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丁姓男孩起名-实录德州市陵城区各村姓氏字辈(义渡口镇丁赵家村)
【村庄概况】丁赵家位于镇政府东南6千米处,西南距区政府30千米。东邻笃马河,南邻柴家村,西邻常家村,北邻李志拔村。截至2017年,全村共175户、695口人,皆为汉族,90岁以上老人5人。有耕地面积997亩。
【村庄沿革】明朝永乐年间,由山东寿光迁来丁姓、赵姓两户人家,繁衍生息,渐成村落,遂以两家姓氏取村名为丁赵家村。后来,又有任、李两姓家族陆续迁来。
民国时期,属德平县第六区;1956年,属德县神头区;1965年,属陵县义渡口公社;1984年8月,属陵县义渡口乡;2010年,属陵县义渡口镇;2014年12月,属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
【村庄往事】1961年6月,该村120余村民食用“毒驴肉”后,出现中毒症状,并迅速蔓延。上级政府闻讯,立即抽调县、公社两级医务骨干20人,组成医疗队进驻村里。村小学一时成了“临时医院”。医护人员不怕脏、不怕累、紧急施救、细心护理。经过7昼夜的救治,除一名村民死亡外,皆逐渐康复,且无一人留有后遗症。
2013年10月,五虎庄社区建成后,村庄开始搬迁。2016年8月,搬迁完毕。
【村庄经济】该村土质为黑、沙、中性三种,水浇条件优越,全部耕地都由笃马河、新马颊河水灌溉。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和杂粮、蔬菜。小麦、玉米系传统主要粮食作物。
全村现有3家门市,主要经营粮油、副食、农资等;有手工加工户15户,从事藤椅编织,从业人员20名;2016年,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养殖户有3户,从事生猪养殖,年存栏350头。
该村在外从事加工、商贸、运输、建筑的有21人;常年在外地企业、工地等打工者105人。
全村现有大型拖拉机4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台套、玉米联合收割机3台套、旋耕3台套。有轿车40辆,面包车7辆,小型电、机动轿车11辆,各类电动三轮车97辆。
【基础设施】1988年,全村通电。
2003年,投资5万元硬化砖道500米;投资0.5万元,在村两条东西街出口新建水簸箕4个。2010年,投资8万元,在大街两侧修高标准排水沟1100米。
2005年,通自来水。2013年,由县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
2015年,区实施“万亩方”工程,为该村修建硬化道路450米,打机井5眼,建设泵站1座。2017年,实施“小农水”项目,共建设涵洞5座。
2015年,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开始统集、统运,配备垃圾桶17个,安排保洁员2人。
2016年,投资2.5万元修建村文体广场,内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各种健身器材。建设图书室1个,藏书1800余册。成立了中老年广场舞蹈队和秧歌表演队,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2016年8月,村民全部住上宽敞漂亮的别墅或多层楼房,孤寡老人搬进设施齐备的老年公寓。
【社会事业】1944年,建村小学。1955—1965年,曾办有午校和半工半读学校。1963年,改为联办小学。1969年,联校分离。1992年,撤并至李志拔家小学。全村共有大中专毕业生75人,其中博士生2人、硕士生2人。1970年,设村卫生室,配村医2人。201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2017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8%。
【基层组织】1955年建立党支部,时有党员5人,现有党员20名。历任党支部书记:任来瑞、丁佃贞、任心周、李同海、赵炳香、李广强。
历任村主任(大队长):丁风岐、丁宝芹、李同海、李广强、任洪智、李广强。
【革命烈士】丁风昌(1921.4-1946.8),男,汉族。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8月于桑林因公牺牲。
丁风德(1922.8-1946),男,汉族。1945年参加革命,时任德县九区联防队队长。1946年,于陵县孟家剿匪中遇难。
任来泉(1924.7-1948.9),男,汉族。1947年参加革命。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牺牲。
赵振元(1926.4-1951),男,汉族。1945年8月参加革命,1951年,朝鲜战场负伤后在锦州医院去世。
【村庄人物】丁忠军,1974年出生,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为国家海洋局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其团队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潜航器。2012年6月,丁忠军随″蛟龙号″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62米,创造了世界最深下潜纪录,并先后在南海、西南印度洋等七大海区开展158次成功下潜。此后,又有“海龙号”等研制成功,形成了″三龙探海”的局面。″蛟龙号”还计划进行为期一年的环球航次,将在世界各地主要海区进行下潜勘察。2018年1月,这一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最有影响的媒体之一《环球时报》曾专访丁忠军,其团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另有丁世玲、任广松、李广勤等获硕士学位,系该村优秀人才。
【村庄古迹】丁家桥。位于村东,东西横跨笃马河,石墩木桥,系笃马河注人老德平县境后第一桥。始建于民国初年,为村里一丁姓大户人家捐资所修,故名丁家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毁于洪水。
墓冢。位于笃马河东岸,属原陵县“七十二疑冢”之一,现已无存。
【水利设施】村东、南是古老的笃马河,为大禹所疏“九河”之一。数千年来,沧桑屡变,古河已湮。今日之笃马河是古笃马河的一段,起源于平原县西南,流经平原县、陵城区,于三刘闸前入新马颊河,是新马颊河的重要支流。
2014年,政府在村东笃马河老桥处新建了一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桥梁。该桥长100米、宽5米,便利了当地村民的出行。
【村庄传说】相传,晚清年间,村里出了一位武功高人,许多年轻人纷纷拜其为师。他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练家子”。他们的武功动作势如猛虎,颇具威力,故被称为“武虎”。至民国初年达到高潮,全村会几路拳脚者有上百人。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无论官兵土匪,都畏惧村里的武功威名,一般不敢前来袭扰,村里人过着相对安宁的生活。由此,该村名声大震,名闻遐迩,也就有了令人敬畏的“武虎村”美誉。
【光荣历史】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村民任心端、李广有、任心敬曾参加上级政府组织的担架队,到前线抢救转运伤员。他们冒着枪林弹雨,舍生忘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部队官兵的赞许。
【村风民俗】该村民风淳朴,自古有孝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村里人“百善孝为先”,老年人颐养天年,延年益寿,是当地闻名的“长寿村”,仅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6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2%;年龄最长者、“老寿星”丁宝勤,如今已是100岁高龄。
祭祖是该村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项年俗活动,是对逝去先人在天之灵的告慰,更表达了村里人追终慎远、尊祖敬宗的一种情怀,独具特色。大年三十上午,家族中的男丁皆去请“爷爷娘娘”(家族中逝去的祖上和亲人)。他们来到村头,面对祖坟方向,跪拜烧纸钱,燃放鞭炮,并引燃三烛香带回家,表示把“爷爷娘娘”请回了家。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家族中各家庭主要成员都集中到祖辈家中守着“爷爷娘娘”(家堂)过年,且通宵不眠。在此期间,先由家族中威望高的长辈具体介绍本家族的繁衍发展史,然后,“一家人”开怀畅饮、谈笑风生,沉浸在家族亲情的浓厚氛围中。正月初二早晨,家族中的男丁再次来到村头,焚香烧纸钱,燃放鞭炮,将燃着的三烛香插于土中。最后,面对祖坟方向三叩首,表示送“爷爷娘娘”离家上路。
【姓氏字辈】该村有任、李、丁、赵,共4个姓氏。
任姓辈分排序为:好、法、常、学、中,从、来、心、洪、广,荣、圣、智、慧、贤,文、武、丕、成、显,玉、棋、安、纯、全。
李姓辈分排序为:道、广、心、跃、兆,万、世、依、焕、明,宣、传、雁、洪、振、永、化、自、卫、星。
丁姓辈分排序为:有、在、文、丰、宝,世、守、忠、厚、传,立、国、志、专、正。
赵姓辈分排序为:青、金、振、炳、广,心、同、其、世、芳,泽、澜、瑞、恩、祥,立、志、鸿、福、来,才、尚、传、宗、杰
(文字资料截至2017年,如有遗漏或错误,欢迎留言补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