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圣经给公司起名(明清以来中国的《圣经》版本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圣经》生产国,截至2016年10月,中国基督教协会下属的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已经累计为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刷圣经1.55亿册,包括美国的。
2008年,该公司实现1.8亿元销售收入。但在中国大陆,根据1994年中国大陆公布的关于承接《圣经》印件的管理规定,其中列明“国内《圣经》印件的印制业务,由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需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教会内部发行。”
中国大陆以外的一些组织统计认为《圣经》是全球历史上印量最高的出版物,《毛主席语录》的印刷数量在其后。
1、
最早的有关圣经的中译本出自敦煌,现代发现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景教在隋唐时期存留在那里的一批赞美诗,现今发现的唐代翻译经文有《序听迷失所经》、《一神论》、《三威蒙度赞》等,有的就出自当时的古叙利亚语圣经。由于景教不注重翻译经文,因此基督教第一次入华没有留下多少《圣经》的痕迹。
845年唐武宗灭佛﹐所有西来的宗教都被禁止﹐景教也殃及池鱼被绝灭,仅在西北民族中残存。辽﹑金时期﹐它在中国西北和北方的一些游牧民如乃蛮﹑克烈﹑汪古等部中又颇为盛行。蒙古几次西征中﹐大批西亚﹑东欧的基督教徒被俘掠东来﹐充任官吏﹑军将﹑工匠或勒充驱奴﹐其中大多数随著元朝统一中原进入内地﹐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元代设有管领也里可温教门的政府机构,为崇福司。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也里可温教司,一度曾达72所,据载元初仅大都地区就有聂思脱里派教徒三万多人。元朝基督教的信奉者主要是突厥及少数蒙古族人,其聚集地主要有唐古兀、汪古、大都以及江南沿海地区。其中江南沿海地区为元灭南宋后传入,在杭州及泉州设有也里可温教堂。此外在押赤(今云南昆明)城,及辽东地区也是也里可温教徒的聚集地。但也里可温教在汉族人中却不盛行。
元朝的也里可温教包括罗马天主教教派。直到1289年,才有教廷再派方济各会传教士孟德高维诺(Giovanni di Monte Corvino)前往东方各汗庭。1293年,孟德高维诺到达元大都拜见忽必烈,并获准在大都宣教,由是开始了元代基督教在华传教之历史,当时与唐代以来传入中国的景教被合称为也里可温教。1328年,孟德高维诺死于中国。
终元一代,方济各会之宣教士不断来华进行宣教活动,且得元朝政府之信任,然而其信徒仍主要以色目人为主,未能传于汉人。及至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缺乏汉人信徒,元代也里可温教亦随元朝退居漠北而终结在华第二次传教事业。
2、
明朝以后,基督教在华之传播几乎停止。直至明中叶,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多明我会及方济各会随之而来,然亦未能重新开拓在华事工。重新开启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的,是十六世纪之耶稣会士,开创者首推利玛窦。
明末传教士艾儒略(Giulio Aleni)把四福音选译成中文,用文言文写成一部《天主降生言行纪略》,崇祯年间出版,现存印本不少,国图就有。内容基本是直译圣经原文,可以比较一下:
《天主降生言行纪略》中文言文版本的施洗若翰降生:
当如德亚国王黑罗得时,有本国名士匝加利亚,其妻曰依撒伯尔,俱道德高秀,众其企之,但年迈绝孕,朝夕祈于天主。
匝加利亚职司祭,一日内堂焚香。忽见一天神立于台右,甚惊怖。天神告之曰:“匝加利亚勿怖,上主已允尔求,尔妻将产一子,宜名若翰……”
在近现代中国通行的《圣经》思高本的《新约·路加福音》中,是这个味道:
在犹太王黑落德的时候,阿彼雅班中有一位司祭名叫匝加利亚,他的妻子是出于亚郎的后代,名叫依撒伯尔。二人在天主前是义人,都照上主的一切诫命和礼规行事,无可指摘。但是,他们没有孩子,因为依撒伯尔素不生育,两人又都上了年纪。
正逢匝加利亚轮着他的班次,在天主前尽司祭的职务时,按着司祭的常例,他抽中了签,得进上主的圣所献香。献香的时候,众百姓都在外面祈祷。有一位上主的天使站在香坛右边显现给他。匝加利亚一见,惊惶失措,害怕起来;但天使向他说:“匝加利亚,不要害怕!因为你的祈祷已蒙应允,你的妻子依撒伯尔要给你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若翰。……”
十八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巴设将《圣经》武加大(拉丁文)译本译成中文版本。1739年,此译本被带到伦敦,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教理方面,拉丁文护教理论《天主圣教实录》有中译本,并多了一些适应儒家伦理的内容,对天主教在东亚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葡萄牙传教士阳玛诺(Emmanuel Diaz)把耶稣会推崇的《效仿基督》一书译成中文,命名为《轻世金书》,流传较广,清代在国内重印多次,编辑四库的馆臣大致看了一下认为是外国人写的没啥意思,因此没有编入。
3、
现在的中国基督教新教普遍使用的圣经是和合本,1919年出版。此外还有其他中文译本只做参考,例如:《吕振中译本》(1970年)、《现代中文译本》(1979年)、《圣经新译本》(1993年)、《和合本修订版》(2000年-2010年)。
我们的自办天主教普遍使用的是《思高圣经》,起源自1924年在上海举行的天主教会议决定翻译《圣经》。 现时,由思高圣经学会(StudiumBiblicumO.F.M.)所出版的“思高圣经译释本”(SiGaoShengJing),是梵蒂冈教廷唯一认可法定的中文版本圣经。此版本1968年正式出版。此外也有其他译本,如萧静山译本、牧灵圣经、新耶路撒冷圣经。
东正教的汉文译本最早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俄国传教士翻译版本,现在的翻译版本为《新遗诏圣经》(1864年)、《圣咏经》(1879年)、《官话圣咏经》,还有主教英诺肯提乙译本(1910年)、《新约圣经》主教英诺肯提乙译本(1910年)、《创世纪第一书》(1911年俄7月出版,主教英诺肯提乙准印)。
所以说《圣经》中国版本最早从隋唐开始,最迟到现代,一直有各种不同译本,甚至不同章节的不同译本都有多种,说《圣经》在清朝才有完整版本流传,纯属扯谈。
4、
实际上还有满文本《圣经》;最早的版本是法国传教士贺清泰神父在康熙年间翻译的完整版,再从满文翻译成白话文版本。最晚的满文版本翻译完没多久就民国了;
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翻译过满文本的《圣经》,这其中有抄本也有印刷本;它们保存在日本东洋文库、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所、大连图书馆,以及部分个人手中;时间从明朝未年、清朝初期到民国时期,不完全统计有几十种版本,加上汉译的版本可能超过百种。
满文本的尚且如此,汉文本及其翻译底本自然更是数不胜数;
汉字文言文之外,明清间在华耶稣会士也常以白话文著译,而其集大成者,属乾嘉年间法国耶稣会士贺清泰(Louis de Poirot, 1735-1814)中译的《古新圣经》残稿。《古新圣经》之所以为“残稿”,因贺清泰并未如数译毕武加大本《圣经》(The Vulgate Bible)七十二卷。生前,他仅译得三十七卷,但已达一百万余言。
他坚信唯有用乾嘉时代的北京俗语译经,方能显现天主托人写经的本意。因此《古新圣经》用北京俗语中译,可谓天主教“有意”用白话书写最明显的例子,也是《圣经》首度以中国通俗之语翻译的首例,可视为清末以前最重要的白话文书写成果,而且还是胡适所谓“有意”为之的白话文书写成果。《古新圣经》开译于1790年代,但因属残稿,教廷传信部不准刊刻。这套书体量巨大,如果挥动起来,足以把一个高大的恶棍打晕。
伪史论者一定没有预料到,居然还有《圣经》满文全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