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五行起名

木材厂起名大全-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发表于:2024-01-25 09:44:52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明朝崇祯年间,秦、晋、豫、甘都发生了严重灾荒,致使赤地千里,饥民遍野。朝廷有限的赈济粮款,对于如此宽广的灾情,尤如杯水车薪。更何况腐朽的明王朝已处于百孔千疮的末季,所谓赈灾,不过是口头上的虚影故事,普通民众根本指望不上。知县左懋第心急如焚,他一面写《崇俭书》倡导百姓节俭度日以度年荒。一面动员韩城富户捐粮、捐款,以救灾民。

左公召集乡绅富商共商救灾事宜,由城中富商苏、牛、薛、张;乡间富户胡、党、丁、杨“八大家”带领“十六殷实家”、“二十四户匀浑家”慷慨解囊,捐款捐粮,赈灾救民。其中苏家三次共捐白银壹百万两,故人称其为“苏百万”,居八大家之首。在他们的慷慨捐助下,才救活韩城无数民众。韩城“八大家”由此流传至今。

苏 家

韩城苏家,为汉代苏武后裔。苏武原籍武功,秉持汉节,名扬天下。归汉后受朝廷封赏:赐钱二百万,官拜典属国,其任所在夏阳。遂举家迁入夏阳,死后葬苏山。

苏家兴起于明朝中叶,初时经营“当铺”,后来做丝绸生意。苏氏后裔苏继祖,见到南方人所织丝绸,比北方人所织棉布,精、美、细、软,就产生了经销此物的念头,他亲自到苏杭一带考察养蚕、缫丝、织锦的全部工序。觉得可行,即在苏州开设了“和合苏”绸缎庄,以扶持当地纺织丝绸小手工业来充实自己的货源。前有门店,后有丝织厂,批零兼营,生意做得很红火。到清代道光年间,苏氏后人苏永诚,觉得韩城有二十里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能够养蚕缫丝,就萌发了在家乡发展丝绸业的想法。道光五年,苏永诚为韩城引进了养蚕等丝绸业,在薛曲一带首建一座桑园。同治年间,苏永诚的儿子苏晋福子承父业,把韩城养蚕业、缫丝业,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到1927年韩城丝绸业发展到最高峰。知名度较高的有“天保昌”、“复盛祥”等28家。苏家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办薛曲村。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牛 家

传说韩城牛家是朱元璋的后代。明太祖朱元璋拟以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而朱元璋庶出的第四子,名棣,有智略,且骁勇,因征朔方有功,被封为燕王,对此很不服气。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即明惠帝,建都南京,年号建文。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攻下南京,夺取帝位。他见人心多有不服,就下令追杀建文及旧时群臣,以绝后患。普天之下,发布文告,悬赏捉拿建文,甚至派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到世界各国查访建文踪迹。结果什么也没找到。传说建文帝并未出国,而是扮作僧人,由几个宦宫、臣子保护,迤逦北行,潜入陕西黄龙山中,改“朱”为“牛”,落脚白马滩,后迁居韩城姚庄村。幸亏军师预知建文柔弱,不是燕王对手,预先谋划,在某某地储备了若干金银,才使建文用度充裕无冻馁之患。

后来牛家办起“隆盛商号”和“隆盛钱庄”。钱庄下设“隆盛丰”、“隆和兴”两个当铺,在北关又开了“隆盛炉院”,在隍庙巷办了“隆盛木厂”,在草市巷又办了“文兴和”杂货店。这些商号和作坊,钱庄,在韩城兴盛了好几百年,全盛时在河南道口镇,甘肃兰州都有商店字号。牛家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新城办姚庄村。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薛 家

据传说薛仁贵(山西省绛州人),因平辽有功,封平辽王,亦称平阳王,食采邑于韩城,封地称“薛封”,遂举家迁入韩城。后因薛刚反唐,家被剿,于是改“薛封”为“薛峰”。所以韩城薛氏多为薛仁贵后裔。因是官宦世家,子弟读书居官者众多,遂为韩原望族。

在薛氏家族中,以薛国观职位最高,位至吏部尚书,是韩城籍名宦之一。韩城县老城墙原为土墙,就是薛国观奏请朝廷批准,改砌成砖墙。

清代薛氏家族中代表人物首推设计智斩权阉安德海而闻名天下的秀才薛晓湘,其子是辛亥革命杰士薛正清。薛家在韩城拥有大量土地。当时韩城分二十八里,薛家“里里有土地”。仅潭马村百亩以上的地块,薛家就有好几片。薛家的房院,最有名的是西关的“梨树园”,楼阁高耸,曲槛环绕,一进九个院落;雨雪天气,穿堂过院,一律走游廊、歇檐;明柱、屏风、插手、垂花门楼、匾额、对联、八仙桌椅,都是上好楠木,上好花梨木,古色古香,明姿彩亮;名人字画、石雕、木雕、题书、文物古玩,触目皆是。薛家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区。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张 家

韩城张家据传说是汉代留侯张良后裔。自汉唐以来,张家分为十门(支)大户。居芝川一支以经营龙门、夏阳两个渡口而兴起,拥有船筏数百艘,主要靠贩运木材,煤炭而致富。后移居金城西街,人称张家巷,经营木器、京货、杂货、瓷器等,在明代就有十多个门面商号。

到清代雍正年间,居周原村张家一支,继续经营木材生意。后裔张学昌,在河南唐河县创办木材加工厂,起名“合和号”。到道光年间,达到鼎盛,成为唐河县首屈一指的富豪。张氏发家后,在河南购买了大量土地、房产,在韩城家乡也购制了大量田地、房院。又大兴土木、修建房院、建造祖祠。在城里创立“义和亨”、“和顺成”两大字号,各字号下又有多家店面。到韩城解放时“合和号”除拥有大批资产外,在韩城周原一带有土地980余亩,房舍34院;在河南有土地3216亩,房屋1200多间。张家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新城办周原村。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


图/郭宗义 文(口述)/苏新民/牛晋生/薛资森/张天德 记录整理/张胜发

韩城八大家的由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