅中烧沸,掷下一文钱,对潘、恽两家说:“谁家能捞起锅中小钱,即为谁家得胜。”当时商家有一名家人在旁,即代恽家捞钱。当钱捞起,手已脱落,立即死亡(注:后来恽家在祭扫祖坟时,旁置一小桌另祭之,即此家人)。最后,由商家出面调定,该墓地产权归恽家所有,但应选三穴为潘家葬祖坟。当时调定契约全文用丝线绣在红绫上,文上并有皇帝御印,由商家人保存作证,于是多年悬案始告平息。据传,契约上还规定不管恽家后代做多大官经过商家祠堂前必须下马通过,如果想看契约,也只能将契约放房墙舍头窗口处观看(其实什么也看不清)。

商姓村落(4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水塔口村

由于商家对恽家的相助及对该案调定有功,因而恽家每年在清明扫墓时,必须设宴六席,请商、潘两家吃酒,开始时方桌只三面坐客。恽家邀客时,必须提前十天,手提堂名灯笼,送请帖到商、潘两家门上,并告以设宴地点。潘家听到邀请,也不理睬。在酒席上,潘家亦不讲话,恽家只管斟酒,说是吃闷酒。待散席时,恽家备以灯笼,赠予每人一盏,以示同家照明之用。这种清明酒席,一直延续到1950年土地运动后方才停办。(撰稿:商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