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起名大师_四川发现|李调元 清代蜀中一怪才
罗江李调元祠堂
提到蜀中古代大文豪,无论如何绕不开李调元。
他到底有多厉害,先看看对对子的工夫。
李调元去湖南当主考官,当地学究对这位“外来户”不以为然,敬酒之余出一上联: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涛涛,大师从何而来?
李调元略一思索,出口成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官从天而降。
虽然好大口气,人家确实也有底气。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
削职退归 黄荆疙瘩
廊檐上陈列着李调元和他父亲的诗书画作
李调元纪念馆,位于德阳市罗江县北隅,这里是李调元少年寓居读书的地方。纪念馆入口大型雕塑《文山函海》高约35米,总长约72米,黄沙岩建造,耗材3000余方,四个头像由下至上分别是:李调元、李鼎元、李冀元三兄弟及李化楠(李调元之父)。
进入园中,于厅亭中鉴赏文物、字画,阅读铭文、史料;在曲径回廊中徜徉,大观台上远眺;去临江阁前漫步,草堂凝思,且令人心潮跌宕。
位于罗江县北调元镇的醒园,更是集中了李调元和父亲李化楠诗书成就的地方。醒园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三十四年、乾隆五十年,李调元两度扩建,现有临江阁、坐花阁、大观台、洗墨池、半亩地、清溪草堂、木香亭等。
醒园里陈放了一个黄荆树根。此树疙瘩,大如华盖,重数百斤,盘根错节,模样奇巧,是李调元在广东当主考罢职后带回老家的纪念物。李调元诗文出众,才压三江,已招人嫉妒,再加上他在官场中不善阿谀逢迎,因此得不到同僚和上司的喜爱,常受攻讦。他调任广东主考不久,便有人谎奏他恃才傲物,轻慢皇室,勒索考生,贪污中饱。乾隆皇帝对李不满,欲罢他的官,又找不到理由,听了参奏后,派员去广东调查。名为调查,实为走过场而已。这位钦差大员十分同情他的官场遭遇,便把此事如实相告想商量一个对策。哪知李调元听后,反而一口承认“件件属实”,并说自己贪污了“黄金三千两”。
钦差明知说的是气话,但皇帝的意图他更清楚,奈何救他不得,只好上了一道模棱两可的奏章: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削职退归即可。李调元卸任回家,钦差在十里长亭饯别,握手问道:“年兄两袖清风,三千两黄金又在哪里?”李调元指着黄荆树疙瘩说:“那不是赃物?何止三千两!”说罢放声大笑。
洁身自好 纵情山水
李调元少年时期的塑像
李调元才华横溢,擅长文章,尤工书画,受业于涪江书院,“州院试俱第一”。他文笔优美,往来京师与诸名公巨卿唱和,所作诗文脍炙人口。兵部尚书钱香树命作春蚕诗,他随口即成,其中有“不梭非弹却成圆”,被认为神来之笔,广为传颂。乾隆二十四年乡试,提学使“奇其文……拔第一”。
李调元为人耿直,不畏权势。乾隆三十二年,他在吏部任考功司主事兼文选司掌进等小官。其职责是每日送百官履历升降循环簿签至宫门,交值日太监转呈皇帝。由于官卑职小,他常受太监欺压。一般新任职者,为求办事顺利,常常预先向太监馈赠财物。李调元蔑视这一陋规,不理睬太监的需索。太监怀恨在心。有一天,太监下午才出宫门接簿,怒骂李调元迟误时刻。调元厉声应答道:“我官虽小,是朝廷委任,犯罪自有国法,你怎敢随便辱骂?”说罢抓之欲面见皇帝。幸有大臣劝解, 太监才得以下台。此后,太监再也不敢向他索取见面礼。
乾隆四十年,李调元升迁文选司员外郎。乾隆四十二年,因湖南巡抚公文措辞失当,他按规定不与画押。吏部尚书阿桂堂、舒赫德大发雷霆,在考察京官时,将李调元填入“浮躁”一类。
乾隆帝见表册所填19人均年迈多病,惟独李调元年富力强,就询问吏部尚书:“李调元何事浮躁?”吏部大臣回复:“过于逞能。”乾隆帝一笑置之,诏令李调元仍为吏部员外郎。是年八月,李调元升任广东学政,临行前为乾隆帝召见,应对中肯,皇帝再三勉励。乾隆四十六年,任满回京复命,乾隆帝又在勤政殿召见,问其广东总督、巡抚以下官员事。李调元如实对答,乾隆帝十分满意。
次日,李调元即擢任直隶通永兵备道。第二年,李调元奉旨护送一部《四库全书》去盛京(今沈阳),因途中遇雨,沾湿黄箱而获罪,被流放新疆伊犁效力;旋经袁守侗搭救,从流放途中召回,发回原籍,削职为民。
李调元深感仕途坎坷,吉凶莫测,于是绝意仕进。有人劝他设法复职,他以东坡诗咏答说:“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又在《小西湖看荷》一诗中写道:“谁开玉镜泻天光,占断人间六月凉。长羡鸳鸯清到底,一生受用藕花香。”这些诗表明了李调元与官场决裂、洁身自好、纵情山水的志趣。
李调元在学术文化上的成功决非偶然,这首先要归结到他的家学渊源,同时也是他个人先天禀赋与后天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结果。
李调元的父亲李化楠,号石亭,历任知县、府台同知等,一生力行善事,任上颇有政声,著有《万善书稿》《石亭诗集》《醒园录》等书。
生在书香世家,李调元自幼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攻读经文,五岁即读《四书》《尔雅》等经文、史书,他记忆力过人,凡经眼经书大多过目不忘。李调元七岁即能属对吟诗。所作《疏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一时传抄乡里,被誉为“神童”。李父曾指着屋檐上织网的蜘蛛出对:“蜘蛛有网难罗雀”,李调元便信口对道:“蚯蚓无鳞欲变龙”。对仗工整,足见其才思之敏捷。
万卷藏书 焚于匪患
调元镇附近,李调元小时候经常在这里读书玩耍
李调元晚年罢官,回到家乡四川罗江,在其父亲李化楠修建的醒园居住。期间他建楼一座,名曰“万卷楼”。书库建于乾隆五十年。其楼四周“风景擅平泉之胜,背山临水,烟霞绘辋川之图,手栽竹木渐成林。”他以赞赏的心情将万卷楼所在园林取名“ 园”,并赋诗:“园初筑亦悠然,地狭偏能结构坚。叠石为山全种竹,穿池引水半栽莲。拈花偶笑人称佛,戴笠行吟自谓仙。曾到名山游脚倦,此生只合老丹铅。”(《 园杂咏》)
李调元万卷楼实际上是一座藏书十万卷(省称“万卷”)的庞大书库,时人称为“西川藏书第一家”。李调元诗:“我家有楼东山北,万卷与山齐嵯峨。”藏书“分经、史、子、集四十橱,内多宋椠,抄本尤伙”。李调元每天“登楼校雠”,手不释卷。
李调元万卷楼的宝贵藏书,应是他和父亲两代人不辞辛劳、辗转购求的丰硕成果。父子两人爱书成癖,尤喜藏书,只要遇到前朝珍稀本、善本,不惜重金求购。李化楠在浙江、河北任知县、知府时, 遍购古今珍贵书籍。李调元从浙江省亲返川,将父所购书籍船装航行数千里运回老家入书库。李调元成年后,购买珍稀、善本书籍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在做官期间,“所得俸,悉以购书”。
李调元除了大量购买外,藏书中还有不少系其手抄版本。李调元有抄书之癖,凡家中所无之书,即借别人所藏图书抄写。他作京官时曾如饥似渴地广抄大内藏书。其藏书中,“御库抄本,无一不备”。
自刊而藏是李调元万卷楼藏书中的另一部分。他对刊刻前人著作极有兴趣,22岁时就自刻了《李太白集》,以后几乎刻书不断。他的《函海》《续函海》《童山诗集》《童山文集》均有自刻本。
李调元万卷楼珍贵藏书,是四川文化史上的一大丰碑。这一巨大的宝库,不料于嘉庆初年尽焚于匪患。这是四川文化史上一重大损失。
原来在嘉庆初,四川白莲教起事,各地警报频传,社会混乱。嘉庆五年,李调元全家避乱成都时,万卷楼“忽被土贼所焚”。李调元归来后,但见平地瓦砾飞灰。他当时悲痛欲绝,“收灰烬瘗之”,并吟诗纪实:
不使坟埋骨,偏教冢藏书。焚如秦政虐,庄似陆浑居。人火同宣谢,藜燃异石渠。不如竟烧我,留我待何如?云绛楼成灰,天红瓦剩坯;半生经手写,一旦遂成灰。獭祭从何检,尤杠漫逞才。读书无种子,一任化飞埃。
万卷楼被焚后,李调元“意忽忽不乐”,终在嘉庆七年十二月悲痛万分地离开了人世,安葬在绵州罗江南村坝故里。
李调元弥留之际一声长叹,他吟咏道:“我愿人到老,求天变作草。但留宿根在,严霜打不倒。”
三个经典对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醒园是李调元少年读书的地方
既然是一代楹联高手,当然要欣赏一下李调元的几个经典对联故事。
一是“不对之对”。据说。李调元小时候被父亲出的上联“曹子建七步成诗”难住了,便说:“李调元一时无对。”意思是自己对不出。不料,父亲大喜,这不正是挺好的下联吗?
二是“刻碑意对”。李调元在乾隆年间中进士后任广东学政。上任不多久,当地的文人墨客邀他郊游。看见一崖上刻有“半边上”三个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一行字,曰: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同行者解释说,这是宋朝苏东坡学士、黄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时,佛印为苏东坡出了上联,苏东坡对不上,只好请黄山谷将此上联刻碑于此,以示自仰,兼求下联。李调元笑着说:“这下联,苏学士早已对好。”众人惶惑不解。他接着说:“其实,苏学士请黄山谷写字刻碑与此,正是为了联对,这叫意对。”接着书出了下联: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众人听后,觉得无可非议,连声赞叹。
三是“巧对回文联”。有一天,李调元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庙中长老素闻李调元之名,赶紧亲自前来接待。长老也很好客,领着李调元山前山后、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并把他请入方丈室中,办了一席很丰盛的素宴款待他。席上,李调元见长老几次欲言又止,料定他还有事相求,就主动问他。长老这才说出原委。
原来,寺庙中有幅画,是这位长老师傅画的,画的是三两枝出水的荷花。时逢江南才子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留墨,唐伯虎也毫不推辞,悬腕展臂,龙飞凤舞:“画上荷花和尚画”。
唐伯虎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此对的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说完甩笔而去。多年过去,无人能对得出下联。
李调元听长老这么一说,兴趣陡增,一看果然画妙字绝,地道的唐伯虎真迹。他一寻思,才发现其中的妙处,这句七字对,无论正念反读音都一样,难怪唐伯虎要出此大言。
李调元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向长老说:“大和尚,请借墨砚一用!”他提笔在手,紧靠唐伯虎对联之旁写下一联:“书临汉帖翰林书。”
人物简介/
李调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罗江县调元镇人。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他与遂宁人张问陶(张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这位巴蜀奇才一生著述极为丰富,按照杨懋修《李雨村先生年谱》统计,一共130种。按类别划分,其中少量是对前人著述的整理,包括校刊、纂辑和刻印;大部分则是李调元多年苦心研究的成果,包罗了历史、考古、地理、文学、语言学、音韵学、金石学、书画、农学、姓氏学、民俗学等专门领域的研究成果。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摄影报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 · 北京起名大师李宗翰(《锦心似玉》几位长辈年轻时都是美女,徐令宜两位丈母娘都比他小)
- · 西安孩子起名(西安风水大师严峻师傅分享:怎么运用汉字修辞手法给孩子起名)
- · 网上起名可信吗(新手父母起名难,大师出手数百元起步是否靠谱?)
- · 起名 骗局(奶奶为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轻信网上“起名大师”被骗500多元)
- · 起名改名大师(同样是起名大师王道子和颜廷利谁更厉害?)
- · 洛阳起名大师(河洛工匠崔红涛:传承“新安窑”千年窑火,展现黄河文化新安魅力)
- · 梦见自己拉屎-起名网(梦见拉屎 - 周公解梦大师 梦境解释:梦到拉屎)
- · 保定起名大师(保定的由来,跟战事有关)
- · 最好的起名大师(起名大师排名谁第一:起名大师王道子如何影响我们的命名文化)
- · 宝宝起名取名大师(中国最好的起名大师——林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