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馆起名-【胡子兔原创】汤馆字号
字号,简单,就是店铺的名儿,也叫商号。
洛阳汤馆历来商号少,大多是地名和某家,让人傻傻分不清。其实,其它的店、厂也大多缺商号。洛阳十大厂无一有商号,前缀“洛阳”只是地理位置,只标示“是人民的”,是“公家的”,那时的唯一,也不混淆。
华夏历史大多时候,总是在“重农轻商”,尽管老是喊“民以食为天”,那指的是“要饱饭”,不是指的“品佳肴”。“奸商”明目张胆打“幌子”,总有点儿“小偷公司”去工商局“备案注册”意思。但好的商家商号,还是能流传百世。
必须先铺垫一下,真正见识一下洛阳祖辈儿们的近代奋斗。再早的历史咱不追,只据《洛阳商业志》(1989年版)有明文提到的近代商铺,从中罗列几样。
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合盛公”在洛阳北大街开业,经营食油和食盐。即“和盛栈”前身。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洛阳县首次建立商人组织“洛阳县商务会”,李兆赢首任会长。
1914年(民国三年)袁世凯修建西工兵营,出现了“营市”,形成一百米商业街,取名“营市街”,即现在的“西工小街”。同年,“洛阳糟蛋”等一百多种产品,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上展出。
1920年(民国九年),吴佩孚治洛,高级商品、高级店铺出现。同时空前出现两个专门经营外国饭菜的西餐馆。即西大街“欧亚饭店”和南新安街路东“洛都饭店”。嵩县人董寿山在北大街开设“京都万景楼饭庄”,是洛阳当时最大的饭店。同期的还有德华楼饭店,春发楼,四海春,仙景楼,天景楼,华北楼,明月楼,景阳楼,福顺楼,汴洛村,一品香等20多家。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新盛长饭店”开业,后入“真不同饭店”。
1949年,一、二饭业已发展到302户,从业人员513人。
还是那句话,汤铺此时肯定是有,但它实在算不上登堂之店,确实极少记载。《洛阳商业志》仅在第二章名菜名产的471页第二节风味中提过几家。后又
获得一本河洛文化系列丛书的《河洛饮食》(2002年版)又有些许巴掌大一块资料补充。其资料时间应该是2000年以前,当时的汤馆已不下400家。
洛阳特产“不翻汤”,是洛阳历史上夜市中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一般的小饭店都在夜市经营。专门儿经营不翻汤的,以顺城街刘彦家,吉氏胡同张家、孙家,后卫家刘大人家(大锅不翻汤),南关王新有家,民主街李明仁家的不翻汤较为有名。顺城街刘彦家的不翻汤资格最老,是祖传名吃,从刘彦的老爷算起,爷爷刘振升,叔父刘西方(90年时已90岁),已传四代,已有百年历史。民国时期,刘彦一家就有5个担子卖不翻汤。解放后,刘彦的爱人李秀娥,1959年还在经营,兄弟刘乎兰也在经营,因原料问题不好解决而停业。另外还有民主街李明仁家不翻汤。
洛阳甜牛肉汤,肉汤鲜香肥美。入口喷香,吃油不见油,不腥不腻,带有药膳风味,长喝可以开胃健脾、强筋壮骨。只有介绍,没提店家。
马杰山牛肉汤,最早始于清朝咸丰年间的1851年,至马世贤已是第六代,已有百年。
马小道牛肉汤也较早,传至全海棠因进工厂当工人,期间中断,待到80年代退休才重操旧业,总时长也有7、80年,马武周和马小道原是一家。后有洛阳东关大石桥马名顺(麻子顺),马长发家牛肉汤,马长士家小碗汤。当时牛汤为1毛一碗。
小碗牛肉汤,起源于民国初年李建章之父,有7、80年的经营史,特别提及其肉香汤黄取胜,肉切成四方块。
商家牛肉汤。始为老城吴家街商老根经营的“全牛汤铺”,有6、70年。
其次就是提到九(旧)府门“杂肝汤”,经营最有名的属许丙辰、刘荣二位。
“阎记羊肉汤”,洛阳老城东大街东段,与民主街、民新街形成十字街的东南角,有一家长期经营羊肉汤、羊肉面等饭菜小吃的“古城羊肉馆”,这是一家有70多年历史的老饭店。1955年公私合营以前叫“阎记羊肉汤”,也有百多年的经营历史,阎家第四代传人是阎宝柱,他们家有4代人从事羊肉馆业。老爷一代,爷爷阎明全,父亲兄弟四人,长生、有生、富生,顺生。阎保柱这一代兄弟六人,都在店里干过,可谓父子兵。阎家在南关、九府门、鼓楼西、正华门等地都开过羊肉馆,东大街的这个老店是阎家的最后基业,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公私合营时改为23饭店,自1959年以后颜家的人陆续的离开此店,走上其他工作岗位,阎保柱1959年在金谷园服务楼技术表演时,表演过阎家羊肉汤的制作。后到老城商场做炊事员,89年已从工学院退休。
豆腐汤也只有简介,只提到“真不同”的豆腐汤较有名。实际上当时叫“新盛长饭店”,是于廷选于1930年经营的“于记饭铺”,当时是摆摊设点,卖大碗面、不翻汤。因勤奋经营、符合民众、薄利多销,生意日趋兴旺。1946年在东华街(今)路南,赁房设店,取名“新盛长”,又增加了豆腐汤,形成了“一面两汤”的经营特色。后不断扩展兼做粮食生意,以致影响着整个市场,于老板也成了餐饮界的条把子。1948年曾歇业,后投向当时鼎盛的“真不同”,严格来说,算不上是“真不同”的前身儿,顶多算是有过“姻亲”。它是几经波折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家私营饭店。1956年它又是全市第一家公私合营的饭店。
豆腐汤至50年代已有几十家,当时5分钱一碗。除了 “新盛长”于廷选家外,还有东大街正华门王才家也有名气。
高家驴肉,对,记载的不是汤,起始于清朝咸丰年间,洛阳东关屠户高小板,除屠宰,也卖熟驴肉。其子高青云习武喜驴肉,应试武举,所带“五香咸驴肉”得众人盛赞,从此誉满洛城。后来沿袭传统又卖起了“高家驴肉汤”。到1956年传至第五代。
近代的汤馆历史,能查到的仅此而已!
50年代初,80%的月工资二、三十元,茶鸡蛋一毛仨。1954年,国家决定洛阳市为重点建设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为适应建设需要,先后建成国营饮食单位7个,1953年12月24日开业的西华街大众食堂,是洛阳饮食市场上出现的第一家国营饭店。到1954年2月,有饭业商号165家,从业人员409人,饭业摊贩232户,饮食小吃业摊贩141户。1954年陆续筹建的国营谷水食堂、七里河食堂、东车站食堂、西大街食堂相继开业。国营西大街食堂是洛阳解放后出现的第一家高级餐馆。随后。六月,西工食堂、国家市场食堂相继开业。1956年1月1日。成立了中国饮食业公司河南省洛阳市公司。办公地点在西大街63号。随着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将642户私营、饮食业网点,分别改造为公私合营饭店2个(真不同,西关)。合作饭店29个(门市部58个),合作小组33个。由上海、广州内迁洛阳公私合营饭店6个,即大兴、大利、野味香、新邨(村)、老城广州和涧西广州食堂。1959年9月,由野味香糕点店与西工食堂、西大街食堂部分合并筹建的洛阳酒家开业。
不得不说,第一手资料是要付出艰辛的田园调查。可此方面工作做得真正不如意。只能依据少量的记载做出推断。其他则留作今后的补充。眼下的几千家汤馆是国营饭店关闭为标志,众多饭店职工转行做汤为时限,约为86、87年即“改革开放”以后,各类各种汤馆如雨后春笋,纷纷露尖儿。
(以下不是排名,不是推荐。)
大石桥陈家驴肉汤,1988年复店。陈家汤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由陈家祖辈创建,延续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988年,陈氏后人陈运先生听说允许个人开饭店,随将秘方整理加工后,提前退休重操祖业,在东关大石桥国营饭店开了驴肉汤馆。是改革开放后经营驴肉汤的第一人。
匡家滋补驴肉汤,自1930年由创始人匡克俭创办至今,已有近百年。目前该店有一中心店。
1990年陆续开了一批汤馆并坚持了下来。
南关牛肉杂肝汤,是1990年,由原“朝阳饭店”职工吴雪花开店,吴家“牛杂汤”吴文忠事柜,吴雪花掌勺。现由二子杨灿军及媳妇、二姐共同经营。经改良,“臭”味稍减。
王雪琴家牛杂汤,也是1990年前后开店,也是由原“朝阳饭店”关闭后开始。保持了原有的“臭”味儿。
南关里仁巷的刘记小碗牛肉,注意,不带“汤”字,也是1990年前后开店,也是由原“朝阳饭店”关闭后开始。因其原在饭店专做“小碗牛肉”,就保留了牛肉的小方状、先煮后卤的做法,别有一番风味。
马建国牛肉汤,1990年开店。
还说“字号”,历史悠久、汤美人好,也不能不注重“字号”脸面。有个好字号,还是有推助作用。洛阳汤客、慈民牛汤、穆萨牛汤、白果牛汤、百碗羊汤、三旦羊汤、敬民羊汤、三味牛汤、知味香、布衣羊、兄弟俩、大众、俊卿羊汤、健康羊汤、胖勇牛汤等等,都有着好记易流传的字号,有可赞之处。白沙羊汤和韩城羊汤也曾流行一时,但仍是以地名带号。
不仅是“字号”,门头也有待改进。
现大多字号牌匾,采用较传统的木质黑底金字,并采用名人题字。本人愚见还是要看字体的个性。名气不老大,字又呆板,缺少力道的字,不如不用。另外就是字号老闷子长,确实不易记住。再不是就土豪式增加过多内容,啥都怕说不清,字号、头像、注册商标、经营理念、经营范围、口号决心、价格优惠,啥都往上弄,看着都木底气。有哩汤还行,门头太简陋,雨布大字、大红大黄、顶天立地,加上字体也是近来才流行哩现代电脑美术字体,装老店都装不像。
说实在的,我是极不愿意提汤馆名号的,平时也少写汤馆,因为眼下假料、料汤、混合汤、冒充料、过多味精鸡精的太多,还有骡子狗肉冒充驴肉、凉粉充当驴血,牛汤里用猪骨猪肉等等,真伪难辨、防不胜防。就是好汤馆,质量也是说忽悠就忽悠,很难保持一致,所以说,字号只是浓妆艳抹后的脸儿,汤味儿、口感不喝个十来回,根本木有发言权。
汤好,才能给“字号”装脸,否则,“字号”就是“整容”后的“伪美”。
201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