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打假_起底肥料企标乱象:篡改指标、乱起名、异地注册空壳公司…
最近几年,一些细心的农户发现,市场上执行企业标准的肥料如同井喷。这是咋回事?
3·15到来之际,针对反映突出的假冒伪劣硫酸钾问题,记者跟随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分会特派打假专家甘小明在走访新疆农资市场时了解到:问题硫酸钾背后暴露出日益凸显的企标乱象,一些企标沦为假冒伪劣“护身符”,给农资打假制造了障碍。
两份报告,孰对孰错?
正值春耕备耕,但新疆奎屯市柳沟镇125团17连职工张寿年却忙于一场已经长达一年多的肥料质量纠纷。
2021年11月,张寿年订购了33吨青海耕丰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青海耕丰禾)生产的硫酸钾。因为对这家公司不熟悉,放心不下的张寿年找到新疆普瑞申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新疆普瑞申)进行了养分检测,结果显示氧化钾(K₂O)含量仅有26%。按照农用硫酸钾推荐性国家标准,即便是最低限的合格品,氧化钾(K₂O)含量也不能小于45%。
看起来,这应该是确凿无疑的假劣肥料,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就在张寿年准备索赔时,对方提供了一份由新疆自治区某权威检测机构提供的报告,检测结果竟然为合格。
两家检测机构均有资质,结论却大相径庭,问题出在哪里?
张寿年拿到两份结论完全不同的检测报告,维权一筹莫展
原来,两家单位依据的检测标准不同。新疆普瑞申按照农用硫酸钾推荐性国标检测,而新疆自治区某权威检测机构依据的是该肥料包装上标识的企业标准(下称企标)。按照企标,青海耕丰禾这款肥料的养分含量不是以氧化钾(K₂O)计,而是以硫酸钾(K₂SO₄)计。新疆自治区某权威检测机构的报告显示,该肥料的硫酸钾(K₂SO₄)含量为55.%,符合企标规定的不低于51%的要求。
上图:新疆普瑞申检测报告
下图:新疆自治区某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报告
同批产品,竟然出现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判定,孰对孰错?对此,甘小明解释,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的规定,农用硫酸钾的养分含量只能以氧化钾(K₂O)计,青海耕丰禾的企标以硫酸钾(K₂SO₄)含量代替氧化钾(K₂O)含量,与国标要求明显相矛盾,属于误导消费者。
该款肥料以硫酸钾(K₂SO₄)计含量,而不是国标强制要求的氧化钾(K₂O)(见标红部分)
据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标准化法相关条款,已对销售该肥料的经销商进行了行政处罚。不过,对张寿年而言,这批肥料究竟是否合格,截至目前还没有执法机构给出明确说法。他的33吨涉事肥料还静静躺在家里,等待法院的判决。
涉事硫酸钾肥料至今还在张寿年家里
篡改指标,乱起产品名称
张寿年遇到的问题,并非孤例。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企业通过制定企标纂改关键核心参数,导致产品质量要求低于国标,从而达到偷工减料获得高额利润的目的。但棘手的是,一旦企标生效,这类低劣肥料便有了合法身份。
3月2日,记者跟随阿克苏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走访位于火车站附近的一处仓库时,一款商标叫“恩富”的硫酸钾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
可疑硫酸钾
这款肥料同样执行企标。经查询,企标注明的产品名称叫螯合型硫酸钾,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该企标规定氯离子含量允许大于1.5%。“农用硫酸钾是一种几乎不含氯离子的钾肥,国标规定,即便是合格品,氯离子含量也不能高于2%,优等品更是不能高于1.5%,该企标显然违背了国标的要求。”甘小明向记者解释。
氯离子指标规定与硫酸钾国标相矛盾(标红部分)
通过制定企标来篡改关键指标,同样的手段,在最大的化肥品种尿素上也是屡见不鲜。记者掌握的线索显示,河北某企业的“复合尿素”企业标准规定:总氮含量一等品不低于30%。“事实上,《尿素》国家推荐性标准要求氮含量不低于46%,而该企标大大低于这一要求,显然不能标称‘尿素’。”甘小明表示。
氮含量只有30%却标称尿素(标红部分)
与企标井喷伴生的是,肥料乱起名现象愈演愈烈。根据国家规定,制定企业标准的前提之一是:该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性标准。一些企业从中找到了空子,明明有规范的通用名而不用,偏偏杜撰一个新名词,为制定企业标准找到借口。
在新疆农资市场走访,记者注意到,当地出现很多执行企业标准的“滴灌一铵”“滴灌二铵”。其实,国家标准有通用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名称,但一些企业借“滴灌”之名制定企标,并进而纂改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国标的关键指标,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记者走访发现,一款由北京某公司总经销的滴灌二铵,包装标称“总氮16%、磷48%”。经查询该产品企业标准,磷养分含量不是以强制性国标要求的“P₂O₅”计算,而是改以“(NH₄)₂HPO₄”来计算磷养分含量。“按国标计算,这款肥料真实的磷养分与真正的二铵相比,差了一半,但农民却花了和真正二铵同样的钱。”甘小明解释。
上图:可疑肥料滴灌二铵
下图:该肥料磷养分含量以“(NH₄)₂HPO₄”来计算,不符合国标要求(标红部分)
空壳企业竟也能制定企标?
根据相关规定,制定企业标准需要高于国标、行标和地方性标准。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倍感困惑:很多企标明显违背国标要求,它们是如何通过备案生效的?如今制定企标怎么这么容易?
2022年初,中国无机盐协会钾盐钾肥分会委派甘小明前往新疆调研假冒硫酸钾问题。调研中,甘小明发现大量执行企业标准的可疑钾肥,包装上标识的生产单位、企业标准备案地均在青海格尔木市,网上查询这些企业显示都在正常运营。
为弄清这些可疑钾肥和企业标准的来龙去脉,经中国无机盐协会钾盐钾肥分会致函,甘小明协同格尔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先后查访了9家企业,发现其中8家都无生产工厂。随后这8家企业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
令人不得其解的是:这8家空壳企业如何成功备案了合法有效的企业标准?
被格尔木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部分钾肥企业,这些企业登记的经营场所无法联系核实,但居然都备案了企业标准
记者了解到,2017年,国家将《农业用硫酸钾》等107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同时企业产品标准实行自我声明公开制度。企业自主依法制定并执行的企业产品标准,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后,即视同企业完成产品标准的备案。
甘小明介绍,企标备案制方便了企业,却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按照现行办法,企业标准由企业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审查,但这个权力下放后,基层由于人力不够,监管行业多,涉及产品范围广、专业水平不可能样样精通,审查往往难以跟上,加之一些企业不守诚信,造成问题企标公开出台生效。
打假进入深水区,警惕企标失控
从低级的仿冒名牌,到如今以企标作“保护伞”制假售假,在国投新疆罗布泊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主任冯立看来,农资打假已经进入深水区。冯立介绍,经过多年持续维权,原先仿冒罗布泊硫酸钾的现象少了,但对于拥有企标的假劣硫酸钾,打击起来一筹莫展。
“毋庸置疑,放管服改革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行业创新,但在放的过程中,对于容易管理、容易识别的产品问题不大,而肥料这类专业化比较强的产品,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冯立认为,“鼓励企业制定标准,但核心指标必须看齐或高过国标。”
“作为新疆农资保供的主渠道,我们希望与真正的钾肥产品在同一个标准线上竞争,而不是和以次充好的产品不公平竞争。”新疆农佳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钾肥部经理姜玉旭告诉记者,以披着企标外衣的造假硫酸钾为例,渠道吨利润保守估计在1200元,而正规硫酸钾的利润,不过两三百元。
不仅企业感到无奈,执法部门也时常陷入困局。新疆某市一位市场监管人员说,对于可疑的企标肥料,要想定性其为假劣,首先必须撤销标准,但这些企业标准往往跨省备案,执法周期长、难度大。
本报记者跟随农资打假专家甘小明、阿克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员走访肥料市场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纷纷献策建言。
新疆普瑞申负责人党甲军说,国家鼓励企业创新并制定更高的标准,但在肥料行业成了一些人打擦边球的手段。“什么情况下可以制定企业标准,要按照规范来。以前制定企业标准,需要省级部门牵头组织专家论证,我觉得很科学,现在的企业标准自行提交、自动生效,不合理。”
“从田间到餐桌,都涉及到食品安全,肥料也应该按照食品的管理办法,建立省级专家论证制度,加强对企业标准的把关,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甘小明呼吁。
来源:农资导报
作者:导报团队
编辑:姜颖越
审核:陈国兴
监制:郑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