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王家什么(演武古镇名门世家——王家几位显赫人物墓志铭)
(十)王家几位显赫人物墓志铭:
(1)王家十四世;王邦选,字秀升, 武庠生,父一檠,新都司王恒兆之父,乾隆四十二年赠昭武大夫(为武职 属绿营 正四品), 候铨营千尉,直隶新雄营都司,岁歉输粟八百石助赈事,载邑志。
清戴震 戴东原集卷第十二载《例赠宣武大夫王公墓表》:
汾阳有隐德君子曰:秀升王公,其居乡也,有急罔弗賙,有所兴苟利于一乡,虽竭己之财,举之罔弗力。又置塾,教其子弟之贫不获亲师者,俾成其才。乾隆已卯庚辰,捐米麦八百五十石助赈,太守嘉其好义,辞不居。先是康熙中,公尚少,为谋于乡,遂出己赀凿渠,引汾、文水灌溉,值旸歉,而公之乡独有秋。
公讳邦选,秀升字也。曾大父天智,大父尚秋,父一檠。公得父母爱,伟仪表,笃于孝友。自幼即习治家事,曰:“有子而父任其劳,何贵有子?”雍正九年,新设勇健营选壮士,公为当事所物色,欲荐举,以父母老,不忍离左右,卒辞不赴。
公生于康熙甲申九月十九日,至乾隆辛巳十一月十八日,卒年五十有八。娶霍氏,子五人:恒义,庠生。恒兆,壬申科武举,授直隶插箭岭守备。恒礼,太学生,攀凤武生。恒信,太学生。女子二。乙酉六月,既葬公于村东之原。公之生平行事应书法,故次其卓著,列诸石以传焉。
温方如西河文稿序戴震
戴震 :(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字东原,又字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戴震生于深冬,但出生时却雷声大作,甚是少见。因此,他父亲给他取名为“震”。清代哲学家、思想家、考据学家、经学家。
戴震早年跟随同郡学者江永学习,后居家撰写多部著作。乾隆十九年(1754年),避难入京。入秦蕙田幕编撰《五礼通考》,名扬京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举人,后屡次参加会试落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被聘修《汾州府志》。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修《汾阳县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学术成就显著,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逝世于北京,享年五十五岁。
(2)王家第十四世祖王帮迪 字 惠元 墓志铭;
上图是王家第十四世王帮迪与他的李、吕、李、史四位夫人的墓志铭,由清嘉庆十一年岁次(一八零六年丙寅年),同为汾州世家的汾阳杏花村下堡的任伯寅、东遥庄的韩克均、汾阳罗城镇的冯大中所做。
王邦迪 字惠元(出生于清康熙六十年正月十八日卒于清嘉庆十年十二月初九日享年八十有五);王家第十四世祖,雍正二年甲辰武举,乾隆庚午,辛未(1751年)联捷武进士(两科或三科接连中进士), 江南建阳卫守备, 引见特升遊撃(清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曾为祖宗请封皇家诰命三轴,连己身妻室俱受三品荣封,诰授武翼大夫, 乡饮大賓。
该墓志铭分六页记载,大意是:
赐进士出身刑部贵州司主事前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年愚姪任伯寅顿首拜譔文
赐进士出身前翰林院检讨湖广道监测御史庚申恩科贵州乡试正考官壬戌乙丑会试同考官京畿道监测御史加三级又随带加一级记录五次愚再姪韩克均顿首拜書丹
赐进士出身奉直大夫吏部考功司主事加二级姻愚姪冯大中顿首拜录盖
墓志铭云:公王氏帮迪,字,惠元,世居汾阳演武镇。公祖王尚秋,字,万登,考諱一,字慎懐,俱以公赠武翼大夫。祖妣吕氏、田氏,妣王氏、田氏俱封淑人。公生而敦敏,长而聪明,读书见大義,不求甚解,琴棋书画,出手成趣,并且有言,人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人。
我生受上天赋异,耳目聪明,又赖先人养育,衣食温饱,鬱鬱之久居此哉。是由读经书兼习韬畧,甫冠游击及壮列乡焉,成进士,继授江南建阳卫守备,漕务殷繁,公悉心推访,利兴弊,剔旗民安业,又职兼文武於卫学,尤留意焉,姑文人叠出,涖任十载,军民戴德,时有以蛮词诬公者,漕台杨公立烛其诬,而爱公之忠,且以江城清正旌之,时当强仕,正直有为。
后因公妣田太淑人殁於家,例武职在官守制,公闻訃,捂胸慟曰,生不能养,死不能葬,何以为人。因遵例,捐职游击解任,奔丧。
与仲叔二兄,经纪大事无少违礼。
即为祖宗请封,诰命三轴,连己身妻室俱受三品荣封。
服阕后,念宦海风波,决意仕进,莳花植柳,游优林下,性乐易居乡里,未或以富贵凌人,人也不以富贵远,公无亲疏咸饮其和。
后金川蠢动,力请于官,解送军需川省,兑交无少退却,是其精神於老於健而。
公而忘私,始终如一。
家居设西南两院,琴堂高举,洞室幽深,浮罗武彛,饶有其趣。
逾六旬合邑,公举乡饮大賓,邑宰陈公亲执馈肴礼仪备至,观者如堵墙,然乡帮以为荣。
年近八旬,五世同堂。公私旌贺 ,德福兼隆, 孰有如公者哉。
前岁腊月九日,无病而终。洪范所称,寿福康宁。公实备意,天之报施,正人可谓至欸。
公生於康熙六十年正月十八日己时,卒於嘉庆十年十二月初九日子时。身立四 朝,寿享八十有五。
元配李淑人,贡生开潘公叔女,继配吕淑人,康熙庚子科举 国子监助教文棂公(吕文棂,字用晦,汾阳人)季女,继配李淑人,开晋公长女,三淑人皆八寿,继史淑人,太学生恒传公仲女,唯史淑人与公举案齐眉,四十余年,宽裕慈惠,温良恭俭,相夫以礼,课子以義。
抚三子如一,觐杨公(王帮迪大儿子)虽吕淑人出,感史淑人抚养之恩,特为请嘉封,嘉庆三年亦先公卒。
迄今懿范,犹脍炙人口。
子三。长名恒煇,字觐杨,诰授武翼都尉,原任两湖独标左营游击,吕淑人出元,娶陕西长安县籍原任湖广均州知州德崇梁公女,继娶安徽当涂县籍贡生佩兰周公女。
仲諱,恒炜,字 彤庭,捐职从九,娶州同知教董公女。
叔名恒焯,字 俊三,候选布政使司经历,元娶布政使司经历书浦张公女,继娶贡生绍光潘公女,二公俱史淑人出。
孙男五墉,国学生,先卒,坦邑庠武生,俱煇出嗣炜后。均堃圻,皆业儒。焯出孙女五。长適分发山东府经历张名如,彪次適介邑国学生赵名畅,煇出次適,介邑分发浙江布政使司经历马名心,印次俱未字。
焯出曾孙,常鉴,业儒。 墉出曾孙女三,长字平邑,雷名霈,次俱未名。
坦出元孙,男二,陰棠陰桂,俱幼。鑑出余家興。公係乡举,年谊且同邑,公家世目见耳闻,素悉其详,卜吉有日,将葬欸。问誌於余,因誌且铭焉。铭曰惟德润身,艺亦邀誉,德惟孝忠,艺精群枝,绘龙而神,麟爪全形,绘兰而馨,枝叶皆熏,德通於龙,绘龙有神,誉广於兰,绘兰斯馨,龙兮,兰兮,公德远兮。
大清嘉庆十一年岁次 柔兆 摄提格 仲秋 壮月 初旬 极日。
墓志铭;是用于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的一种碑。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偶尔),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大多)。
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再说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 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寥寥十个字,高度概括出韩信一生的重大经历。
墓志铭为在坟墓中或坟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迹所写的一份简介,尤其对于伟大或值得纪念的人其墓经常有墓志铭,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这种习俗的存在,但是近代中国已不流行写墓志铭。
墓志铭是给过世的人写的。在古代,墓志主要是把死者的简要生平刻在石碑上,放进墓穴里,中国人讲究立德、立言、立行,死后这些都是要写进墓志铭的,以求得人死留名。在现代,主要是记述一生的重要事件,然后对人做一个综合的评价。
墓志分上下两层,上层称为“盖”,下层称为“底”,底部刻有墓志铭,盖上刻有标题。比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墓志盖,上面有陈廷敬篆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而墓志铭的主要内容都写在“底”上。
而三位王帮迪墓志铭的作者,同样在当时均是汾州世家,都是出身侯门,名列汾州清史的显赫人物。
任伯寅:字子清,山西汾阳汾阳杏花下堡村人。祖父任显代。父任觉任,字天民,乾隆十七年举人,有学行,官解州学正,开诚训迪诸生。赵家震、介嘉楠、李光斗、乔世哲等承其指授,先后擢高第。卒年七十八。
任伯寅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嘉庆四年(1799)二甲六十名进士。任伯寅初为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擢浙江道御史,转掌京畿道监察御史(从五品),暑工科给事中,年六十二卒于官任。
其官刑部最久,勘察慎密,语人曰:“西曹官大不易作,吾初到部,见罪人负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心辄怦怦动,久之习以为常,不复置念。我辈一点恻隐心,不及早持之,恐不至草菅人命不止。”以故每议爰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辞的文书),反覆推勘,务求平允。官御史史时,尝建言:“求治当泽督抚,督抚贵久任。今简用督抚,不为不慎。然或命甫下而改调,或席未暖而他徙,仆仆道途,徒滋劳费,无裨治术。”温旨报闻。这是一道名似批评吏部,实则波及皇上的尖锐奏折,它所涉及的是国家对掌管各省大吏的任用,绝不可采取轻率的态度。
这一卓识政见,具有永恒的现实意义,嘉庆帝阅后深以为然。
任伯寅出身山西汾阳杏花名门望族,为官清廉,珍重名节。京邸俸入不足供饔飧(饮食飨宴),授徒自给。为文章有奇气,以昌黎、眉山为宗,及门多所成就,学者称虎卿先生,深受推崇。 子晋三,字桂堂,诸生。亢爽有父风,博雅工诗。
清.《汾阳县志.艺文》录其咏“汾州八景”诗八首。北京原襄陵会馆存嘉庆十八年(1813)汾阳人任伯寅所撰《襄陵会馆碑记》。
韩克钧;山西汾阳东遥庄人韩克钧,生于乾隆三十年,卒于道光二十年,嘉庆丙辰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计,庚申科贵州乡试主考官,壬戌乙丑会试同考官,掌湖广道御史,京畿道御史,工科给事中,外放浙江温处道,河南云南按察使,安徽布政史,贵州云南福建巡抚,兼署云南学政,云贵闵浙总督,晚年诰授资政大夫。为嘉庆年间汾阳人中官位显赫的大清朝三品大员、封疆大吏之一。太子太师 。
冯大中;字受生,汾阳罗城镇人。嘉庆四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副典。湖南戊辰科试。历元外郎,郎中,擢御史。大中性强干,能自刻苦,少孤贫力学,日仅一餐无愠色,事继母如孝称。官吏部,负俊声。尝奉命偕重臣鞫狱畿辅,或以贿进,峻却之,为当道所器重。巡城时,王府忧人车服违制,重惩不少贷。复请严定服色,辇榖肃然,豪滑屏迹。未之出任宁夏知府,甫抵任,丁母忧归。座师阮伯元相国总制两粤,招之往,卒于途。
由邑庠癝膳生员王禹锡(王家十六世)、堂侄,撰文 。
郡庠附学生员王汝琰(王家十六世)、堂侄,书丹 。
国子监太学生王式份(王家十六世)、堂侄,录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