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猴宝宝起名

刘侯起名_走遍宜城之––刘猴镇的传说

发表于:2023-12-01 18:18:23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刘猴镇地处宜城市西南部,位于南漳、荆门、宜城三处交界地带,刘猴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刘猴集一带曾是川、陕、鄂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贺龙、陈少敏等革命领导人都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贺龙同志率领的红军曾在这一带进行休整,并广泛建立“红军堂”,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组织穷苦人民成立赤卫队,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过刘猴乡苏维埃革命政权,现刘猴中学校址,就是当年一个红军堂的旧址。刘猴集东南陈湾村境内,一个建过红军堂的旧房,门两侧至今还留着“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革命对联。

走遍宜城之––刘猴镇的传说


走遍宜城之––刘猴镇的传说


走遍宜城之––刘猴镇的传说

  刘猴镇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三股泉的无烟煤,储藏量为5万吨,埋藏较浅。盛产水果和茶叶,竹子品种很多,有金竹、罗汉竹、桂竹、山竹、紫竹、水竹、斑竹、月竹等。其中金竹,又名精竹,竹节匀长,节部很平,柔韧性能强,用来编织器物,表面平整,结构稳固,经久耐用。刘猴的莲藕很有特色,肥嫩、甘脆且有香味,产量也甚丰。农历每年冬月(十一月)上市。一天就可销售万斤。有野羊、野猪、野鸡、兔等动物。

走遍宜城之––刘猴镇的传说


走遍宜城之––刘猴镇的传说

  刘猴镇水利条件良好,境内有南河、北河等水源、北河水量较大,兴修水利,小南河水库风景优美,库容量3164万方。

刘猴镇以驻地刘猴集得名。民国年间,属荆门县刘猴乡,下设十一个保,乡公所设在刘猴集。解放初划归宜城县属雷孔区(区所设在李家垱)。1952年春与雷孔区分开,改为宜城县第三区,区所设在刘猴集,辖14个小乡。1956年秋为刘猴区,辖三个大乡(刘联、董集、李垱)。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时为刘猴公社,辖三个管 理 区(刘 猴、董集、李垱)。1961年春恢复区制时,改为刘猴区,辖三个公社(刘猴、董集、李垱)。1974年春撤区并社时,原刘猴公社全部和董集公社的一部分,合并成一个公社,名刘猴公社,现李垱乡划入刘猴镇辖区,为宜城市刘猴镇人民政府。

刘猴的传说有两个,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个是,刘猴集古名刘侯集。据传清朝年间,此集西北约300米处有一小集镇,为姜姓集主兴建,名姜家集。该集西南居有一姓刘名猴的财主,经常到姜家集寻衅闹事,引起了姜姓集主的强烈反对。刘猴为了炫耀自己,达到除掉姜姓之目的,修建了位于现在地址的集镇,取名刘猴集(当时只建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姜家集就逐渐消失了。此后,当地的历次政权机构,都设在刘猴集,并以驻地作为政权区划名称。解放前刘猴集是荆门县刘猴乡公所的驻地,下设11个保。镇内有天主教等教堂,集市较为繁荣。1942年遭日本飞机轰炸,街道成焦土,房屋变废墟,集市一度衰落。

   刘猴集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建过革命根据地,红军在这里进行休整时,曾广泛建立红军堂,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刘猴集又日益繁荣,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2年为宜城县第三区驻地;1956年秋为刘猴区驻地;1958年秋建立人民公社时是刘猴公社驻地;1961年春恢复区制时,刘猴公社改为刘猴区,刘猴集仍是区所驻地:1974年春拆区并社时,刘猴区分成两个公社,刘猴集为刘猴公社驻地,现为宜城市刘猴镇政府驻地,简称刘猴。 

  还有一个就是,很早以前这里还叫江家集,集市很小,总共不过二三十户人家,因在四县交界之地,很不起眼。不知什么时候,江姓衰落了,江家集已经名不副实,倒是刘姓家族人丁兴旺,生意兴盛,要将江家集改名为刘家集,此话一出立即遭到侯氏家族的反对。

  侯氏是富商,虽然人数不多,经营灵活,所做的皮毛、山货等生意远近有名,财大气粗。他们说,人多算什么,实力和影响力更重要,把江家集改为侯家集,才名副其实。

  一方人多势众,一方财大气粗,刘、侯两家向来不把对方放在眼里,互不服气。两家在竞争中积怨颇深,甚至两姓禁止通婚。

  街上有一刘、侯二姓比邻而居,两家人互不买帐,偏偏刘家少爷与侯家小姐青梅竹马,根本不把家族恩怨放在心上,早已私订终身,在双方家庭的强烈反对下,已做好双双私奔的准备。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在门口搭凉棚的习惯,在棚旁种些瓜果类藤蔓植物,既可遮阳避暑,又有所收益。这一年刘、侯两家不约而同种下一棵南瓜苗,南瓜苗异乎寻常的茂盛,覆盖了凉棚,向屋顶攀延,两家的瓜藤互相穿插缠绕难分你我。直到入秋在两家屋脊的分界处结出了一个南瓜,这南瓜长得硕大无比,有着耀眼的金黄色。一个术士见了啧啧称奇,说南瓜的拥有者必将大富大贵,于是两家各不相让。眼看两个家族为了这个南瓜剑拔弩张。

  这时一位长仙风道骨的老者主动调停此事,他看了看瓜的位置,那瓜周周正正坐在屋脊上,像一尊大肚弥勒,它不偏不倚,并不偏向哪家分毫。老者说,顺藤摸瓜,瓜长在哪家藤上归哪家。大家一听有理,哪知瓜藤从凉棚以上就纠结在一起,哪里分得清你我?双方一时傻了眼,这时只听老者说:“种瓜得瓜、种果得果、两家相争、此瓜归我”。说罢,用手一指,那瓜竟飘然而至其手上,只听一声长笑,老者转瞬不见了踪影。

  惊愕不已的人们回过神来,慌忙向老者西去的方向跪拜。此一刻大家心里都已明白,这是神仙在点化他们啊:两强相斗谁也得不到,团结合作必得硕果。刘、侯两家自此尽释前嫌,为刘家少爷和侯家小姐操办了一场大婚,拉开了全面合作的序幕。

  从此,刘侯两家,向西开辟货源,向东打通了通向钟祥双河口码头的商道,将山货从双河口码头经汉江运抵汉口销售,刘猴集由一个农业小集市迅速发展成为吸纳四县货物的集散地,连汉阳商帮和江西商邦都被吸引到此长期经营。到民国时期,外地商人在此建成的“鄂城书院”和“江西会馆”十分显赫,商贸繁荣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三教九流齐聚,美国的福音堂和意大利的天主教堂也渗透到了这里。江家集已在人们的口中变成了刘侯集,慢慢的口音的变化,叫成刘猴集了。

两个故事版本虽然不同,但是都是与jiang姓有关,一为江,一为姜,二是原来都叫“刘候”,慢慢演变为刘猴。一个故事为恶势力强行改名,一个故事为善联姻改名。我倒是希望联姻改名是真。

  刘猴镇街道东西两侧有两座小山,一名朝天观,一名玄天观,朝天观山顶原有一座道教的庙宇。据道教教义,修行能成仙上天,谓之“朝天”,因名观为“朝天观”,山和村庄都以此得名,现在有百十级台阶可直通山顶,站在山顶可观刘猴镇街道全貌,以及南河和北河。玄天观山顶过去也有一座道观,观主自称“玄天大师”,观名“玄天观”,解放前大量土匪曾盘居以此,现在山顶还隐约能见石头垒起的寨墙模样,站在山顶,也可以看到刘猴镇街道全貌,以及南河和北河。南、北两河旧时为刘猴镇的天然屏障,沿岸风景优美,春有樱、桃、李花,夏有油菜、木子花,秋有桂花、野菊花,冬有腊梅香天下。朋友,等什么?拿起背包和手机去寻找传说和美景吧,更有釆摘乐趣等着你。

走遍宜城之––刘猴镇的传说


走遍宜城之––刘猴镇的传说


走遍宜城之––刘猴镇的传说


走遍宜城之––刘猴镇的传说


走遍宜城之––刘猴镇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