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庄(村、庄、围孜、寨、旗……说说中国村落命名的学问)
说起中国的地名,除了省、市、区县,再以下的命名就是百花齐放,各不相同了。
最常见的叫法是“村”,其次还有庄子、围孜、寨、岗,少数民族则有“浩特”、“旗”等等。这其中有哪些学问呢,今天咱就来聊一聊。
“村”到底是啥?
“村”的本字是“邨”,从“邑”,“屯”声。
这是一个形声字,同时也是会意字。邑和屯,各有不同的意思。
邑是城镇,也表示人口聚集的地方;而屯,则是驻扎之意。既然是驻扎,也就表示规模比较小,最开始可能只是临时性的。这就是村子的由来。
村,就是指城池之外驻扎的小型聚居地。
东北人常常说“屯儿”,其实就是从“村”变来的,两种叫法是一个意思。
总的来说,“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指的是城镇以外的聚居区。以后分得越来越细,才有了多种不同的叫法
“庄”是个啥?
庄"或 曰“墅”, 曰“别业”,曰“山居”。皆为贵族阶级,游乐养生之地。——黄现璠著:《唐代社会概略》
以上材料说得很清楚了,“庄”最开始指的是贵族占有的私人土地,也就是庄园。一提起庄园,马上就想起了庄园主、员外这些词,还有小说中常见的“山庄”。
总之,说到“庄”,一定离不开贵族或者地主。今天以庄命名的地方,常常加上某个姓,如:王庄、李庄,最有名的,石家庄。可见,庄是一种私人性质的领地。只不过今天,已经没有这个概念了。
“庄”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位置紧要。所谓“康庄大道”,“庄”有四通八达的意思。古代贵族要划分庄园,当然要选择位置好的地方。
因此现在叫“庄”的地方,大多都处在交通要道。这里再提一下石家庄,这个地方就是因为交通便利,才成为了河北省会呀。
“围孜”是啥?
这个词非常冷门,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但是在河南等地,“围孜”这个地名,非常普遍。例如:李围孜、曾围孜等等。
那么围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没有准确的答案。
“围”很好理解,就是围场、圈起来的一块地方。而这个“孜”,则非常奇妙。
为什么不写作“围子”?这样不是更简单好记吗?其中有什么门道?
笔者在这里大胆猜想,“孜”可能跟少数民族有关。
“孜”是蒙古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译成汉语时常用的一个语汇。比如咱们现在吃烧烤时,经常见到的孜然粉,就是一个音译的结果。
“围孜”大概也不例外。想想,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常常被外族入侵。金、蒙古、清,这些少数民族来到中原,可能也会圈起一块地方,作为自己的领地。
他们选择的这些地方,常常比较平坦肥沃,水草充足,适合养马。因此,今天的“围孜”,大概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寨”、“岗”、“沟”
“寨”,一听就跟军事有关
常看小说,就熟悉“压寨夫人”、“山寨”等等词汇。寨,其实就是一个军事堡垒。通常是用作防守的。
因此,“寨”一般选在地势险要处,多是在山区。今天的“寨”也多集中在山区,如大别山区的金寨、四川的九寨沟。
至于“岗”,跟“寨”的作用一样,用于军事防守。有个词叫“站岗”,就是守卫的意思。
“岗”肯定也是建在山区,但它有个特点,就是地势比较高,便于侦查。这与“寨”就不同了。可以这么理解,寨是堡垒、大本营,而岗就是哨台。
以此类推,“沟”也很好理解。它和“岗”相反,是在地势低的地方。俗话说,深沟高垒,沟一定是在低洼处。最开始也是军事的用途。
以上三种地名,基本都分布在险要的地区。
险要之地,通常不适合聚居,之所以能发展成聚落,一定是跟军事有关。最开始是驻军,军队开发土地,人口也往这边迁移,逐渐就形成了村落。
“旗”和“浩特”
这都是少数民族地名,多出现在自治区。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它们的意思。
“旗”当然跟清代八旗制度有关。清代,以旗帜的颜色,划分户口和军队编制。分为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八旗统治下的区域,也就以“旗”命名。
至于“浩特”,则跟蒙古族有关,是从蒙古语翻译过来的。浩特的原意是:水草旁的“聚居地”、“定居点”。以前的浩特是不固定的,现在则指的是固定城镇。
综合起来看,这些地名,大多指的是城镇以外的聚居地,这样的地区大多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带有某种目的性的。
因此,他们的起源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源于军事,一是源于贵族圈划的领地。
写到这里,本文暂且告一段落。笔者以后再搜集到其他地名,会及时与大家分享哦!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