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五行起名

根雕奇起名_慧眼妙琢“枯木”逢春——记松山区级木雕、根雕传统项目传承人徐瑞福

发表于:2023-12-01 18:02:20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慧眼妙琢“枯木”逢春——记松山区级木雕、根雕传统项目传承人徐瑞福

徐瑞福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根雕作品。



慧眼妙琢“枯木”逢春——记松山区级木雕、根雕传统项目传承人徐瑞福

奖状。



慧眼妙琢“枯木”逢春——记松山区级木雕、根雕传统项目传承人徐瑞福

获奖证书。



今年68岁的徐瑞福退休后,仍然热衷于根雕艺术,这可能是他此生最大的爱好了。


徐瑞福是松山区王府镇人,他最早与根雕结缘还是受哥哥徐瑞廷的影响。1971年,徐瑞廷退伍返乡,在家等待组织安排工作期间,徐瑞廷经常带着徐瑞福到附近的山上去寻找适合制作根雕作品的树根。徐瑞福感觉很有意思,很好玩儿,也喜欢上了根雕艺术。他的第一件作品就是那时候在家乡三楞子山上发现并在哥哥的指导下制作完成的,珍藏至今。在此后的岁月里,徐瑞福利用工作闲暇或下乡调研的机会走进大自然,保持着自己的这份爱好。因为在基层工作时间长,他和一些牛倌儿、羊倌儿成了好朋友。这些人经常会将一些长相奇怪的植物根茎给徐瑞福送过来。


徐瑞福说,根雕最考验眼光了,可以说是一种发现的艺术。有一年快过年了,他下乡到某村工作,正好赶上有个老乡家里杀猪。当时,院子里搭了一个大灶子烧开水,有人把一根大木柴往火势正旺的灶膛里塞,徐瑞福发现灶膛里有一块正在燃烧着的老木头形状很奇特,便冲上前去,从灶膛里把那块正冒着烟火的老木头抽了出来,弄得正塞木柴的人很不高兴。最后,徐瑞福好说歹说,这块已经烧了半截儿的老木头被他带回了家,随形就势地雕成了一头黑黑的“小海豹”。有一次,徐瑞福趁着看亲戚的机会,在大山里找到一个大树根,让人帮忙抬了回来,放在水里泡了一年,才把造型清理出来。当然了,在这一寻找的过程中,最让徐瑞福高兴的是能够找到“蚂蚁骚”了,那可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蚂蚁骚”就是被蚂蚁啃食过的树根。因为蚂蚁喜欢啃食带有香味的树根,所以这种“蚂蚁骚”根雕作品不但造型奇特,还有一种好闻的味道。更难得的是,经过蚁酸浸润的树根如同涂上了一层亮漆,非常具有观赏性。


慧眼妙琢“枯木”逢春——记松山区级木雕、根雕传统项目传承人徐瑞福

根雕小品。



慧眼妙琢“枯木”逢春——记松山区级木雕、根雕传统项目传承人徐瑞福

根雕作品《猫科》。



慧眼妙琢“枯木”逢春——记松山区级木雕、根雕传统项目传承人徐瑞福

“蚂蚁骚”根雕作品。



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在根雕创作中,必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只有少部分需要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慧眼识材只是第一步。徐瑞福说,根雕的第二道工序是删减,抓住作品的主要特点,大胆心细,有舍才有得。接下来,还要进行雕琢、上蜡。而上蜡主要是保护根雕,防止虫蛀。为了防止虫蛀,除了将根雕作品装进塑料袋里在阳光下暴晒外,有时还要用沸水煮、水浸和药杀等。第五道工序配饰组合算是点睛之笔,比如徐瑞福曾经发现过一块船形的小根,安上小渔翁模型,意味尽出。还有一只鹰形根,配上一只小鱼鹰的模型,便生动起来。最后就是为自己的根雕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了。曾经,徐瑞福给一个像舞者的根雕取名叫“倾诉”,可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走进徐瑞福家,各式各样的根雕作品摆满了屋里的角角落落。他告诉记者,这些只是他根雕作品的一部分,有一百多件吧。而谈到为什么喜欢根雕时,徐瑞福坦言,根雕具有独特性和收藏价值,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能陶冶人的情操,让人走向大自然。实际上,徐瑞福除了继承根雕的传统技艺外,还对这一艺术门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在他的案头有一件十分精巧的山型老鸹眼料的倒流香摆件,这就是他偶然所创。将一炷檀香置于“山”顶,点燃,香烟倒流,立时营造出一种仙气绕崖的意境,满室飘香。


正是由于徐瑞福对根雕艺术的追求与创新,这门艺术除了给他带来精神愉悦之外,也给他带来了荣誉。他的作品《忍》,荣获全国第八届根艺美术展优秀作品奖,获得刘开渠金质奖章一枚。他的《根魂》荣获“2015年赤峰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一等奖,还获得过“2019赤峰·蒙冀辽文化产业博览会”最佳展示奖。木雕、根雕被松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徐瑞福成为第三批松山区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说:“孙子也喜欢根雕艺术,我将来就把这些东西传给他了。”在采访的最后,徐瑞福笑言道:“朽木无知,艺术有灵;奇根能遇天下意,巧手可塑古今情。”

全媒体记者:宁波 文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