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取名

尉姓起名_莱阳有成规模的“尉”姓人分布,明清时期不少族人在县志中留名

发表于:2023-11-21 10:11:03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尉”这个姓氏,在胶东半岛范围内的总体规模不算太大,很多县市区并无相应聚居村落。相对而言,莱阳是尉姓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尉姓在当地不仅有一定规模,并且在明清时期还出过不少留名县志的人物。本文就以县志为参考,对莱阳尉姓做个简单介绍。

莱阳尉姓的渊源,民国版《莱阳县志》记载道:“尉氏,清贡士良翰之族,其先尉氏(尉氏县,在河南县)人,明初徙居城东关、一区李家疃村等。

所谓“一区李家疃”,即现在莱阳市古柳街道南李家疃村。据《莱阳市地名志》记载,该村为明初由李姓建村,取名李家疃,后因重名加上方位前缀进行区分,称南李家疃。

莱阳有成规模的“尉”姓人分布,明清时期不少族人在县志中留名

李家疃虽为李姓建村,但经过历史变迁,村中已有多种姓氏,尉姓即为其一。而除南李家疃之外,莱阳东部的山前店镇不少村落亦有尉姓人居住,比如平兰村、北野鸡泊村等。因为没有见到详细族谱,各村之间的具体世系关系暂时不知。

尉姓明初徙居莱阳之后,到中期的弘治年间出现了一位名叫尉世杰的人物(具体村落没有记载)。他并无功名在身,而是以经商为业。古人讲究“士农工商”四民之说,商人虽然相对富裕,但社会地位并不高。尉世杰之所以能在县志留名,主要与一次义举有关。

当时,尉世杰在江西行商,不幸被强盗劫掠上山。在山寨里,他遇到了两位同样落难的莱阳老乡。三人同病相怜,暗中结拜为兄弟,约定同生共死。后来,尉世杰发现强盗的目的只是为了求财,便主动提出下山筹款赎人。于是,强盗放之下山。

莱阳有成规模的“尉”姓人分布,明清时期不少族人在县志中留名

在这种情况下,或许很多人都会选择趁机远走高飞。但尉世杰坚持义字当头,几天后如约返回山寨。强盗见状也很有触动,便将三人全部放走,并退回赎金。

而到了明末崇祯年间,莱阳尉姓家族又有一位忠义人物被县志记载。他的名字叫作尉奠邦(尉恩信之子),有秀才的功名。在崇祯十六年的“癸未邑难”当中,尉奠邦参与守城,以身殉难。

古代县志比较重视科举功名人物,在此方面,莱阳尉姓家族不算突出,但也有若干贡生作为代表。除了前面提到的尉良翰之外,还有两位贡生分别叫作尉良儒、尉匡鼎。根据县志的记载,尉良翰是林格庄人,为乾隆癸酉副贡;尉良儒是南李家疃人,为乾隆年间岁贡;尉匡鼎也是南李家疃人,为同治庚午恩贡。

莱阳有成规模的“尉”姓人分布,明清时期不少族人在县志中留名

而根据县志记载,清代莱阳尉姓还有两位曾入仕为官的监生,一位叫作尉良谟(崔格庄人,莱阳有南北两个崔格庄,具体哪个崔格庄暂无考证),乾隆年间曾任江苏按察使司司狱,后升任桃源县、宝山县的知县;另一位叫作尉良佐(也是崔格庄人),乾隆年间曾任山西浑源州王家庄堡巡检。

综合以上信息不难推断出,“良”应该是清乾隆年间莱阳尉姓家族的辈分用字。其家族的功名,主要就集中在良字辈这一代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