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取名

孔姓维字起名_《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发表于:2023-12-03 10:20:05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孔姓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姓氏。孔氏族谱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一部族谱,它本身也就是一部历史大书,记录了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由于孔夫子的原因,孔姓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姓氏。这个姓的来源不算复杂,大概有这么几个: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第一,黄帝时代就已经有姓孔的,名字叫孔甲,有意思的是,孔甲的职务也是史官,管记事的。但是孔甲之后的世系没有资料,所以我们不知道他后面的传承情况。

第二大姓源是子姓。这个子姓孔氏又分两支:一支来自商族的始祖契,他的第14代子孙成汤是一个很有名的君王,灭掉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建都于毫。成汤还有一个名字叫大乙,他的子孙里有一支就用他们本来的子姓配上乙字,组成了一个新的姓,这个姓写着写着就写成了孔。这是孔姓的一个来源。

子姓里面的第二支是源于谁呢?商封王的哥哥微子启死了以后,弟弟继位,而他弟弟有一个后代叫孔父嘉。孔父嘉的后代便以孔为氏,形成了又一支孔氏,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孔子这一支。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孔姓还有些其他的来源。例如春秋时期,郑国有出自姬姓的孔,卫国有出自佶姓的孔,陈国有出自妫姓的孔。另外,我们的兄弟民族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等都有孔姓。这些孔姓,有的是改姓的,也有的可能是姓孔的汉族人融入了那个民族。

孔姓很尊贵,因为孔圣人的原因,所以外姓冒充孔姓的不多。古人还是有点规矩的,想冒姓了,一看是孔夫子的姓,就会不由自主想到:咱别冒了,咱配不上。这就是古人的修养。虽说外姓冒孔姓的不多,但是孔姓内部不同宗的几支中,冒孔父嘉这一支的却很多。明明压根就不是子姓的孔或者子姓里别支的孔,非说自己是孔父嘉的后代,说自己跟孔子是亲戚,这种情况特别多。

孔氏最初的发源地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带,到了孔父嘉时,为避祸而逃奔到鲁国,迁到今天山东曲阜一带。通过这样一次历史上最重要的迁徙,孔父嘉这支最重要的孔氏将山东曲阜变成了自己的繁衍根据地。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早期孔子的地位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先秦诸子之一。但是到了汉代以后,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孔氏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望族。后来由于当官或战乱的原因,很多孔姓后人开始从山东、河南向其他省份迁徙。

两汉的时候,孔子襄担任长沙太守,孔姓进入了湖南。当时,孔姓还有迁至陕西的。到东汉的时候,河北、河南、广东等地都已经有了孔氏的足迹。

东汉末年,孔子22代孙孔潜因避战乱而迁居浙江会稽(今绍兴),并逐渐发展成为望族。所以千万记住,今天的孔姓当中,除了曲阜孔子一系,还有一支特别厉害的,就是会稽孔。

北宋末年发生靖康之变,最正宗的曲阜孔氏随朝廷南迁。迁到哪里了?浙江衢州(今浙江和江西交界处)。

元明时期,北方的山西、辽宁和南方的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孔姓之族。清代以后,孔姓已经遍布全世界了。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就孔姓而言,咱们就讲子姓孔里面孔父嘉这一支。这一支从孔子算起,到今天已经有2500年了,传了80多代。孔子之后的几代都是单传、只有一个儿子,大家要知道,在古代这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古人是非常看重传宗接代的,而且官方对儒家文化又这么推崇,孔氏怎么可以绝后呢?但事实就是如此,孔夫子之后四代都是单传,人口增长极其缓慢。一直到了唐朝末年第42代孔光嗣的时候,当时在曲阜的孔氏后裔也只有10户都不到,孔圣人的血脉岌岌可危。所以,当时外迁的数量很少。直到宋朝以后,孔子的后代人数才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到了清朝末年,曲早孔姓有多少人,大家知道吗?几万人。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曲阜的孔姓外迁人口也逐渐增多,但孔子这一系基本还是以曲阜为主要根据地。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举兵南犯,掳走了徽宗、钦宗二帝,北宋亡。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仓皇南下,抵达了当时的南京(今河南商丘)维系帝位,史称宋高宗,年号建炎,就此开启南宋时代。定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继续南下,高宗君臣移居扬州。这一年的11月,要举行郊祀(古时祭祀的一种),宋高宗就召“衍圣公”参加,以表明自己的正统身份。“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开始于西汉元始元年(1年),当时的汉平帝为了宣扬礼教,封孔子后裔为“褒侯”。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经变化,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为衍圣公,此后就一直沿袭这个封号,它是一种标明正统的文化象征。此时,在曲阜的衍圣公已经是孔子的第48代了,名字叫孔端友,奉诏赶赴扬州。一年以后,金兵越打越历害,气势越来越盛,高宗继续南奔,逃至临安(今杭州一带)。孔端友以及部分孔子后裔也就跟着过来了,并且带了一件宝物,什么宝物呢?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相传是孔子大弟子亲手雕刻的孔子夫妇楷木像。子贡大家都知道,就是孔子弟子当中最有钱、最会做生意的那个,是孔子的得意弟子。相传孔去世以后,子贡曾守孝六年,在守墓时,他种植了很多楷木(黄连木),并以楷木为材料雕刻了孔子和师母的形象,孔端友从曲阜带到临安的宝物就是这对楷木像。孔端友一行人一路限随宋高宗到了临安后不久,孔端友上疏给高宗,说自己离乡背井,一直在颠簸,非常凄苦。宋高宗于是下令,赐孔氏族人定居衢州,并且在那里兴建家庙,供奉孔子夫妇楷木像,一切礼仪和曲阜一样,并且拨田作为祭田,用于祭祀孔子。孔氏南宗就此成立。

孔子是山东鲁国人士,但是,他后代的正宗在浙江衢州生出了一支,这种播迁正是中国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南宗的孔庙修建在了衢州城东北角的菱湖,和曲阜的完全一样,可惜南宋末年毁于战火。孔端友在衢州复兴孔氏南宗之后,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什么情况呢?原来,在这样一个政权并立的战乱时期,除了南宋的衍圣公之外,金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也一度封了一个衍圣公,伪齐被金废掉后,金朝也在曲阜重新敕封衍圣公。这样衍圣公就出现了南北宗并立的情况,而且一直持续到元朝。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元朝统一中国以后,有大臣上疏元世祖说:“孔氏南宗、北宗,只应该有一个衍圣公,怎么会有两个呢?按照大宗之法,即嫡长子、嫡长孙这样一路数下去的话,应该是由孔子的嫡传后裔,即衢州的孔端友的后人袭封啊。这个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元世祖一想,这个建议有道理,所以就饮定南宗为衍圣公,并且下今从新江術衢州搬回曲阜,让这一支回到老家去奉祀。至元十九年(1282年),南宗的第六代衍圣公,孔端友之后孔洙,奉元世祖之诏入京,对皇帝禀告说:“我的六代先祖先都葬在衢州,而且建有衢州家庙,自己上有老母,实在不忍放弃衢州的祖坟返回曲阜,我愿意将衍圣公这一爵位让给北宗的族弟。”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孔洙说的这个族弟是个堂弟。要知道,堂一次还不算远,再一堂就远了,有的堂兄弟经常是一排三千里出去了。就拿我自己的堂兄来说,我叔叔或者伯伯的孩子和我是同一个爷爷,对不对?再一堂,一个曾祖父;再一堂,一个高祖父;再堂下去,就更远了。言归正传,孔洙建议让北宗的族弟孔治继承爵位,自己返回衢州奉养老母,元世祖大为赞赏,说:“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矣。”宁愿放弃这种荣爵、公爵啊,也不放弃自己的老母亲,真是圣人之后啊。所以,元世祖同意免去他的衍圣公称号,任命他为国子监祭酒和承务郎,提举浙东学校事,也就相当于今天教育厅长这样一个官位。于是,孔氏正宗又移到了曲阜的北宗。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曲阜那一支经历了如此的曲折过程。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向海外迁徙了。元代为了控制高丽,采取联烟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当时孔子的第54代嫡孙孔昭作为公主的侍从之一也到了高丽,并且得到高丽王朝的重用,一直官至宰相,还被封为了贵族。死后他葬在昌原,封号昌原君。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三代当中出了两个宰相,孔氏成为了朝鲜南部的望族。今天韩国的孔氏家族的的确确是孔子后裔,这是毫无争议的。后来朝鲜半岛的国王也都崇扬儒学,对孔氏后裔非常优待。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1729年),高丽国王认真研究了孔氏家谱之后规定,今后高丽国孔氏的籍贯写曲阜,不要写昌原。所以,韩国的这支姓孔的也都说自己是山东人,老家在曲阜。现在,韩国孔氏已经传到了第86代,跟中国情况差不多,只不过他们的排名顺序跟曲阜的不太一样。他们有个协会叫“曲阜孔氏国大宗会”,认为自己还是大宗,是比较重要的一宗。而且,还经常组团到曲阜来祭祖,并立碑纪念。现查到的1987年韩国人口统计星示,当时韩国的孔子后裔有72382人,一共17207户,一户大概六个人,很不得了。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孔氏最让人称奇的是他的行辈不乱,不管年龄相差多远,,看看名字当 中第二个字,就能知道他是第几辈。孔子家族的行辈排名确定在明朝,谁定的呢?朱元璋。朱元璋赐给孔氏家族八个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排了八辈,辈分很清楚。我们知道,后来因为要避讳,尤其是避皇帝的讳,这八个字有所变动,比如,为了避雍正帝胤禛的讳,“胤”改为了“衍”;为了避开乾隆帝弘历的讳,“弘”就变成了“宏”。到了明朝天启年间,这八个字已经不够用了,十代都有了,字用完了,不能排了。于是,65代衍圣公孔胤植又后续了20个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孔家的排名都得皇帝批准,不能自己乱造,所以孔胤植又向皇帝奏报,获得了许可。其实到今天为止,据我所知,孔子的嫡系也才到垂字辈,后面几个字还没用呢。但是孔氏家族太大了,民国八年(1919年),76代衍圣公孔令贻觉得字快用完了,心里不踏实,报当时北洋政府的总统批准,又续了20个字。这样的话,大家算算,已经准备到哪一代了?准备到105代了。哪20个字呢?“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所以以后如果看到孔姓人名中间的字为“昌”的,那就是孔子第105代后人,一点问题都不会有;如果看到孔绪×,就是孔子第104代。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孟子、曾子三个家族(还有一说,加上颜姓,共四个家族)都是按照同样的行辈字派排名的,只不过孟姓、曾姓(也许还有颜姓)各降一辈,因为孟子和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小一辈嘛。而且还有好多别的家族也按照这个行辈字派排,所以这个排序是非常重要的。

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用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全世界有没有超过它的我不敢说,但要有也极难。孔氏族谱为什么那么长时间不乱?当然有孔圣人传统这方面的原因,孔氏家族认为,修谱是大事,通过修谱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呢?十八个字:“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备遗忘。”“详世系”,就是世世代代都清楚,都不会忘记。“联疏亲”,就是比较远的亲戚还可以联络。咱们现在实 际上隔了三代恐怕就不大走动了,三代以后找都找不着了。再加上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也没个舅舅、没个姑妈的,谁还有堂兄弟、表兄弟?都没有了。按照过去的规矩,十代不为亲,如果往上数11代才是一个老祖宗的话,那就不大来往了。但是孔子家族不行,这是国家第一文化世家,是要联系疏亲的。“厚伦谊”,伦理、道德、联谊非常讲究。“严冒紊”,要严格防范假冒和紊乱。“序昭穆”,辈分要清楚。“备遗忘”,别把某个子孙给忘记了,不能丢任何一个子孙。此外,修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渗入,不能让外面的孔姓冒充进来。这是孔氏家族的家规。孔氏家谱从宋朝开始编写,明朝的孔氏家谱还留存至今。民国九年(1920年),孔氏曾修全族大谱,历经七年修成。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孔氏家谱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例如明朝天启年间就规定,义子不能入孔氏家谱。按照过去的做法,认了一个干儿子,义子就得跟干爹姓了,可以维承遗产,但就是不能入族谱,因为没有孔子的血脉。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规定更加详细:

第一,凡不孝、不悌、犯义、僧道、邪、优卒、贱役等不准入谱。就是说你不孝、不悌,违反了仁义,是不能入谱的。或者出家当了和尚或道士,都是不能入谱的一一作为孔夫子的子孙,儒家的子孙却入了佛家和道家,太不给孔夫子面子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邪巫,算命的、当巫婆的、搞巫术的,也不行。优卒、贱役,一不小心去唱戏了,去做吹鼓手成者给人拾轿子,只要干过这些传统社会认为低人一等的职业,就不能入谱。所以不是所有的孔子后代都在孔氏家谱里面的,有很多是被排除在外的。

第二,修谱都是集资的。规定,每个男丁交八分银子,不交不计入谱,所以也有因交不起这份钱而入不了谱的。孔子后人有很多也是穷人,一家五口人入谱就得要四钱银子,这在当时还算一笔不少的线的,交不起的也 不许入谱。

第三,孔氏子孙不仅行辈字有一定规定,即使用字亦随行辈而定,不准乱用。修谱时,如有不依规定乱取用者,必须改正,否则不得入谱。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还有一点非常有意思,乾降年间还有个补充的规定:“养异姓为子,赘婿冒姓,子随母嫁,携来同居,不得入谱。”什么意思呢?自己没孩子,去悄悄收养了一个,不能入谱,查出来是不得了的事。还有,“赘婿冒姓”,倒插门的不能入谱。咱们中国有倒插门女婿一说,生下来的孩子不能姓男方的姓,要姓女方的姓。但是孔氏家族规定,倒插门的不行,子随母嫁携来同居的拖油瓶也不行。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出现,孔氏家人还有着相互监督、检举报告的责任,你如果发现某个亲戚家的孩子是认养的,或者是拖油瓶带来的,他虽然也交了八分银子,也要主动举报,不得入谱。

还有一些比较远的孔子族人,已经跑得很远了,自己也修谱,不过修完以后,必须盖上衍圣公的大印オ算得到了孔门的认可,不然就是假的,就是外孔。现在盖过印的这种小支派的谱,留下来的只有八部。一般说来,作为圣裔的孔氏宗族,往往自称内孔或真孔,而把同姓不通宗的孔氏称为外孔或伪孔,分得很清楚的。这个里外、真伪是以有没有孔圣人的血脉为标准的,有就是内、就是真,没有就是假、就是外。这个很好理解,孔子的后代很多,历代都有不是孔子血脉的人想冒进去,因为冒进去以后,当官的机会多,而且可以少交税甚至不交税,还可以不服徭役、不当兵。别小看这些福利,这在古时候可不得了的,只要在孔氏家谱上有你的名字,县官都不敢来问你收税。在曲阜以外的孔姓人可不是个个都是孔子的后代,所以在外地有很多人就冒进去了。但是在曲阜很难,因为曲阜的孔氏家族组织非常严密,大家都严防死守着呢,所以,在曲阜当地,冒宗的情况很少见。但是呢,也有很有意思的时候。

过去的奴仆要跟主人姓的,比如说王家的仆人不管本来姓什么,都得 改姓王,都得改叫王生、王富、王贵,王发、王长、王久等这类吉祥的名字。孔家有一个洒扫户,也就是替孔家洒扫厅厨的人,这个人的名字比较绝,叫孔末。孔末这一支有一段时期就是“圣奴”,是算作主人家人的,是入谱的。结果到后来因为有一代衍圣公不允许了,规定孔末的后代不许按照钦赐行辈排名,最终就被踢出去了。但是在早年一段时期,这一支确实又是在孔氏家谱里边的。第77代衍圣公叫孔德成,1920年出生。出生100天时,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颁布总统令,让他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孔德成有感世袭爵位与民国体制不相称,主动请求南京国民政府撤销“衍圣公”之爵号。国民政府于是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并且在7月8日,由陈立夫主持,戴传贤监督,在南京宣誓就职,蒋委员长还亲临祝贺。1936年,孔德成娶了前清重臣孙家鼐的曾孙女孙琪方为妻。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孔德成先生也就到台湾去了,还建立了台北家庙,接着当他的“大成至圣先师春祀官”。孔德成到台湾后,专门研究商周青铜礼器,研究三礼一一《礼记》、《仪礼》、《周礼》。2008年10月28日上年10点50分,孔德成因为心肺功能衰竭在台北慈济医院安详辞世,享年89岁。他的下一辈是维字辈,长女维鄂,次女维崃,长子维益,次了子维宁。长孙叫孔垂长,2009年9月继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百家姓》之——孔姓的来历

孔姓在今天中国姓氏里排在第83位,总人口约270万,约占全国人口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