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起名-为《国家宝藏》着迷,与敦煌壁画邂逅,90后插画师描绘属于他的“国风”
正在世博展览馆举行的第17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 2021)上“国风”劲吹,许多展台都装饰着大量国风绘画作品,来自浙江宁波的插画师“曹狗剩”(本名曹航恺)便是其中的创作者之一。
插画师“曹狗剩”
打开他的社交平台,古朴韵味扑面而来,让人很难联想这是出自一名1998年出生的在校研究生之手。
目前,他正在创作“敦煌供养人”系列插画,每隔几天便会上传记录绘画过程的几幅图片或是视频,好几个月才放上一张成品图。
他就像隐匿在城市中的老手艺人,不紧不慢、精益求精地描绘着属于自己的“国风”。
国宝令他震撼
童年时候,曹航恺热爱色彩、喜欢美术,父母便送他去画室学习,没想到去了一次,他就再也不去了,他说可能是“感觉别人没有读懂自己画中的密码”,决心自己一个人,默默将脑袋里的故事画在纸上。直到上中学以后,他才开始系统性地学习美术。
从2018年起,曹航恺便以“曹狗剩”的名字陆续发布一些画作。
他创作了以月亮为主题的系列插画,叫做“狗的奈特”,谐音“Good night(晚安)”,用来记录生活。
狗的奈特
BY 曹狗剩
直到在电视上看到《国家宝藏》,节目中一件件满载着民族色彩与历史沉淀的文物令他着迷,也令他心中的创作灵感如泉水般涌动。
《国家宝藏》中介绍的金瓯永固杯
“
这些国宝,让我感受到一种信仰感和神秘的东方色彩,它们背后灿烂的民族文化,让我一接触就深深震撼。
于是他以金瓯永固杯和长信宫灯这两件文物为主题,开启了自己的国风创作之路。“从这个时候,我就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开始了真正的创作。”
《金瓯永固杯》
意外相遇敦煌
曹航恺专注于敦煌主题的创作,是源于一次合作。
他的国风系列画作被一家文创公司选中,用以制作手账本。原本他给这个系列起名“溯回”,但产品策划把手账本的名字改成了“敦煌半壁歌”。
《长信宫灯》
这时,曹航恺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的风格,与拥有千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有不少相似之处。
他分析道:“可能因为从小家人爱带我去逛寺庙。我对色彩和古建筑结构都很敏感,不知不觉就受到了一些影响。”
有了这次“意外”,曹航恺很快将自己原本泛泛的国风方向精准地落到敦煌文化上。
他首先从“敦煌伎乐天”入手,创作了反弹琵琶、吹箫、弹箜篌、吹芦笙的敦煌飞天插画,这组作品很快“出圈”,收获超过600万的浏览量。
《箜篌飞天》
《吹箫飞天》
今年,他开始更加系统性地梳理敦煌文化的研究,研读《中国历代敦煌壁画全集》,查找各种历史文献资料,逐一了解每个朝代敦煌的经济政治环境、民间习俗、服饰妆容特色、壁画风格等,开启了“敦煌供养人”的系列创作。
▲滑动欣赏“敦煌供养人”系列西魏《游》
传统现代交融
曹航恺有一个小习惯,就是在上传画作时附上大段文字,写背景资料、相关诗词和自己的感受。
画作《反弹琵琶》及其附带的文字说明
他笑称:“可能也很少有粉丝有耐心看完,他们给我的评论大多还是围绕画。”但他乐此不疲,坚持给大家“科普”。
最近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他干脆将创作过程拍成了视频,背景资料也放在视频末尾,引来粉丝的惊呼:“竟然真的是用黄土画的!”“香灰也能入画吗?”“北周跟西魏的供养人真的各有各的美……”
利用黄土作为画稿底色
视频中,他用敦煌黄土与胶水混合刷在线稿上作为底色,以传统工笔的方式勾线,拼贴上金箔、经文等材料,最后再刷上香灰,塑造壁画的质感。
作画时使用的香灰
在画上拼贴经文
底色的黄土,仿佛代表历史的底蕴;其上天马行空的创作,又反映着90后跳脱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就这样在一张画上交融。
“敦煌供养人”系列北周《和》
回望自己之前的画作,曹航恺这样解读自己的进步:
‘伎乐天’带有一些光影,注重营造神圣氛围,还原敦煌壁画的风格;而‘供养人’系列,我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想法,抛掉光影,注重装饰性。创作手法也不单是画,还有当代艺术常用的综合材料拼贴等,呈现的是身处当前时代的我对绵延千年的敦煌文化的理解。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吴旭颖
图片:受访者提供,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幽平
©新民晚报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