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店起名(八一八这些公司的取名趣闻(六)-餐饮食品篇)
1、 海底捞
张勇开办的火锅店最早取名“大三元”,因他之前去北京年到一个名叫大三元的酒店,让他印象深刻,但其他三位股东觉得不合适,不象个餐饮酒店。
正巧他女朋友舒萍在旁边打麻将胡了,最后一张自摸而且胡了牌,在麻将术语中称为“海底捞月”,张勇猛地一拍手说:好,咱的火锅让就叫海底捞。
2、 西贝
贾国龙,西贝的创始人,内蒙古巴盟人。1988年,贾国龙迈开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开了一家小吃店,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西贝品牌。
西贝名称的由来,就是贾国龙的姓氏“贾”拆分而来,也即“西北”的谐音。
3、 海天酱油
海天得名于“海天酱园”。
1955年,佛山25家实力强、美味悠远、香誉港澳的古酱园谋略合并重组。“海天酱园”是25家酱园中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产品品类多、影响也广的一家酱园,因此一致同意将新组建的厂命名为“海天酱油厂”。
4、 蒙牛
据说,当时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跟孙玉斌、杨文俊、邱连军、白君、邓九强、孙先红等人聚在一起讨论蒙牛的名字。孙先红说:你看人家“澳牛”,简简单单,就是“澳洲的牛”。一语惊醒梦中人,不知是谁脱口而出:“那我们就叫‘蒙牛’吧!”当时牛根生不同意,他说他姓牛,叫蒙牛有“企业家”的嫌疑。一时僵持不下,最后有人出主意,把历次会议所起的备选名字全部写下来,然后集体投票,哪个得票高,就用哪个,一次了断!结果,在备选得十几个名字中,“蒙牛”独占熬头。至此,“蒙牛”之名一锤定音!
5、 伊利
伊利的Logo是由一个蓝色月牙和绿色月牙组成的,代表蓝天和绿地,也是产品天然纯正和清真企业的象征,“伊利”有着两层含义:伊利集团在1993年由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改组而成,生产的都是清真特色的产品,代表伊斯兰人民的利益。
此外,“伊”在古汉语中又是你、我、他、大家的意思,“伊利”又被引申为大家的利益。伊利集团就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生存发展的。
6、 双汇
双汇的前身是漯河肉联场,这个企业从诞生到壮大都在这个城市,漯河有两条母亲河(沙河与澧河)在市中心处交汇,所以叫双汇。
7、 老干妈
1989年,陶华碧成了一名卖“米豆腐”(一种廉价凉粉)的店主。因为她十分实在,经常免费让家里十分贫困的学生吃东西。其中一位贫困生对陶华碧非常感激,叫她“干妈”,每次隔着老远就大喊“干妈”。久而久之,附近的店主和学生们都称呼陶华碧为“老干妈”。
8、 文和友
2010年,23岁的文宾拿着5000块钱,在长沙坡子街上摆地摊做“犀利排骨”,生意开始时因为味道好,摊边常排长队,每天可赚到三千块钱。
但他是背着女朋友摆夜摊的,有一天被女友看见了,觉得他做这行丢人,转眼就上了别人的宝马车,走了。他感到很迷茫,排骨做得再好也没宝马车香啊。
2011年,杨干军得知文宾没再做路边摊后,三番几次找到他,想合伙开店,两人喝着白沙啤酒,抽着白沙香烟,过了几晚后终于把店开起来了,还有了自己的品牌”文和友老长沙油炸社”,意即文宾和他的朋友。
9、 湘鄂情
1994年,孟凯在深圳蛇口摆了4张桌子,开始做湘菜,并由此起步。孟凯是湖北人,妻子是湖南人,湘鄂情的名字由此而来。不过妻子现在已成了前妻,湘鄂情也日渐式微。
10、阿毛炖品
因为是产生了前首富的店,所以八一八。
1994年,周正毅和妻子毛玉萍在上海国际饭店后开了一家阿毛炖品,生意很好,每年能赚上千万元,周正毅也拥有了上海第一辆法拉利。
更重要的是,这家饭店为他搭建了一个公关平台,因此结识了不少金融界的高管,也因此而发家。
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两人并没有领过结婚证。
11、俏江南
张兰十岁时随父母下放到湖北孝感,十到十七岁是在江南长大的,觉得湖啊水啊特别地美,所以后来在做国际品牌时,考虑既要有中国特色,也要能跟国际接轨,所以想到了名字叫“俏江南”。
不过俏江南主打川菜,与名字格格不入,倒是汪小菲和大S的婚姻倒是经历过了考验,估计兜里的几个钢镚还在。
12、炳胜(广州)
创始人卢润炳祖籍广州番禺,年轻时开了一家烧鹅档,因此,卢润炳在当地又被称为“烧鹅炳”。1990年,16岁的曹嗣标来到广州,卢润炳便让他留在了烧鹅档里帮打工,1996年8月8日,卢润炳和曹嗣标各出资8万元,租下海印桥的一块场地,就是炳胜海印总店现在的位置。
炳胜之名,即借用卢润炳的名字的炳字,可惜炳老爷子已于2017年仙逝。
卢润炳是曹嗣标的姐夫。
13、全聚德
杨全仁,河北冀县杨家寨人,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每天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这间铺子虽醒目,但生意却江河日下,杨全仁抓住机会,盘下了这间店铺。
有了铺子就该起个字号,杨全仁便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商议,风水先生看过了,觉得铺子确是一块宝地,不过甚为倒运,若改运得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即称“全聚德”,方可冲其霉运,踏上坦途。
杨全仁极为高兴,“全聚德”这个名称正和他的心意,一来他的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就是聚拢德行,可以标榜自己做买卖讲德行,于是他将店的名号定为“全聚德”。
14、湾仔码头
湾仔码头的创立就是一个励志故事,创始人臧健和也是香港“狮子山精神”的注脚之一。
臧健和女士最初是在香港湾仔码头边摆地摊卖水饺起家的,故起名湾仔码头。
15、三全
陈泽民最早是在郑州火车站旁的中州商场租了一个柜台卖冰淇淋,起名叫三全冷饮部,为什么叫三全?那是为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因为政策允许了,他才有机会去创业。
感谢党,感谢政府!
16、娃哈哈
在成立之初,宗庆后为给自已公司生产的这种营养口服液起名煞费苦心,甚至公开征名,唯独宗庆后注意到了一首新疆儿歌中有“娃哈哈”三个字,一眼相中,原因有三:一是好读好记,小孩子容易接受。二是它能形象的表现小孩子得到娃哈哈后的开心喜悦之情,很乐观积极。三是儿歌广为流传,方便品牌传播。
17、农夫山泉
一个卖水的钟睒睒(shǎn),居然成了中国首富,真有点替恒大惋惜啊!
钟睒睒的发家有点狗血,因为最早他是代理娃哈哈赚到了第一桶金,光靠代理赚不了多少钱,他用海南和广东的代理差价来做倒爷赚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窜货”,宗老爷子很生气,就取消了他的代理资格。
1993年,闲来无事的他盯上了保健品,做的第一款产品“养生堂龟鳖丸”,是不是一只鳖做一吨药丸无从得知,可怜当年无知的我也曾买过送给病中的阿姨。
1996年,钟睒睒成立浙江千岛湖养生堂饮用水有限公司(后改名农夫山泉,有点甜是钟睒睒在上海调研时一个娃娃随口说的),和娃哈哈展开正面火拼,主打天然水。
不得不说,钟睒睒是一个营销鬼才,广告奇才。
这水的广告嘛,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