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司起名

太乙起名馆-星学琐记:“太乙”与“天乙”贵人的来源

发表于:2024-01-18 13:44:41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


✍️由此可知,紫微垣的中间有一个“天极”星官,也就是我们说的北极或者北辰,而天极星是由五颗星组成的(《史记》这里指提到四颗),其中最明亮的一颗(其实就是北极二,也称帝星),是太乙的常居之所,而另外三颗星,是三公的代表,或为太乙之子。后面是勾陈四星(后世将勾陈定为六颗星),代表的是后妃之属,最后一颗明亮的大星(勾陈一)是正妃,其余三星是后宫嫔妃。


✍️《春秋·合诚图》云:“北辰,其星五,在紫微中。”又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这里将北辰五星认为是紫微大帝的居所,并认为是太乙之精所在。可以看出太乙其实就是紫微大帝的代表,也是接近北天极的位置中较亮的一个星,所以作为北极的标志星。


✍️但是现在的北极的位置,并不在太乙常居的北极二附近。因为赤极绕黄极2.6万年旋转1周。所以北天极的位置实际实在缓慢变化的。在汉代,帝星北极二星距北极只有七、八度,有是北极附近较为明亮的一颗星,因而作为当时北极的标志星,称为“帝星”,“太乙常居”,是可以理解的。


✍️到晋代,帝星已经距离北极较远,而北极五与北天极的距离渐近,北称为“纽星”,天之枢纽的意思。


✍️《晋书·天文志》云:“北极五星,勾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北极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太乙之座,谓最赤明者也;第三星至五星庶子也。”


✍️《隋书·天文志》云:“北极,辰也。其纽星天之枢也。《观象玩占》云:“北极五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天枢,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为太乙之座,为最明而赤者也;第三星主五星庶子,第四星后宫也,第五星天枢也。”


✍️在晋代时,纽星(北极五)距离北天极最近,祖眶实测去极只1度有余。但因纽星暗而不亮,所以《晋书·天文志》并没有将太乙常居移动到纽星,而仍然定在北极二。但是另外一个亮星渐渐接近北天极,而且比帝星还要亮,所以这颗星被冠以一个霸气侧漏的名字“天皇大帝”。


✍️《晋书·天文志》:“勾陈,后宫也。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常居也。北四星曰女御宫,八十一御妻之象也。勾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将整个勾陈六星视为大帝之正妃。而称勾陈口中一星叫天皇大帝,其神叫做“耀魄宝”。这颗星较帝星还要明亮,而且到晋代,日益趋近于北极。它原来就是后句四星中的末大星,就是正妃,现在更靠近北极,就改称其为天皇大帝了(笔者按:对于天皇大帝是否为后勾末大星有争议,此处为卢央教授的说法,姑存疑待考)。唐以后的天文家或星占家,就称北极二为帝星,但不再称他"太乙常居"了。

​✍️紫微垣门外还有两颗位置非常接近的星,名字就叫“太乙”与“天乙”,这又是为何?从命名上看,这个太乙的命名应该早于“太乙常居”。原来,公元前2600年,北天极距天乙星最近,前2250年时北极移至太乙星附近。而在中国历史上,天乙、太乙是商朝开国帝王成汤的名字。我们知道商君王,多以多天干取名,如盘庚、帝辛等。所以商朝人用开国帝王的名字太乙、天乙来命名天极附近的帝星就可以理解了。后世天文家也保留了这两个名字,又别称“太一”、“天一”,以代表帝星,而随着北极的移动,在保留天乙,太乙星名称不变的情况下,实际的帝星不能在叫太乙,就只能称为“太乙常居”了。而星命学的天乙贵人,的来源也不言自明了。

星学琐记:“太乙”与“天乙”贵人的来源

紫微垣

星学琐记:“太乙”与“天乙”贵人的来源

紫微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