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7画_父母给他取名为“禤靐龘”,3个字103画,网友:玩“另类”文化?
1
你认识“禤靐龘”这几个字吗?
这是一位香港中学生的姓名,读作“禤(xuān )靐(bìng) 龘(dá)”。
可不要小瞧了这3个字,据禤靐龘说,父母为了这103画可谓是大费周章:
“靐”代表着雷声,“龘”代表着龙起飞的样子。
而整个读音联系在一起,用广东话就寓意着“飞黄腾达”的意思。
但从小开始,大部分同学都不认得他的名字,直接喊他“喂”。
与他截然相反的,就是另一位因名字走红的小学生了。
他叫“卜一”,连名带姓只要3画,没有一笔是弯的。
为此很多网友调侃道:“等禤靐龘写完名字,卜一应该交卷了,真不知他有何感想。”
不难看出,现在很多家长都越来越在乎取名这件事,甚至还变得有些“内卷”了。
或许正如网友们所说的那样:“不知从何时起,取名已经成了玩‘另类’文化”。
2
姓名可是陪伴人们一辈子的“代号”,所以自古至今,人们起名字都是非常讲究的。
古人还曾经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不带天,女不带仙。”
在古代,我们老一辈的人都认为,只有男孩子才是顶天立地,能扛起大事的人。
虽然“重男轻女”的封建陋习自古就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思想也渐渐被人们摒弃,但是当今很多老一辈还是会有残存的思想。
而这个观念就体现在了起名字之上,长辈在名字之中往往都会加一些看起来“能成大事”的字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远大前程。
不过很多家庭却一般不会使用太过“宏大”的字眼,尤其是像“天”这样的字。
在他们看来,“天地”这样的概念过于宏大,恐怕孩子们是“驾驭”不住的。
更有些家庭认为,如果孩子这一生的归宿就是平平淡淡的,如果强加给他们这样的字眼,怕是会更加消耗他们的气运。
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意味,但在当时,百姓们往往都认为“万物都是上天赐予的”,十分崇拜自然。
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更是体现了“天行有常”,人的生老病死、花开花落都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是没有人可以改变的。
所以不能完全说是封建迷信,其中更多的也是长辈对于子女最殷切的关怀。
另一方面,在古代与“天”相关联的就是“天子”,也就是封建王朝之中的皇帝。
可想而知,古人一般都认为皇帝的权力是天给予的。
也就代表着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平民百姓对于天子更是不敢随意亵渎。
而且在农耕时代,人们为了孩子生下来能好养活,便会起一些简单的名字。
如果起太过于隆重,但最终并没有达到的话,怕也是会引起他人的嘲讽。
那么“女不带仙”也是有着类似的意思。
“仙”在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地位还是挺高的,像是“仙女”,也就是玉皇大帝的女儿。
对于古人来说,地位上是不匹配的。
“仙”还经常出现在白事之中,那时候会用“仙逝”这样的词语用来形容老人去世。
所以这个字眼对于封建社会来说,自然也是一种忌讳了。
而且在中国道教中,“仙”的地位甚至比“神”还要高。
因为神明也是需要修炼才能够得道成仙的。
不过道教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很多朝代还会将其定为国教。
所以在唐宋时期,女子的名字中带“仙”还一度成为了一种潮流。
宋徽宗就是“道教”的忠实信徒,他不仅自称“道君”,给自己的女儿起“赵金仙”、“赵仙郎”这样的封号。
但这放在古代也是少数,因为不是所有人家都信奉道教,也不是所有人家都非富即贵,所以普通人往往还是避免以“仙”来取名。
其实“男不带天,女不带仙”的讲究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封建社会的落后思想以及人们对于皇帝天子的忌惮。
其中也包含了古人对于当时生活的思考以及智慧,不能以“封建迷信”全盘否认。
3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造就了独特的“姓名”文化,不同时期所遵循的规则也是不相同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典籍《左传》中就有类似的记载,起名字讲究“五法”和“六不”。
那么这需要遵循的“五个原则”和“不宜取的六个名字”具体都指的什么呢?
当时,鲁桓公的太子诞生了,他便向申繻问询该如何给孩子起名字,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有信”指的是根据孩子出生的情形和特征来取名字。
像是《郑伯克段于鄢》中说:
“庄公寤生”,也就是说庄公是倒着生出来的,所以后来庄公就被取名为“寤生”。
相同的还有姬发的儿子姬虞,因为在出生的时候,发现他手掌心的纹路很像“虞”这个字,故起的名为“虞”。
“有义”就是根据孩子的气质和人们对于他将来的期望所取的名字。
像是在季历生子的时候,周太王正是看到他一脸福相,当即就说:
“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
其实这样的起名方式放在现如今也是很常见的,毕竟每个父母都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优秀的人。
那么“有象”就是根据孩子的外貌和生理特征来取名字了。
据说孔老夫子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他出生的时候头上有一块凹了下去,就像是曲阜城外的尼丘山,所以才取名为“孔丘”。
“有假”则是根据出生的时候周围的事物来取名字的。
在《尔雅》中有这样一段话解释了秦桧的名字:
“桧,柏叶松身。”但只有秦桧的“桧”是与“会”同音,而像明代户部侍郎孙桧的“桧”则是与“桂”同音。
像是孔子的儿子之所以取名为“鲤”,字“伯鱼”正是因为出生的时候,有人送来了一条大鲤鱼。
最后一点“有类”就是根据孩子和父亲的关联来取名字的。
基本上都是用两人之间相同的点,或者是取和父亲名字类似的字眼。
《容斋随笔》中写过这样一个事件,在隋代襄阳的一个墓志上面,发现父子同样都叫做罗靖。
洪迈本来认为这可能是胡人那边特殊的风俗,但后来才发现这在春秋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申繻在说完“五法”之后紧接着又说了“六不”,只是这“六不”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一是不以国,二是不以山川,三是不以官职,四是不以牲畜,五是不以隐疾,六是不以器币。”
但在历史故事之中,很多人也曾以自己的“隐疾”作为名字,像是老子,他的姓和名到底是什么至今还有很大的争议。
有人曾经提出“李”是氏,所以老子应该名叫耳,字叫聃。
这也就表明老子的耳朵是比平常人大很多的,这虽然说不上是“隐疾”但也确实与常人不同。
但是被削去膝盖骨的孙膑,和脸上被刺字的黥布就不得不算是有“隐疾”了吧。
所以后来“六不”争议还是很大的。
但其实不管取什么样的名字,都正是因为我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也造就了独特的“起名艺术”。
4
在公安部之前发布的全国姓名报告之中不难发现,不同地域的常见人名、常见姓氏都不太相同。
这其中所蕴含的恰恰就是中国兼容并蓄、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很多父母都会选择翻看《诗经》或者唐诗宋词,想在其中找到一些文雅的字眼,或者寻找起名的灵感。
根据2021年的新生儿户籍登记的报告显示,“泽、子、宇”等字眼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
这些古代历史典籍,是历朝历代留下来的佳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
等到孩子长大询问起自己姓名由来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跟他们讲姓名背后所存在的故事,也能向孩子传递一下文化自信。
再看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恰逢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激昂澎湃的时代浪潮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在那一代人的姓名之中。
“军、伟、勇、美”这样的单字姓名也是比比皆是的,反映出人民群众内心都是想要追求真、善、美的。
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习俗,我们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可以学习和借鉴古人留下来的方式,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如果一味的追求某种结果,可能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困扰。
其实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寄托了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热切期盼以及美好祝愿,也是中华文化积淀、传承自信的最佳写照。
- · 北京起名大师李宗翰(《锦心似玉》几位长辈年轻时都是美女,徐令宜两位丈母娘都比他小)
- · 西安孩子起名(西安风水大师严峻师傅分享:怎么运用汉字修辞手法给孩子起名)
- · 网上起名可信吗(新手父母起名难,大师出手数百元起步是否靠谱?)
- · 起名 骗局(奶奶为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轻信网上“起名大师”被骗500多元)
- · 起名改名大师(同样是起名大师王道子和颜廷利谁更厉害?)
- · 洛阳起名大师(河洛工匠崔红涛:传承“新安窑”千年窑火,展现黄河文化新安魅力)
- · 梦见自己拉屎-起名网(梦见拉屎 - 周公解梦大师 梦境解释:梦到拉屎)
- · 保定起名大师(保定的由来,跟战事有关)
- · 最好的起名大师(起名大师排名谁第一:起名大师王道子如何影响我们的命名文化)
- · 宝宝起名取名大师(中国最好的起名大师——林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