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师起名

祠堂起名_广东中山的三座祠堂,三段家族的故事

发表于:2023-11-21 10:51:44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广东中山,有一座员峰山。元朝初年,施、伍、吴等姓氏的人在这里建了员峰村,因为交通方便,风景秀丽,逐渐吸引了其他氏族过来定居。百年之间,员峰村有了纵横交错的老街,也有了众多氏族的祠堂。

在一波又一波的历史浪潮中,这些祠堂大都化成了尘埃,只在故纸堆中留下了名字。不过,有一个例外,那便是“卢氏祖祠”

卢氏祖祠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供奉员峰卢氏一世祖继昌公。祠堂青砖为墙、红砖铺地、棕木为梁、白瓦盖顶,房屋内装饰有书画,庭院栽培有苗木,祥和宁静。

当时每个氏族大家,都建有宗祠。农民的生活都离不开土地,对他们来说,宗祠不仅仅是一个礼敬先人的地方,更是一种具体的身份标记,家族长老在这里,裁决全族人的大事小情。

广东中山的三座祠堂,三段家族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中山沦陷,卢氏宗祠被日军强行占据,用作养马,神台坍塌,画像掉落,宗祠里弥漫着一股腥臭。建国之后,宗祠并没有马上回复,被生产大队用做了农具仓库,放铁锹锄头这些家伙,改革开放后,还扮演了老人活动中心、货物仓库等等角色。

红漆雕花的中门,被拆了,长着青苔的天井,被封了。原来一整间厅房,被粗糙的木板、锋利的钉子,隔成了一块一块,甚至还加建了丑陋的厕所和防盗网。

新世纪以来,卢氏族人四处奔走,希望收回并重建卢氏祖祠。2009年,他们终于收回这间院子,焚香祭祖之后,卢氏族人开始庄重的修缮工作。

如今,卢氏宗祠终于恢复了百年前的庄严肃穆,在2012年,被列入了中山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卢氏祠堂是典型的,近代史上的那些风风雨雨,许多老祠堂和它一起经历了。它又是特殊的,还能留下片瓦残砖,还可以重建,护佑后世的卢氏族人。可不是所有的老祠堂,都有这份运气。

广东中山的三座祠堂,三段家族的故事

广东中山的另一座山峰,尖峰山,山脚下有一个安堂村。著名的安堂林氏宗祠就建在这里。

传说,唐朝时期,有一位林氏先人生了九子一女,文曲星似乎特别照顾这家人,九子都读书,都中举入仕!紧接着女婿科考,也中了举!缔造了一门十位举人的佳话。一家人既然都做了官,是不是该好好筹划一下,互相帮衬、互相支持,在官场上立足呢?

没有,这位老翁以十字箴言,告诫十个孩子要勤学克己。后人把这个场面绘成一幅画,一个老翁,加上九个儿子一个女婿,共十一人,衣衫严整,态度恭谨,边上附有老翁告诫子孙的十字箴言,曰“仁、智、义、礼、和、中、信、天、地、德”。这张画取名《十德图》,悬挂在历代的林氏宗祠内。

明朝洪武元年,安堂林氏的先祖林允文,拖家带口迁到了安堂村。他们在此安家,然而,不以人丁的稀少忽视先祖的教训,不以条件的简陋怠慢子孙的培养。林允文拿出《十德图》,恭恭敬敬挂在厅堂中央,后来建了祠堂,才请到了祠堂里。

除了《十德图》,林允文还编写了一份四十八字的家规,成为林家人世代遵守的修身戒条。“国法当守,家规当尊;师尊当敬,交友当正;处世当明,业当勤俭;族谊当敦,嫁娶当慎;教子有方,公物当爱;祭祀当诚,保藏谱牒。

六百年匆匆而过,曾经的林氏先祖只剩下一个名字,但安堂林氏一族,没有人不知道《十德图》的十字箴言,没有人不知道四十八字家规。

广东中山的三座祠堂,三段家族的故事

中山大大小小的祠堂,都有值得一说的故事。

小榄镇的仆射何公祠,供奉了何氏一位宋朝的先祖。这位先祖名叫何栗,是北宋状元,历任尚书右仆射、宰相、观文殿大学士。北宋末年,金兵攻破汴京,何栗绝食自杀,以死成全忠烈之名。何氏族人兴建宗祠纪念他,仆射何公祠便由此而来。

宗祠只承载古人的故事吗?不,它同样记录现代人的故事。古氏宗祠位于树木葱郁的槟榔山脚下,正对宗祠的树荫下,经常支着几个摊子,卖山水豆花和茯苓膏。摊主招呼客人,晒晒太阳喝喝茶,透着一股惬意。而在1945年,这里却是硝烟弥漫的地方。

那时候,广东省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刚成立,古氏宗祠扮演了珠江纵队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有时还要充当卫生站。前线战士回到古氏宗祠,便也回到了温暖的同志中间,也可以放松一下了。

战争中间,珠江纵队有340多位战士为国捐躯。青山埋忠骨,离古氏宗祠不远,立着一块石碑,周围鸟语花香、苍翠幽静,衬托着石碑上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岁月悠悠,如今走近古氏宗祠的人,除了古家后人,也有不少追访革命先烈的致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