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女孩起名

庄氏女孩子起名大全_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发表于:2023-12-03 11:32:23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二十年前的一个春天,我受邀参加在上海正南的奉贤庄行举行的文学采风活动,谁知车在路途中发动机有故障,待修复后到达庄行时己过了中午时间,文友们已经从老街采风后赶往另一个地方去了。我不想再麻烦召集人,但既来之则看之,于是我一个人便去了古镇的那条充满着古韵的古色古香的老街。

在我的印象中,当时古镇的这条老街乡士气息十足。古街、古桥、船码头、茶室、小店、古门古窗……信步行走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抬头就能够看到老街两边屋檐下的斑驳的门窗上所雕刻着一些很精美的花纹和图案,那些老房子看起来颇有一些年代感,经过岁月的沉淀,这条老街很有古味和古韵,许多地方似乎有超越昆山周庄古镇中市老街的一些味道。

就在我东看西看的时候,一位口中哼着沪剧小曲的老人朝我走过来。于是我便向他打听这条老街的年代历史。老人是一位退休教师,年龄近七十岁。他知道我是从市区赶来采风的,便热情地为我介绍。从他的介绍中知道: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己有近600年的历史,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和鱼米之乡……我想,如果把这条街整修一下,可以成为上海南侧的“周庄”。那天,我从东到西走马观花般地来回走了二圈后,就赶乘班车返回市区了。

日月如梭,眨眼间二十多年时间已经过去。今年国庆佳节期间,我随假日采风组人员,在游览了金山漕泾的郊野公园后,便开车绕道来到了多年没见的庄行古镇老街。之前在和朋友通的电话中知道,这些年来庄行的变化和发展很快,有关部门不仅对古镇进行了修整,还拓展了游览空间,其变化发展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所以到庄行老街再看看和游览一遍,成就了我的夙愿。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对于游览古镇,我历来认为要看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否丰厚和有何特色,特别是要观赏老街的风光和其景点,得到文友们的认同。同行的一位文友的亲戚是庄行人,所以他对庄行古镇的昨天和今天比较了解,于是就成了我们队伍中的志愿者导游。在他的引领和介绍下,我对庄行的人文历史景观又有了许多新的了解。

庄行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时,这里已有了傍水村落,到了元末明初时此地已建成集镇。因这里是江南水乡,盛产上好的棉花和稻米,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相传当时有一庄姓的做生意经商的大户人家闻讯,就来此开设了花米行,专营棉花和稻米生意。由于这里可以通过船只,就将收购的稻米和棉花运往各地,生意十分兴隆。庄行名声远播。一行迎来百家店,从此这里商界汇集,各种商店像雨后春笋般地登场,后来人们干脆就把集镇叫做“庄行”。庄行古镇就这样在热闹声中形成了。

至上世纪30年代,庄行古镇的老街已经长达千米,做花米行生意的就有24家,米店11家,其中的“立鑫”花米行每月的进出大米数就有千石(一石等于120斤)、棉花数百担(一担为100斤)。1368年,是庄行老街人气最旺的时候。据说周边等地的人们也都带着木材和布料来到这里开店做生意,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当地最繁华的市镇。这段纪事,在乾隆年间的《奉贤志》中有清晰记载。

如今的庄行古镇老街是奉贤区内保存较好、富有江南水乡神韵的具有明清建筑特色的一条街。老街分东西两部分,长达1400米。街面上是用古石板铺成的,不少地方己被历史的脚印踩得十分光滑。由于老街临河、街面上的排水系统设计得科学合理,所以老街被誉为“雨天不湿绣花鞋”的好去处。在这里,逛街的游客如果遇到雨,大多可以通过在古屋的檐下躲避就不会湿身。特别是一些年轻女子,在古街的雨中有喜雨的习惯,她们喜欢撑起一把油纸伞,演绎走进诗人戴望舒笔下的《雨巷》里的风景中,以柔美的身姿闪亮在老街的雨中,扮演成为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成为她们梦里的希冀。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所以油纸伞、青石板巷、丁香姑娘成为了庄行老街很有诗意的行走风景,成为了闪亮庄行古街诗意的标签。难怪上海市区的一些小年轻总爱在下雨天结伴赶到这条古街,在游览中触摸这条江南老街的神秘面纱,在穿行中观赏老街青石板路和街两边的民居、商铺、宅院,还有门、窗、屋檐、栏杆上的精致雕花,还有小院子小花园,吸纳江南文化的艺术和灵气,流连忘返。并在江南霏霏细雨中拍摄一组照片,通过发微信的方式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一展其青春的活力与风采。

庄行古镇老街不仅拥有悠久的古商贸文化,还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古镇,至今仍然流传着不少民间传奇故事。在老街一侧茶室外的小亭子内,我们听文友介绍流传在庄行古镇老街的传说故事。其中“火烧红莲寺”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民间传说,在庄行家喻户晓,彰显了地域文化的丰厚底蕴。搞文学的人都知道,民间传说就是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具有审美特色的口头叙事文学。美丽动人的传说常常通过故事对人们追求真善美,塑造快乐人生的完美再认识,从而痛恨真善美的反面的三字是“假、恶、丑”。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一是“火烧红莲寺”。传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在庄行潘垫村有一座寺庙名叫“红莲寺”。传说红莲寺鼎盛时,寺院有房舍5000多间,僧侣500多人,庙产镇300多亩。后来,红莲寺的方丈圆通和尚违背佛教清规,起坏心成了花和尚,多次残害进香美女,激怒了当地百姓,他们和乡绅联名状告官府请求严惩。但总是是不了了之。此事被相邻松江的白鹊寺方丈知道了,为还佛门圣地的名声,他决心为民除恶,便选派艺高胆大武僧男扮女装混进红莲寺地宫,用酒药灌醉了圆通花和尚,摸清了其中的机关并报告了官府。

一个月黑风高的寒夜,松江知府带领数百官兵和白鹊寺的武僧渡过黄浦江,包围了红莲寺捉拿恶僧。方丈圆通和尚见大势不妙,组织红莲寺的武僧依仗寺庙墙高坚固负隅顽抗,官兵一时难以进入,知府命官兵在箭头蘸上桐油点上火,做成火箭一排接一排连射,火箭点燃了庙西北角的榨油坊,引起盛放菜油的库房燃烧,其时刮起西北大风,风助火势把整个寺庙变成一片火海。和尚们拿了水桶到“天仙湖”、“神仙井”取水灭火,但奇怪的是,只见湖水枯竭、井底朝天,无法取水。圆通和尚自知罪孽深重,天不饶恕,眼见红莲寺寿数已尽。遂双手扯断佛珠,跳入火海自焚。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昔日宏伟高大的红莲寺就变成了一片废墟。这就是古镇在两百多年前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个传说故事是不是真?据说在潘垫一带的农田里,每当农民们挖深沟沟=开河时,总会挖掘出一些当年“红莲寺”火烧后遗留下来的石墩、石块、碎砖瓦片;一些年长的百姓常在茶余饭后向小辈津津乐道地讲述由长辈们流传下来的“火烧红莲寺”的故事。他告诉人们一个对付恶人和坏人的道理,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二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几百年来,当人们一谈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就往往想到小说作者冯梦龙。据松江和奉贤史料记实,原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万历年间出生于奉贤庄行的文学家和诗人、当时国内四大藏书家之一的宋懋澄的作品,这个故事是作者宋懋澄当年写的《负情侬传》。而冯梦龙的万字白话小说就是后来根据《负情侬传》改变过来的,《负情侬传》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蓝本。所以在庄行,人们一谈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都知道这是本土作家的蓝本,就会引以为傲。

其内容是:明万历二十年间,名妓杜十娘决定赎身从良,为追求真爱,她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李甲在见到杜十娘的时候,就彻底被她的美貌给吸引了,为了能够与杜十娘单独相处,他在妓院花大钱买了杜十娘一年的时间。在朝夕相处中,两人情投意合,朝欢暮乐,海誓山盟,终日相守,竟像恩爱夫妻一样。一天,杜十娘向李甲提出了去妓院赎身的请求。李甲便答应了杜十娘。

为了能够赎身,杜十娘早就有心开始存下私房钱了。她将自己存的钱全部放在自己取名的百宝箱内。她告诉李甲,自己只存下了一百五十两的私房钱,所以她让李甲去筹集剩余的一百五十两。其实,杜十娘的私房钱存了远远不止这些,她其实能够拿出这三百两为自己赎身。但为了考验李甲对自己的爱意,所以才故意说自己只有一百五十两。李甲为了得到杜十娘,向朋友借来了一百五十两。就这样,杜十娘重获了人生自由。

在杜十娘满以为自己能够过上新生活的时候,李甲的想法却发生了改变。他在带杜十娘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一个叫做孙福的富商。孙福被杜十娘的美貌给吸引了,便把自己想要将杜十娘纳为小妾的想法告诉了李甲。杜十娘知道后表示拒绝。孙福便劝说李甲,愿意出价一千两银子买下杜十娘。在听了孙福的话后,负心的李甲决定将杜十娘卖给孙福。

杜十娘知道自己被李甲卖后,她非常伤心。一天,当李甲要把杜十娘交与孙福时,杜十娘大骂他俩不是人。接着便直接带着自己的百宝箱跳进了河中,带着巨大的怨恨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传说故事告诉人们: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杜十娘抱着苦心积攒"百宝箱"投河,就是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看似一个简单的传说故事,但含义深长。

以上两个故事的传说,验证了庄行古镇和老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灿烂,彰显了古镇的人杰地灵,这是庄行古镇拥有古文化的骄傲。这两个故事如今不仅在庄行流传,而且各种版本和图书、剧本也在全国各地流传。在中国影史上,有关《火烧红莲寺》的传说翻拍作品前前后后已经多达13次。所以在庄行古镇细细咀嚼这二个传奇故事就觉得来之不凡,在心花的绽放中,仿佛古街上的每一处都镶满了文学作品和其传播的魅力!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古街后面,是明嘉靖年间为便利水上船只通运而修建的南桥塘,为了方便两岸居民的往来,河畔每隔一段都建有一座石桥。老街由东街,西街,丁字街组成。由清一色条石或青石板和砖侧铺设而成,街面平坦又宽敞。是奉贤保存较好的明清老街,老街东有牌坊,南有城墙,西有古桥。这些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古街周围的百余处历史建筑一一修复,一些百年老店重新开业,有陈记糖坊、程正大棉布店、鼎丰泰记、香料铺子、汇福圆茶楼等,600年前“小桥流水人家、灯火阑珊庄行”的繁华景观再度以新的时代方式重现在人们面前。

有意思的是,老街两旁的商家,大多是前店后工场,不少店铺依着街面和水桥头,用车和船进货出货都很方便。整条老街有褚泾、杏泾、万年泾、南桥塘市河四条河流贯穿东西整条老街,老街上的=古街、古桥、古宅、古井、古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东西街上有混堂弄、油车弄、露湑堂弄、世德堂弄、名园弄、石皮弄、牌楼弄和小巷等十一处。整体格局保存完好。站在老街高处的楼宇眺望,眼前犹如画家笔下的一幅江南水乡的水墨画,纯美得令人流连忘返。

古镇老街的桥也是一道风景线,各种形状的桥在和江南古镇中相比,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风味。横卧街市河道面=上的古石桥就有十座,它们是履匠桥、油车桥、八字桥(福善桥)、万年泾桥、戴家桥、人民桥、马王庄桥、永秀桥和东陈行桥和西陈行桥。每座桥都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庄行古街的这些桥的下面,还有一块神奇的石头,上面刻着“庄行老街,永不沉没”八个大字,为庄行老街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这块石头到底在哪座桥下,虽然至今没有找到,人们明白,只要人人爱上这条老街,就会越来越好。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切。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中街的毓秀桥,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古石桥之一,此桥的修建由庄氏家庭人员捐建。毓秀桥南北跨南桥塘,造型优美、古朴典雅,三跨三拼平梁桥,属江南地区典型的石板桥风格。两侧石阶完整,该桥全长21.26米,宽1.8米,石梁厚0.33米,跨径6.6米,南北石阶各14级。两侧平梁上以楷体镌刻“毓秀桥”铭,立壁墩桥柱上刻有一联“形胜揽白沙万户罗占形少,波平东海成梁拓自治初期”。此桥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因为桥北正对油车弄,所以又名油车桥。

毓秀桥上还有花卉纹样装饰,精致秀美。2020年,当地为古桥增添色彩,在毓秀桥南堍新建亭高4米余的四角亭一座,取名“毓秀亭”。翘角飞檐,精巧细致,为毓秀桥增添了灵气。在古桥修整时,人们还发现了古碑一块,内容正是在1919年庄行里人倡导捐修桥的募资碑。如今碑已移入古亭,亭桥相对,成为古镇老街的又一道景观。

西街的最西面,是庄行老街上第二座幸免于难的古桥,名叫八字桥(福善桥),八字桥位于庄行镇庄行居委西街南桥塘、万年泾交汇处。共有两座,其中南北向跨桥原名福善桥,系三跨3拼石桥。桥面上有铁栏杆。南堍有12石级,北堍有9石级。桥中跨长6.71米,桥宽1.67米,南跨长5.82米,北跨长5.45米,桥高3.45米,北桥引长3.17米,南桥引长5.15米。全长25.55米,为确保行人安全行走,在20世纪60年代时在桥上加设了铸铁护栏。另一座桥东西跨万年泾,建于清代四年。目前仅存两侧桥基,被列为奉贤区不可移动文物。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经过岁月的洗礼,老街上的各类跨河石桥景色别致,值得行走时拍照留影。大多数见此情景的游客,都喜欢站在古桥上面,有的还穿上汉服,插上头花,喜欢拍摄和美的复古照片,也有女子会效仿《雨巷中的女子》,撑着一顶油纸伞站在桥上的一侧,用甜甜的微笑催生古桥的风韵,她们似在和穿上汉服的女子比美,用拍摄的照片代表自己曾经在某年某日到此一游过。

是的。如今的庄行老街,除中段被一条新街横穿外,其它保存基本完整。在老街悠闲漫步,随处可见王家、游车弄雕老宅、李雪亭故居、褚泾庙旧址、油车弄刁家古宅、浑塘巷何六七故居、初敬寺旧址、东街王氏故居等古建筑街巷。走近,思绪就会飞向那遥远的岁月,就会想到古街的形成与庄行和这些大户人家之间的关系。庄行老街名门望族诸多,其建筑风格中既有西合璧,又有戏楼、露台、能走得通的U字型骑楼、花园等;精致的四合院是李雪亭宅;五山屏风和有马头墙的是刁家,还有何家、庄家等大户人家,他们的房子都是白墙黛瓦,门窗雕樑画栋,仪门砖雕十分气派,具有浓厚的安徽徽派风情。

除上述古居建筑外,老街上的古建筑还有傍靠于老街两岸过往石桥边的东兴楼,此楼又名望月楼,位于毓秀桥旁,是一幢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古老茶楼。以往这里是品茶聊天听书看戏的娱乐场所,现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展示厅。当我们步行走过的时候,听到楼下的窗口飞出沪剧清唱的声音,走近半掩着的木门一看,只见里面围坐着一群正在自娱自乐轮唱的沪剧爱好者,有唱杨飞飞曲调的,也有唱丁是娥曲调的,她们大多数是当地的退休人员,听到沪剧唱声,就有一种乡情悠悠的感觉。

汇福园茶楼,位于西街西中桥旁。是解放前庄行镇上唯一的砖木结构三层楼建筑。一楼是“老虎灶”和大众茶室,二楼是书场茶室合一,三楼设包房雅座。泡一壶茶,坐在窗口可以观赏到古镇桥上和桥下流水闪着浪花的风景,犹如来到了热闹的周庄茶楼一般。听文友介绍:当地为了弘扬历史文化,曾经投资近1500余万资金将这条老街的电、通信、古楼等进行了修缮;对古街两边的古屋门窗都进行了油漆。经过重修后的老街,它看起来非常的平和,像极了一副传统的江南水乡赏读的水墨画卷。

在庄家门前,我看到了当年由庄家请人挖的一口古井,此井己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口青石井圈的古井,据介绍,古井的庄氏主人后代如今生活在台湾,现在他们带着对乡情的牵挂经常回家。每当一回到故乡,总是要喝上几口甘甜的井水,回去时还要再带几瓶水拎到台湾家中,寓意是饮水思源,不忘祖宗的根。正是这个原因,这口井又被称之为了活着的古井。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行走在老街,到了中午时间,就会老远嗅到各式餐馆门口飘出的美食香味,此时才会又一次感觉到,除了在行走中欣赏庄行老街的古景古韵外,还有需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挨近老街上的小吃店,小吃种类繁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庄行青团、庄行肉粽、庄行锅贴、庄行羊肉等美食,让你吃了不想回家。

这里的青团手艺代代相传,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古代曾是向朝中供敬奉的美食,如今被入选非遗名录。如果想吃青团,最好的时间是结伴从清明时节来,因为那时农村中的艾草最新嫩,可以说制作的青团是原汁原味的美,吃进口中会有一种清香游遍全身的感觉。著名的是“庄行锅贴”是一种用当地家养的猪肉和蔬菜,加入海鲜制成馅而用手工制作的,这样的锅贴是奉贤的传统美食,少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每一口锅贴都充满了鲜美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庄行羊肉也非常有名,不仅仅可以作为美食,同时还可以当作药材。尤其是在伏天前夕的时候,食用羊肉对保养身体大有好处。庄行羊肉的肉质十分讲究。这里的羊肉用的都是只一岁的山羊,号称适龄期羊肉,因为太小的山羊亘火候太大了肉会碎,筷子夹不起来。已经发过情的山羊肉质很膻也不用,所以品味庄行羊肉和其他地方的羊肉是不一样的。所以各地一些知道庄行羊肉的吃客,会带着亲朋好友来到庄行,品尝羊肉,乐在老街。

李记羊肉店是庄行的优质品牌,亦是传承的非遗名店。店堂有三层,二层和三层是包房,上楼梯就可以进入。室内装饰简朴而温馨,热情的服务员会向客人介绍庄行羊肉的特色。一层是大堂,是散客品味的地方,堂内还有一樽笑容满面的弥勒佛塑像,凡客人在品味羊肉后,都可以和弥勒佛塑像一起合影,带回“和气生财”的喜气。这是老街上品尝羊肉的最佳店堂。

除了美食,庄行老街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老街上除了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庄行土布染织技艺”,还有汉光瓷、刻纸、农民诗歌等乡土艺术展示,极具地方特色。这里每年都会举行各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如在老街河道举行龙舟赛;老街舞龙舞狮表演;有观折子戏、听讲传说故事等。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老街形成了“春赏菜花、夏食伏羊、秋品新米、冬看民俗”等四季节庆活动,唱响了具有庄行特色的乡村旅游“四季歌”。成为了庄行古镇的一大特色。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在庄行老街,在街巷的荣誉栏,我看到庄行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路和获得的荣誉,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总之,上海奉贤庄行老街是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这里游览,可以感受到传统的江南水乡文化和现代元素在古镇的完美融合。走在古镇老街,品尝到地道的美食,欣赏丰富的多样的民俗文化。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想,处处可见岁月的沉淀,仿佛脚下的时空已经穿越千年。

是的,在庄行老街游览行走,就是在读一本讲述历史文化的经典读本,每一处都是一页穿越时空的可以阅读的风景。记得八十年代中旬,我在周庄好友、儿童文学作家袁大今陪同下,游遍了周庄的老街,被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所征服。之后我由感而发在文史报上写了一篇《游周庄》。后来受到当时在周庄绘双桥的陈逸飞先生的点赞。如今多年过去,当我又一次走进庄行,收获、体验、感受便一起涌上心头。我敢说:庄行古镇和老街的人文历史景观和魅力的周庄可以说是江南水乡一对并蒂莲,它是我心中的江南又一个周庄。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

庄行古镇,是我心中的又一个江南周庄(游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