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取名

2015舒姓宝宝起名(东中文彦舒国华:儒雅的官员,渊博的教师)

发表于:2023-10-15 15:48:37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东中文彦舒国华:儒雅的官员,渊博的教师

东中文彦舒国华:儒雅的官员,渊博的教师

舒国华先生书法作品。张扬明供稿

【校友生平】

舒国华(1901—1965),号“双岩山樵”,为唐朝宰相舒元舆之后裔。生于1901 年12月19 日,上世纪20 年代就读于浙江政法学校,毕业后即从政;30 年代起,公职闲暇潜心于文学、史学、书法及书画理论、鉴赏等研究,学识渐博,诗文书画能集众长而自成体统。

  上世纪20—30 年代,先后奉命赴瓯海、新登、奉化、临安任公安局长及建德县代理县长;40 年代初任河南禁烟特派员公署主任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任浙赣铁路局东南处处长;抗战胜利后,任浙赣铁路局秘书处主任、副局长、代局长,同时任该铁路局出版委员会主任;50 年代,受聘东阳中学和缙云五云中学任教;60 年代在东阳县文化馆任文史员。系东阳县第一至四届政协委员、东阳县第一届人大代表。
舒国华广交社会名流,收藏名人书画计有鲁迅、郭沫若、柳亚子、沈钧儒、黄炎培、傅斯年、马一浮、马公愚、张宗祥、于右任、沈尹默、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邵逸轩、熊佛西、刘海粟、赵之谦、陈季侃、潘天寿、丰子恺、林风眠、叶恭绰、溥仪、张书旗、余任天、韩登安、陆维钊等真迹。解放前,相继出版了《东阳舒氏国华藏书画册》6 本及《省吾庐诗文集》;又与丰子恺合作,出版了丰画舒诗之《蓬莱诗画集》。同时,编印了《孙中山名言录》《金华北山古诗选》等。解放后,仍笔耕不辍,潜心研究文史,先后编写了《书法谈屑》《诗学略述》《卢宅肃雍堂考略》《东阳图书馆藏古籍篇目》等。

  舒国精研诗词,长于书法,其行书意境深远,笔势遒劲。上世纪30 年代,舒国华为家乡创作了《忠信学校校歌》。1962 年,舒国华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五十多幅名家书画作品赠送给东阳县文化馆。

  1964 年12 月14 日病逝。

【风范写真】

国之光华,才艺飘香

来源: 2015-11-03 东阳新闻网 作者:陈建中

  在舒国华逝世5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重返我的第二故乡——教了10年书的中兴堂村,向村民了解舒国华先生的艺术人生。

  舒国华(1901—1965),号“双岩山樵”,为唐朝宰相舒元舆之后裔,为双岩舒氏第十三世孙。1901年12月生于横店镇中信堂村。自幼爱古诗文,学识渊博。20世纪20年代就读于浙江政法学校。祖辈为鞋匠世家,东阳中学毕业后,即到奉化溪口和裘村教书。时任法政学校教授的裘村名人裘千仓对他十分赏识,主动介绍资助他就读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先后担任瓯海、新登、临安、奉化等地公安局长,建德代理县长、河南禁烟特派员公署主任(特派员主任为邑人吴望伋中将)秘书。任职期间,关心底层民工疾苦。民国十九年(1930),与东阳人徐文达一道在杭州创办“市人力车夫俱乐部”,并自兼俱乐部主任。在俱乐部所在地开办食堂、宿舍、诊所、学校等,供人力车夫吃住、免费就诊及子女就学。还利用个人威望与人脉,从军方获取旧衣,发放给人力车夫,解决他们的穿衣困难。当时俱乐部成员达四千余人,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智救共产党要员

  30年代任浙赣铁路局秘书主任。并多次利用在铁路局任职的条件,掩护当时中共地下党有关负责同志及进步人士脱险。著名进步人士蔡一鸣先生从事地下工作被捕,即由国华为其担保才得以释放。与刘少奇主席曾有书信往还。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其治丧委员会也曾派专人来浙寻找周总理与舒国华交往的线索与文献。

  原来,缘于一桩鲜为人知的往事:在舒国华任浙赣铁路局秘书主任期间的一个晚上,国民党特务得到情报:有共产党重要人物将从杭州火车站乘火车到上海。于是,车站所有的进出口都被国民党便衣特务牢牢把守。这时有四位手持手枪的共产党人敏捷地闪进舒先生的办公室,说:“你就是舒国华先生吧?早知你是位正直之士,今特来会面,向你借一条路走。”在这危急关头,舒先生当机立断,让同志们换了衣服,带他们直接从站长办公室的后门进入了火车站。等火车开走了,特务莫名其妙,怎么没有看见共产党要员经过旅客进出口?其实,共产党要员早已由舒先生护送上了火车向上海而去了。这事舒先生一直守口如瓶,直到晚年他才向家人回忆起这一惊人的一幕。

   精研书画,广结艺友

  自上世纪30年代初,舒国华潜心于文学、史学、书法及书画理论、鉴赏诸方面的研究。舒国华诗文书画博采众长,自成一格。他学识渊博,诗文清丽,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擅书法,尤工行书,气势不凡,意境深远,

  舒国华喜交友,尤酷爱翰墨丹青收藏,广结海内外闻达名家,以翰墨广交海内外闻达及金石书画名家百余人,如:鲁迅、柳亚子、丰子恺、黄宾虹、叶恭绰、张宗祥、马一浮、郭沫若、齐白石、潘天寿、于右任、李济深、陈叔通、沈钧儒、马叙伦、黄炎培、黄绍竑、傅斯年、徐悲鸿、刘海粟、余绍宋、高剑父、林风眠、邵逸轩、邵一萍、熊佛西、陆维钊、陆抑非、张书旂、余任天、沈尹默、爱新觉罗·溥仪、诸葛麒等一大批社会名流,或书信往来,或书画相赠,或诗联和韵,惬意地跋涉在文学艺术的高雅路上,尽情地享受艺术成功的快乐。1935年,舒国华的父亲舒玺卿去世,蒋介石、何应钦、于右任、居正、陈诚、孙科、黄绍竑、吴铁城、柳亚子等百余名人送挽联挽幛。

   著书立说惠泽后人

  上世纪30年代,舒国华为家乡创作了《忠信学校校歌》,其词云:“双岩耸翠,峡水流芳。我忠信学校,学子莘莘。我们要学做人的道理,我们要学做事的知识。行要忠,言要信,有礼貌,要勤俭,这才合现代的好国民。忠信,忠信,大家莫忘本。”

  抗战时期,舒国华任浙赣铁路秘书主任。杭州沦陷后随路局迁江西玉山,与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结识,诗画为媒,遂成挚友。抗战胜利,浙赣铁路局迁回杭州,舒国华居杭城静江路(今北山路)37号,与丰子恺为邻。丰子恺将一批反映社会实貌的漫画《花不知名分外娇》《一人出亡十人归》《湖畔小景》《市井小景》《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等50余幅赠给舒国华。舒国华创办《浙赣路讯报》,任实负总责的副主编,柳亚子、郭沫若、沈钧儒等人的进步文章也在《浙赣路讯报》发表。并与丰子恺合编了《蓬莱丰舒书画集》及《省吾庐诗文三百》《诗学略述》《孙中山名言录》《金华北山古诗选》等专著。

  1948年秋丰子恺赴台湾筹办画展,临别相约,以岛中所见写入诗画。不久,丰画了漫画《四时不谢之花》寄给舒国华。舒即填配《西江月》词一首:“秋日桃花似锦,春风桂子飘香。满山遍野斗秾妆,四季百花齐放。留得东皇长在,不愁雨骤风狂。佳人折取细端详,争似画中共赏?”他的诗词格调清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行书意境深远,笔势遒劲,博采众长熔于一炉。

  其时,舒国华将旧作诗文三百余篇(首)结成《省吾庐诗文集》,丰子恺先生对内中佳句欢喜不已,遂与舒氏合作一诗一画,名为《丰舒诗画集》。叶恭绰、马一浮、张宗祥分别题名,陈季侃先生作序,扉页是丰舒合影。舒国华又作了山东蓬莱仙境意的格律诗,丰子恺阅后兴趣盎然,对照内中诗句配上画,丰舒又合作编成《蓬莱诗画集》,叶恭绰题了“丰子恺舒国华合作蓬莱诗画集”,张宗祥先生即赠《丰子恺舒国华合作蓬莱诗画集》七绝一首,陈季侃亦有《奉题丰舒合作蓬莱诗画集》七绝二首。舒国华将诗画四十幅印成画集,以供同好珍藏。

  抗战胜利后任浙赣铁路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铁路局出版委员会主任等职,为柳亚子、丰子恺、马叙伦、郭沫若等进步人士出版作品。1949年初,蒋介石点名要求国华携二三名家眷到台湾,可国华心系故土,毅然决定留在大陆。浙江解放,参加浙江省革命大学旧部高级军政干部轮训班轮训,后即携家眷回中信堂居住。不久,应时任东中校长的同学陈人文之邀,到东阳中学任教。后执教缙云中学。1957年,时任金华市地委书记的李学智得知国华情况后,直接指示将其调入东阳县文化馆。他在馆内负责文物考古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舒国华随长子寓居德清新市,与柳亚子、李济深、丰子恺等常有书信来往和诗画相赠。舒氏得闲将《诗文略述》修改定稿,请浙江图书馆馆长、老友张宗祥校阅并题名。上世纪50年代后期,舒任东阳中学语文教师,60年代初被东阳县文化馆聘任,历任东阳县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第一届人大代表。

  1962年元旦,东阳县文化馆举办书画展,舒国华将郭沫若、李济深、黄炎培、柳亚子、高剑父、黄宾虹、丰子恺、张宗祥、潘天寿、柳子谷、邵逸轩等人所赠作品展出。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五十多幅名家书画作品赠送给东阳县文化馆。

1965年,舒国华患病在东阳去世,丰子恺先生闻此噩耗,手书“诗艺长存”挽幅致哀。


丰子恺与舒国华父子
来源:《联谊报》2020年6月6日 作者:周志跃

东中文彦舒国华:儒雅的官员,渊博的教师

这是一张丰子恺先生半身肖像原版照片。陈星先生编撰的《丰子恺影像》一书录有此影,标注摄于1959年。

照片里丰子恺神情自若,微带笑容,还有他标志性的圆框眼镜和花白长须。衣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双排扣。拍摄这张照片时丰子恺已经62岁了。

1954年,丰子恺举家迁入上海陕西路长乐村的一幢西班牙式寓所,直至终老。他给自己的新居取名“日月楼”。“日月楼中日月长”,日月楼里的安定生活,让曾经饱受战争流离、饥饿病困的丰子恺感到了“温暖和平而幸福”。这张照片可以说真实地反映了丰子恺那时的生活状态。

这张照片是我的忘年交嵇若望先生惠赠于我的。嵇先生是德清人,曾是浙江余杭塘栖中学的老师,现已退休,富收藏,精鉴赏。

值得注意的是,照片底部白边处有一行毛笔题字:丰子恺先生遗容 士安题。

照片上的题跋常透露照片之外许多信息。

士安何许人也?

嵇先生告诉我,士安叫舒士安,他是舒国华先生长子。舒国华是丰子恺生前挚友。这张照片是舒士安先生赠送给嵇先生的。当时舒士安一家人寓居德清县新市镇,嵇先生与他交往密切。

舒国华与丰子恺的交往,始于1937年。丰子恺抗战逃难,在江西玉山结识了浙赣铁路局职员舒国华。抗战胜利后,舒国华回杭州任浙赣铁路局东南管理处处长、路局出版委员会主任,负责创办《浙赣路讯报》。

1947年春,丰子恺也回到杭州,住在当时叫静江路(今北山路)85号里西湖湖畔小屋。舒国华住在静江路37号。

丰子恺常为《浙赣路讯报》副刊“浙赣园地”设计刊头,也常在报纸上发表漫画。钟桂松《丰子恺与杭州》一书考证,1947年10月31日至1948年4月1日,丰子恺在《浙赣路讯报》上发表的漫画,达40幅之多,还不包括丰子恺为之设计的刊头画。

丰子恺常赠画舒国华。1948年秋,丰子恺应友人之邀赴台湾观光并举办画展,舒国华用轿车亲送至城站登车。丰子恺在台湾所作10幅漫画,均题“子恺台湾作,国华兄存”,分数次寄赠舒国华。舒国华是诗人,丰子恺很喜欢舒的诗,两人遂合作一诗一画,名曰《丰舒诗画集》。

1965年,舒国华在东阳老家病逝,遗言舒士安,不要忘了丰老伯。

嵇先生说,丰子恺一直视舒士安为侄儿,凡舒士安向他求字画,均有求必应。丰子恺曾给舒士安写过一封信,大意是——我给你的作品“文革”中被毁了没关系,你有需要我可以再给你画,你要多保重身体才是。

可以猜测,这张照片极可能是丰子恺赠予舒氏父子的。丰子恺去世后,舒士安在照片上加了题跋。这张片正是丰子恺与舒氏父子友谊的又一物证。只是舒的题跋有误,不是“遗容”,应该是“遗像”才对。

【感召启迪】

舒国华先生在文学、史学、书法及书画理论、鉴赏等诸多领域都有精深的研究,一身的书卷气,让他入仕途而不失士大夫雅趣,如苏东坡一样,成为一位极有文化修养的好官员。

离开官场,登上教坛,又是一位满腹经纶的硕儒大师,这样的教师举手投足之间,必然是风华绝代的名士风范。

舒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其嘉言懿行,从其手泽之间流泻开来,便是千秋弥漫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