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取名

昝姓起名(西宁城北郭家塔村名的来历)

发表于:2023-10-20 16:02:40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镇管辖的郭家塔村,位于北川河东岸,郭家塔村东山以西,双苏堡村之南,九家湾村之北。距西宁市区约5公里多。截止1998 年底,有村民近 200 户,约1500 多人。下辖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有耕地 700多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农村经济改革中,是北区第一个搞土地承包到户的村。村民除农耕之外,还经营其他产业,村中办有砖瓦厂、砂石厂、水泥预制厂,小卖部等、还有从事个体运输等。

西宁城北郭家塔村名的来历

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郭家塔村的村民有郭、宋、李、祁、孙、昝、严、王、周、施等10个姓氏。

郭姓是村中最老的住户,其先人于明嘉靖初年(约为1523 年前后),从西宁城东稍门迁来,繁衍生息,形成了郭家塔村。

宋姓,祖籍陕西,是在村庄形成之后迁人的。与小桥街道办事处辖的陶新村、大堡子镇辖的宋家寨的宋家人是同宗。

祁姓原住互助县西山乡,投亲在此落户。

孙姓,祖籍甘肃天水,曾在西宁做生意,解放前落户本村。

昝姓,来自大通县双庙。

严姓人都是初解放时落户本村的。

李姓、王姓、周姓,施姓,是相继先后入赘本村。

史料对郭家塔村有明确记载。《西宁府新志》建置堡寨篇写道“西宁府西宁县临城(有)上朝阳图,城北八里,附北里许魏家庄,五里郭家塔尔庄。”

郭家塔村,是因姓氏和村中有族塔(家族修的塔故称之)而得名。

村中的郭姓人,自称是元代脱脱丞相的后裔,先祖于明初易好郭,迁移来西宁,今西宁城内及周边一些村寨的郭姓人家中有同宗从调查获得的史料来看,郭家塔村的郭姓人,对其家族的来历还是有所了解的,其说法基本上得到了证实。

从发现的“郭氏太祖墓碑”,是郭氏家族来历的重要史料。佐证在互助县沙塘川乡五其村的郭氏祠堂内竖有一通“郭氏太祖墓碑”碑文对其先祖的家庭、身世来西宁的时间等,都记述得很清楚。这通碑是该村郭姓人前些年从西宁市区东稍门外、儿童医院附近移去的(说明,其祖坟就曾在这里)。

从以上史料记载看,郭氏先祖郭六汉,是元丞相脱脱身后相隔三至四代的后裔。显然六汉“皇元诰授锦衣卫骠骑将军”,应是在脱脱死后、元末期的事。元于1368年为明所取代,在此后不久,明洪武二年(1370年),六汉易姓,挈眷“西来”。这说明,六汉是躲过了明当局的惩治,避难来到西宁的。正值英年的六汉到了西宁,丢弃了他昔日贵胄的荣华,不显山、不露水地埋头料理家业。传四世,其家族开始兴旺发达,生子十人(确是奇事),一人佚名,子又生子,子孙都很长进,家族日益繁盛。遂之族人不得不分别立户,逐渐离开西宁城东稍门的原住之地(有祖坟为证),迁往他处安家立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支郭氏族人定居在当时西宁城上朝阳图(村)北的一个地方。在此建宅院,也建了家庙和族塔,形成了村落。将村落取名为郭家塔尔庄是情理中的事。 《西镇志》《西宁府新志》《西宁府续志》都对郭家塔有记载。

(西镇志》是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编撰出版的。这说明郭家尔庄在此之前早已存在。从郭氏家族在西宁传至四代时发迹,族始分散而居的事实来分析郭家塔尔庄的出现年代应是在明嘉靖初期(大约是1523年前后),距今有四百九十年的历史。

根据西宁方志的记载,在西宁城各处居住的郭氏族人,继承了其高先的功业,再度光耀了郭氏门庭,成为名门望族。

西宁城北郭家塔村名的来历

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郭家塔村形成的过程是:郭姓人初到定居的这个地方,为了安全防匪防盗,最先是居住在现村庄之东的半山上。具体位置在白土湾之南,马家坡之北,称之为杨家场的地方。他们在此打造了一个方形的土围子,墙厚2米多,高3-4米,门向北开。其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在当时,不失为明智之举。村民称其为山城。山城的墙早已倒塌,但遗址仍然清晰可见。后来,为便于农耕,在山上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就搬下山来。郭姓人在村中建造宅院的同时,还建造了家庙和族塔。由此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郭家塔村。需要着重记述的是,郭氏族人建家庙和族塔,明显不同于一般汉族的传统和习惯做法。他们建造的家庙、族塔或明或暗地受到藏传佛教的某些影响,既供奉其祖宗先人,又供奉菩萨,而且族塔是藏传佛教的建筑形制。

家庙、族塔在一个院落之中,前后布局,占地约4亩。郭氏族人此举,其内涵耐人寻味。笔者以为,他们既有光宗耀祖之意,也是对其先祖蒙古族信仰、习俗的传承和眷恋。因为蒙古族和藏族都是笃信藏传佛教的。这个信仰的情结是根深蒂固的。不过,原建的家庙和族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已经自然倒塌,只有当时种植在家庙门前的5棵松柏树还有3棵存活,屹立在原处,成为历史的见证。当代的郭氏后人和其他村民,不愿让先民们办的事情,在他们的手上废止和中断,在2011年,通过群众集资修复了族塔。新修复的族塔,白色塔体,塔高7.6米,塔基3.5米,呈正方形,三层。族塔所在的院落也已重新绿化、美化,现在成为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

早年,每逢阴历六月六日和十月初一,郭姓人家和村民们,都要在家庙中举行庙会。城内、城外的郭姓人家和四邻八乡的民众,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采买的采买,叫卖的叫卖,祭神的祭神,拜祖的拜祖看热闹的看热闹,听戏的听戏,攘攘,摩肩接踵,采买的采买,叫卖的叫卖,祭神的祭神,拜祖的拜祖看热闹的看热闹,听戏的听戏,热闹非凡。

西宁城北郭家塔村名的来历

在这里大搞三天后(阴历十月初一庙会,只在本村搞,哪儿也不去),再到周围各庄、老爷山和城中或庙院,然后到城东庙里、坟上祭祖叩首、焚香。这样,久而久之,西宁城乡的人没有不知道北川河东有个称郭家塔的村庄。

郭家塔,在历史上多灾多难。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元月二十一日,一场大暴雨,郭家塔山崩,摧毁了庄稼、农田、房舍、庙宇,压死郭家男女数百人,牲口数百头。居住在郭家塔的郭姓人家,虽然遭到灭顶之灾,并没有气馁,在清政府和城内郭姓人家的帮助下,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在举人郭纶言倡导捐奉下,重建郭家塔村及其家庙和宝塔,重新种植树木,花卉。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郭家塔村民再遭大劫难,家庙被焚,牲畜被抢,房屋被烧,人被杀死,一部分人逃到东山背后窑洞中避难。兵役过后,民国七年(1918年),居住在城内的郭家人与居住在郭家塔的幸存者,又在郭家塔旧址建村、筑院、盖房、耕地、造庙、构塔、种树、播草、栽花、垒墙,形成了近代人能够看到的郭家塔村概貌。

参考资料:

①互助县五其村《郭家塔碑记》。②《西宁府新志》。③(西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