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家起名

纺织 起名(党史百年天天读 · 11月16日——“有创造精神”的实干家(三))

发表于:2023-10-20 13:38:39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三五九旅刚到南泥湾的时候,到处荒无人烟,荆棘丛生,野兽成群,生活极为艰苦。没有房子,王震和大家一起搭草棚子。没有粮食,王震和大家跑到50公里以外的供应站扛粮食;没有菜吃,王震带领大家上山寻野菜。缺少农具,王震亲自领导干部战士用废铁和弹片打制。王震把凡是在家当过木匠、铁匠的人都抽出来,以团为单位集中起来,办了几个木工厂和铁工厂,负责打制镐头、锄头、镰刀、风车和大车等。

为了合理利用南泥湾的土地,王震亲自到南泥湾调查,看看哪个地方适宜种什么,哪里有珍贵木材。骑兵大队在李子沟办的牧场,就是他考察后提议办起来的。王震几乎跑遍了南泥湾的每一个地方,他不仅自己亲身参加大生产运动,还把身边工作人员单独编成一个生产小组,参加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后,三五九旅各单位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发动战士利用各自专长,养了许多猪、鸡,办起了制作豆腐、生产豆芽等的小作坊。王震见各部队养猪多了,他就号召大家盖猪楼。在猪舍的前面接上一丈多宽的木板作为阳台,阳台前面搭起厕所,下面是六七尺深的大坑,解决了猪排便的卫生问题。

在生产运动中,王震带头,各级干部都以身作则,担负和战士一样的生产任务。他还特意为自己打了一把大号的镢头,到下边检查生产时随身扛着,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参加劳动。有几次他的双手都磨破了,战士们劝他休息,他都笑着说:“我休息了,我的任务怎么完得成啊?这点伤痛算得了什么?!”一位到边区采访的外国记者由衷赞叹道:“王旅长的双手像他的部下一样,由于劳动而生满了老茧。”副旅长苏进副政委王恩茂,也都跟战士一样开荒种地。

为了解决全旅的穿衣问题,王震从自己做起,取消勤务员,把他们集中起来,在绥德的一孔破窑洞里办起了一个纺织厂。他派人到山西敌占区买回了一架破旧的织布机,并亲自给这个纺织厂起名为“大光纺织厂”,意思是克服困难、迎接光明。为了庆祝工厂开工,他还写了一副对联表示庆贺:“动手动脚,自给自足;同心同德,爱国爱民。”大光纺织厂解决了生产基金和原料的问题,很快成了边区三大纺织厂之十。在他带领下,三五九旅不仅农业发展很快,还办起了 13 个工厂,成立了盐业公司、土产公司、运输公司以及饭店、商店、军人合作社、浴池等。这些工厂、公司、小作坊分布在南泥湾、延安、榆林等地。

王震也由于吃苦在前,成绩卓著,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劳动英雄。南泥湾垦荒的创举和经验,对全国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起了典型示范作用。1942 年以后,边区其他部队都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党史百年天天读 · 11月16日——“有创造精神”的实干家(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