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取名

惠氏起名-泗县地区姓氏迁移史系列之泗县山头镇惠姓简介

发表于:2024-01-12 13:15:40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泗县地区姓氏迁移史系列之泗县山头镇惠姓简介

一、泗县惠姓来源及分布现状

泗县(燕翼堂)惠氏,该支是明初山西洪洞移民,始祖为惠忠,明洪武4年(1371)年10月,持户部签发的430号执据,由山西洪洞老鹳窝迁皖,准于直隶临濠府虹乡东七都(皖泗县山头镇惠庙)附籍定居,至今630多年。历26代,裔孙达万余人。发祥地惠庙成为近2000惠姓人的大村。除此而外,在泗县,迁居到山头镇的徐井、东小惠、陈宅庄,刘圩镇的南小惠、后戚、曹行,黑塔镇的小惠庄,小梁乡的介牌村。并走出县境,迁移到淮北市渠沟镇桥头村、萧县张庄镇许窑村、明光市润溪镇、石坝镇、管店镇的一些村庄。

因在外为官或灾荒等原因,有的还迁居到外省,诸如河北的保定、山东的邹县、河南的太康、和江苏的邳州、睢宁、宿迁、宿豫、泗洪、盱眙等县,5世祖惠宣任山东兖州宁阳县令,子孙转到泗水,明末12世祖惠景群等由泗水移居邹县,成为邹县惠氏的开基之祖。

泗县地区姓氏迁移史系列之泗县山头镇惠姓简介

山头镇惠氏宗祠大门

6世祖惠天民(1474-1551)任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生四子,裔孙在当地生息,养民支7世祖惠继魁于明弘治4年(1491)携妻暨二子一诏、一赞迁江苏邳州,定居惠庄。清康熙28年(1689)因明邳州新城建成,改惠庄为西惠家。至今历506年,子孙已达24代,分9大支21小支,居江苏、山东两省邳州、新沂、徐州、郯城、峰城五县的21个乡镇53个村庄,成为外迁人口最多的一支。

明中期天禄支8世祖惠朱盈迁居河南太康县。古民支8世祖惠一芝中武举后任泗州武学教授,后入盱眙籍,三修谱时有30多户,到近代舜民支17世祖惠义准又迁古桑乡石龙村、18世祖惠方俊也迁居盱眙淮河镇腰东滩,新中国成立后,因工作需要,不少人定居南京、上海、北京、合肥、长春、南昌、徐州、松花江、天津、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

泗县惠姓在明代有过辉煌的一页。明朝天顺年间,4世祖惠纲做粮食生意,运粮436石(每石300斤,合今65400公斤)至山东境内,当地偶遇天灾,百姓吃饭成了问题。惠纲一看救命要紧,将所运粮食全部赈济灾民,不收分文。天顺帝闻知,深为惠纲义举所感,钦授纲七品冠带荣身。后因5世祖惠宣任山东兖州宁阳县令、6世祖惠天民任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三代为官,品德高尚,政绩卓著,熹宗帝钦赐惠氏族金匾一块,上书“燕翼流芳”四字,并赐惠氏宗祠屋脊为滚龙,屋爪为插花铁树,燕子为吉祥物,寓意惠氏家族永远吉祥如意。因而族人将堂号命名为“燕翼堂”。

泗县地区姓氏迁移史系列之泗县山头镇惠姓简介

二、惠姓(燕翼堂)始祖定居赤山之说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皇帝朱元璋实行移民垦田方略,将西域百姓大批东迁,十月,始祖惠忠持户部四百三十号执据,由晋迁皖至临濠虹乡东七都(现安徽泗县山头镇),一同迁往的还有柏氏(碧山堂)一世祖柏法宝,他们为亲表兄弟。表兄惠忠为长,柏法宝为弟。

他们来到赤山(因遍地有红色岩石,土为红色而得名),便插草为界。表兄惠忠便将地势较高的赤山坡地插上了草,作为定居地(取名惠庄,后因建庙,改为惠庙)和耕种土地。表弟柏法宝便到距赤山七八里左右一低洼湖泊荒地插上芦苇作为定居地(取名大柏圩)和耕种之地。

后来赤山上除良田之外,沟埂上遍长野草,野花盛开,每逢雨季,青草碧绿,保土护坡,清泉潺潺,加上红土映衬,如飞虹滴翠,龙飞凤舞,蹁跹而行。是赤山有名的泗洲八景之一——赤山暮雨。明代宋濂曾游赤山,题诗道:“云中隐隐草菲菲,也学古人去采薇,行到桃花流水处,杖头挑起月明归。”而大柏圩则芦苇遍野,每到秋末,芦花飞扬,如同飞雪,美不胜收,也是赤山有名的八景之一——柏蒲荷风。芦苇供人盖房编席之用,真是“前人插草本为界,日后长成益后人”。至今柏姓仍说惠姓居住地为“西山惠庙”,惠姓则称柏姓居住地为“大柏湖”。

此文综合惠彬、惠友乾《惠氏燕翼纪事》一书内容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