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取名

杨姓马宝宝起名(天下杨氏出弘农:《杨氏宗谱》与中国的杨姓传承和发展)

发表于:2024-03-08 09:37:58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在公安部公布的“百家姓”人口中,杨姓人口排在第6位,约有4300万人。在中国历史上,杨姓历来以望族闻名天下:

在皇为皇轩,在帝为帝喾,在王为武王,在霸为晋文此之谓不朽;西京为丞相,东汉为司徒,魏室为九郵,晋朝为八座,此之为代禄。

目前,全国各地的“杨姓家谱”皆以黄帝为1世祖,玄嚣为第2世初祖,此后的世系传承则是后稷、公刘、周文王这一脉。

杨姓得姓缘由考

杨姓是在西周时期由姬姓衍生而来,然杨姓的受姓始祖为谁?因为代远年湮,文献不足,各地《杨姓家谱》中的记载亦是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说:

  •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说。江南多数《杨氏族谱》在追寻杨氏初祖时,从黄帝追至周成王剪桐封弟叔虞,并以叔虞为29世初祖。湖南《城步杨氏族谱》、福建《将乐里吾村杨氏族谱》、广东《梅州杨氏族谱》则进一步指出,杨姓的开派始祖是杨杼,唐叔虞的次子。


  • 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说。《新唐书》曰:“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 周宣王有位小儿子,叫做尚父,被周幽王被封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天下杨氏出弘农:《杨氏宗谱》与中国的杨姓传承和发展

  • 源于春秋晋武公儿子伯侨说。这一说法实际上是以唐叔虞长子燮父作为正宗的姬燮作了晋侯以后,又传了12代,至晋武公,有子二人,即诡诸和伯侨。其中诡诸因是长子,后来继位为晋献公;伯侨则被分封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城东古城一带),称杨侯,这是成为杨姓源起第三说的受姓始祖。
  • 源于春秋晋太傅杨肸说。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第3种“源于春秋晋武公之子伯侨说”的补充,只是较第3种说法更完整、更具体、更明确。

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一曰铜鞑,二曰杨氏,三曰子阳。……肸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地平阳杨氏县是也。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号曰杨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

此一说法言之昭昭,多为杨氏族谱采用。如《靖州杨氏宗谱》:

稽我杨氏,其来远矣!溯源由自叔向(杨肸)始。向为晋公族大夫。其先为羊舌氏,食采于杨。


  • 源于少数民族汉化说。氐族在秦汉时期定居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北部,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其部落首领因受汉文化影响,改用汉族姓氏,姓杨。晋朝时,氐族先后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仇池山的杨姓也就建立了仇池国。仇池国王杨茂搜、杨难敌、杨初、杨定等先后称氐王,有的归附中原政权,被封为仇池王。


天下杨氏出弘农:《杨氏宗谱》与中国的杨姓传承和发展


璀璨的杨姓史


  • 洪洞杨氏。山西省是杨姓的发源地,杨氏的最初祖庙,亦建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的晋水发源处,即西周唐叔虞的始封地,子燮因晋水更国号,后人因以名祠曰“晋祠”。春秋时,杨国为晋所灭,置杨氏县于此。西汉时改名杨县。三国魏改杨县为侯国。西晋复为杨县。隋末改为洪洞县,相沿至今。


  • 弘农杨氏。弘农杨氏是杨姓最为著名的一支,它的起始乃是东汉的膏粱家族、四世三公,留下了“四世太尉,德业相继”的佳话。弘农杨氏亦以“四知”为荣,并以“四知”为堂,以“清白传家”为额。《后汉书》赞曰:

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脩虽才子,渝我淳则。

后世的杨姓多称自己为弘农杨氏的后人,如隋朝开国之主杨坚称自己是弘农杨氏第14世孙,“汉太尉震之14世孙”。

  • 华阴杨氏。陕西华阴是杨姓的再生地,史书上有杨姓子孙逃往华山仙谷避难的传说。杨震一家的祖籍就在华阴,弘农杨氏乃是华阴杨氏的分支。华阴杨氏以“四知堂”闻名天下,他们用“四知堂”这一堂号来纪念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先祖杨震。
天下杨氏出弘农:《杨氏宗谱》与中国的杨姓传承和发展


  • 成都杨氏。四川是杨姓最早发迹的地方和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东汉时期,就修纂了杨氏族谱,即《杨雄家牒》。


  • 吉州杨氏。杨姓人士在江西的分布并不均匀,以清江和瑞金最为集中但以新都杨万里家族最为显达。杨万里是杨辂的第十世孙,而杨辂的先人,则又可以一直追溯到弘农杨震的第五子杨奉。如果把杨奉视为第一代,从其开始,到杨辂翠的家世排列依次是杨奉一杨敷一杨集—一杨品一杨安国一杨袭一杨隆一杨佶—杨珍一杨真一杨懿一杨津一杨歧一杨行表一杨敏一杨润一杨回一杨昱一杨归厚杨辂。从杨辂到杨万里的家世传承则是杨辂一杨铤一杨宏彻一杨延宗一杨广一杨绪一杨堪一杨希开一杨元中—杨芾一杨万里。


堂号与堂联


弘农堂

弘农世泽

清白家声


关西堂

四知门第

弘农世家


绍德堂

关西夫子第

理学大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