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氏起名大全-四川省新津金华岳氏来源历史考证
新津区普兴街道(原金华镇)岳店社区位于岷江与杨柳河交汇处,幅员3.5平方公里,原名岳店子,据传是因明代蜀王之驸马岳渊定居此地而得名。经过百年繁衍生息,大量外姓人口迁徙到此,岳店子遂由岳氏家族独居之地演变为多姓氏聚居之地演变为多姓氏聚居的川西大型村落。
水陆码头的岳店子
位居金华岷江岸边,左近是杨柳河口,此处可谓天然要津,场镇自然迅速繁华起来。旧时,岳店子十天要赶四场,相较别的乡场十日三场要多一场,这恰证明岳店子商品交易之繁忙。
彼时岳店子不仅承接来自温江、双流的水运物资,以陆路而言之,其物资集散还辐射双流牧马山区的黄佛乡和永安乡,以及彭山的牧马乡,因而岳店子在周边邻县颇有名气,连官家也在场镇设立盐仓吞吐来自五通桥的食盐。
下游来的大盐船泊靠在岳店子,然后将麻织的盐包子分装至小吨位的木船再溯流至双流、温江。于此,我们不难想象岳店子水运时代是怎样一个繁华。
那时的岳店子有一丁字形街,场中央矗立一株巨大的黄葛树,浓荫砸地,满街闲适意趣。树侧是万年台,逢节日即唱大戏,锣鼓声声,常常伴了滔滔江声散去。繁华终有冷寂。
1970年代初,岷江长航终结,与之不远的宝峰场因开发硝矿渐次崛起,岳店子迅速萧条,水镇昔日的繁华终成了前尘梦影。
石墙院子的故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岷江孕育了古蜀文明,而岷江的水运上通邛崃,下抵长江,沿水路造就了很多显赫一时的乡绅贵人。乾隆年间,在如今金华镇岳店村岳店子的岳姓大户,在岷江岸边,修建一座五进豪宅,至今当地人老年人都还称它为“石墙院子”。
资料上说,这个大宅的门匾对联豪情万丈:
上联:孔方兄与我无邈我懒去寻它休怪它不亲爱
下联:释迦佛敬陀成圣它即能度我还要我去修行
横批:宛然木天
其实,还有很多关于中国古文化的精髓,比如忠孝礼仪,修身养性等文化,在这个大宅子的很多门联上,都有表现。
上联:十年将略裕孙谋
下联:万卷诗书绳祖武
1909年清宣统元年成书的《新津县乡土志》对岳家有记载:“岳氏系出四岳之后。据岳氏谱载,迁邑始祖系明诰授明远将军凤鸣,宋忠武王十八世孙,系明末由安徽合肥县迁居来川,居新津长乐乡金华坝(今岳店子),至今传世十二代,户口约八十,全家男丁女口约四百余人。”
岳氏家族的宅院里有楠二株,高大挺直,浓荫砸地,远近闻名,宅院遂以双楠斋名之,也算是本地一境。其时还有成都和本地文人著文记录双楠斋。由此足见当年岳家的繁华。
金华镇的来历:金花变金华
早在300多年前,清初时期,新津境内的一户岳家出了进士,人称岳进士。
这还得从进士的母亲讲起,母亲姓潘,人称岳潘氏,三十岁多点守寡,膝下只有岳进士弟兄两人,岳进士排行老二,一家人经营了七间房屋和十来亩土地,由于岳潘氏是当地有名的才女,弟兄俩从小受她的薰陶,比同乡人更有文化知识。在她的严格教育下,家中出了一个秀才、一个进士。岳潘氏在岳店子上场口买了1亩多土地,高出地面1米多,长期是当地人放牧牛羊的地方,无人看管。岳潘氏又在岳店子买了柏树苗,在整片土地上栽种柏树,她种植了树苗后,再没有人到那里放牧牛羊了。由于土地非常肥沃,再加上她的管理,柏树苗长势非常好,等树苗长到4米多高的时候,柏树花开了。当时正值腊月,正是古渡岳店子这个水陆交通重要码头忙碌的季节,柏树花颜色呈金色,树花大而香,当时岳店子来往流动人口较多,东至黄龙溪古佛洞,南起乐山,西至彭山青龙,北至温江。由于柏树花开,不到两年时间,就传遍了川西各地。
传说在岳店子两公里远的地方,只要开花就能闻到花香,被人们传为是金花仙子显灵,一传十,十传百,四里八乡都知道了。岳潘氏按照人们传说的金花仙子,化缘修建了一座庙,约三百个平方,在里面塑了金花仙子像,取名为金花庙。后来,人们将岳店子一坝称之为金花坝。每年香火很旺,大家还称岳潘氏是大善人,传遍了黄龙溪、乐山、温江等地。
后来岳潘氏家出了进士,更是名噪一时,金花庙香火旺盛,来往流动人员很多。“花”和“华”同音,在当时的《康熙字典》里,两个字共用,人们就把金花坝说成了金华坝,因为后经时代的变迁,“金花”就逐渐演变成了“金华”,至今就称之为金华镇了,而今金华镇已并入了新津区普兴街道了。
综合史料及族谱记载:
405年前的明万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年)忠武王霆系第十八世孙鼻祖考岳□□公携鼻祖妣张氏老太君、远祖钧韶与叔鼻祖考训公携叔远祖宗閏、宗义、宗逊、宗孝,因官由楚(黄梅)迁蜀至成都府彭山县赴任,落籍金华坝岳店子,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年)远祖考钧韶公与远祖妣刘老太君生太祖调律。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八月初九日,献賊攻陷成都大殺三日,焚蜀王府逼蜀王朱至澍与妃妾们投井,蜀王被抛尸岷江。蜀王婿驸马指挥将军第十八世孙岳渊逃往金华坝落籍续娶奚氏,今其裔孙因汇入霆支难辨其源。其子诰授明远将军岳鳯鸣,其孙成都右衞指挥使岳鸿桢。
崇祯十七年九月张献忠血洗彭山,远祖考钧韶祖殉国,众房公四处逃散,远祖妣刘老太君携岁余太祖调律东躲西藏捧孤脱难,历尽艰辛一路狂奔至石羊场松树林落籍。含辛茹苦哺育其成人安家立室,太祖调律与太祖母杨老太君生清、明、广、伦、和五列祖,五列祖又生天祖雲龍、夔龍、文龍、祥龍、腾龍、翼龍、元龍、腾龍,由此瓜绵椒衍枝繁叶茂。
宗义祖和元常,元赏,元富,也东躲西藏,待献贼败逃后重返金华坝岳店子,元富生象垣(于樂)祖,由此枝繁叶茂,人文蔚起。
虽然以上史料和族谱记录中的时间地点的节点可能稍有出入,还需深入考证,但由上所述看来,新津金华岳氏是宋忠武王岳飞之后是确凿无疑的。
明末清初之后的历史钩沉:
岳奇睿,字希圣。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第22代孙,至乾隆末,岳家居新津已经一百四十多年了。奇睿平生好读书,有正直之名、仁人之号,在地方上很有威望。他治家甚严,儿孙都很讲礼数和求学上进。
乾隆五十二年(1787),初任新津知县的孙树本慕名造访岳家,并写下《岳氏"双楠斋记 "》为赠,表达了对岳奇睿的敬意。
岳奇睿有两个儿子,长子岳有揆,次子岳有容。
岳有容娶妻田氏,是太学生田霆之女,年十六岁,成婚仅三个月,有容便去世了。田氏矢志守节,过了七年,岳有揆的第二个儿子(长子即岳东阳)出生,按照田氏公婆的意愿,田氏将其过继为自己与有容之子,取名方阳。自此之后,田氏除了对方阳进行严格教育,对自己的婆母更是细心照顾。
嘉庆二十四年(1819),她的守节之事,被地方官上报朝廷,奉旨执行旌表的四川学政俞恒泽欣然命笔,写下了《节孝岳田氏传》。同时,刑部官员刘濐也写了《旌表岳节母田孺人乐章并序》,赞扬田氏"却怜母教兼父教,巾帼直作须眉观。"
道光十二年(1832),曾任过西充、荣昌县学官的岳方阳为母亲田氏建节孝坊,坊址选在县城东衡阳庙(新津中学高中部处),面向今新津三号桥。这在当时是新津县最有气势的一座牌坊,高大宏伟,浑厚凝重,由红石建造而成。坊顶层写有"旌表节孝"四字,坊首层题"渊问澄兰"四字,此题辞字体正楷端庄,于气魄深厚中不失清丽。此坊已于20世纪50年代末拆除,所幸这块写有"渊问澄兰"的石匾至今保存完好,现镶嵌于观音寺碑壁之中。
岳奇睿之孙岳东阳
嘉庆癸酉年进士,曾任江津县教谕,字晓楼,四川新津金华岳店村人,清代书画家。代表作有《益州书画录续编》。
晓楼性方正,善诗古文,工书法,深得董其昌遗意。
新津区老君山沿仙洞右侧小洞天可盘旋登上三清大殿前面的八卦亭。途中石径转折处竖有“老君山”三字石碑,系岳东阳所书,笔力遒劲,刀法自然,堪称妙品。
岳飞之31代孙岳瑞文
生于1917年,1938年四川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犍为县法院推事,荣县法院代行院长。解放后在新津中学教授高中语文,作教研组长。文革中因历史问题被迫害,文革后下放新津铁溪中学、太平中学教书,1980年平反落实政策。几十年教书育人,诗书传家,桃李满天下。其妻张琼芳,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肄业,后在新津各小学做数学老师,曾与新津名人希望集团刘氏四兄弟的母亲一起任教于新津平岗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