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晓起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家起名

王瑜起名(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发表于:2023-10-13 07:11:28 来源:村晓起名网 浏览: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原创 河北文学编辑部 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 2022-06-07 12:27 发表于河北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点此处进入征文启事


乡愁里忆爹娘(散文)

樊卫东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没有爹娘的家,真的成了老屋


明天五月初二,是我母亲的生日。可是我的母亲离开人世已经整整七年!六年前的五月初二,我特意从单位回来,去娘的坟上祭祀一番。那时老父亲在世,中午我为父亲做了肉馅饺子。尽管捏的饺子品相不是很好看,但老父亲吃得很是高兴、舒心!那天本家叔父正好在我家与父亲闲聊,言谈中族叔向我讲起本村贞节牌坊的概况。凭着良好的记忆能力,他说出其中一副楹联:“仰事椿萱堂上承欢妇代子,俯载兰桂庭前垂训母为师”。族叔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安大学风洞专业的学生,只可惜因诸多因素未完成学业!族叔是用记忆深刻的文字,让我了解了牌坊。在几次写文章时,都用上了族叔提供的楹联内容,为文章增色许多。别人只说牌坊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在母亲去世两年后,耄耋之年的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那以后,我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家,不再是家了。它变成了没有父母的老屋!因为,父母先后谢世,家里的土地犹如失去了父母的我,无人精心照顾。在勉强耕种一年后,终因耕种不了七、八亩土地,我忍痛割爱,将五亩土地流传给大队。自己只耕种一小部分。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四两生铁也得动遭炉”,每逢农事季节,我还是回到没有爹娘的家侍弄土地。每逢回家,特别是独自回家,触景生情,几多伤感。下地回来,没有爹娘做好的饭菜;下地回来,没有爹娘心疼的问候!一边做饭,一边流泪。那顿顿饭里,似乎是我的泪水做成的。即使如此,我也要在家吃饭。同村的四个姑姑和大姐,几次三番邀我去吃饭,我都婉言谢绝。家,虽然成了没有爹娘的老屋,但留下了父母的身影;留下了往事的回忆。我不能成为家乡的客人,因为我有家,有老房子。它是我的根,它是我的魂!只有在家做饭,老屋才会有生活的烟火气息。有烟火气息的老屋,才是家。只有如此,父母的灵魂才可以安息!爹娘在世时,多次给我说起:“将来我们不在了,家里的房子也就塌得快了。你回来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没有了!”

果如二老所言,去年春天,即使我提前修葺了老宅的南屋瓦房顶,雨季到来的时候,自认为安全无事的堂屋瓦房顶,还是摧了檐!风雨中,我和儿子用雨布苫盖屋顶,才避免了屋漏顶塌的不堪场景。天空放晴,赶紧请人修葺好堂屋屋顶。历经沧桑的百年老宅,在凄风苦雨中,发出让人心碎的呻吟声:“主人啊!我到什么时候才可以获取新生呀?”。这一问,问得我无以回答。即使少有积蓄,没有爹娘的我,再也没有父母在世时翻盖东西厢房的勇气!那时候,虽然父母拿不出钱来给予支持,但是有爹娘操心费力,即使经济收入紧张,我有底气,敢干!

家是儿女前行的方向,家是儿女心神向往的地方。爹娘在,家就在。没有爹娘的家,真的成了老屋?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连泉村游记


2021年9月15日下午,在第六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我携妻子和岳母驱车前往心仪已久的田园水镇——连泉村游玩。午后的阳光分外明媚,路在车轮下伸展,景在车两旁变换。一路飞驰到达连泉村,只见村口早已停满了车辆,在现场引导员的指挥下,我找到停车地方停下车来。



玉池公园广场


我们一下车,就来到玉池公园广场。从几个磨盘之间流淌的溪水,缓缓地绕广场流过。跨过溪流上的长亭,迎面是精心打造手绘文化墙。从村内的神话故事到历史名人,从抗战典型到农业生产、绿化美化村庄,都呈现在文化墙上。

连泉村位于太行山南部东麓涉县城东10公里的清漳河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靠王帽山,山势端庄,形如王帽,高耸入云,一派龙脉帝王之气。北依金顶山,孤峰突起,满山葱郁,四季常青。西望韩王山,通天大道直上云端,涉县古八景之一韩山戴雨自然天成。南眺青头山,烟云锁松柏,深山藏古寺,脚下漳水流。

这里地势平缓、依山傍水、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源充沛,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小桥流水,是处绝佳的宜居福地,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和人们休闲度假的风光宝地。

连泉村历史久远,约有1000年以上历史,前身是散居在3处的庄葫芦湾、刘家湾和沙陀小李村。随着岁月流逝、时代变迁、人增村扩,栖居3处的村庄逐渐连成一片。因地下泉水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泉泉相连,故取名连泉。据《河北通史》载,后汉高祖刘知远即是连泉人(947-950年),现在连泉村的李三娘推磨地,咬脐郎刘承祐扑母地,刘知远拜羊坡和刘知远王帽山补豁银库埋藏地九池十八缸遗存仍在,地名仍然沿用,历史文脉延续千年,流传至今。

溯本追源,翻阅族谱证明,清朝乾隆年间,名震朝野的清官刘统勋、刘墉(1736年)父子的祖籍也在连泉村。现存连泉村刘水田家的族谱载明,其前辈曾有2御史、尚书、指挥千户等官职,特别是族谱上方的四个株红柱子上的两幅对联,进一步佐证了刘统勋、刘墉父子祖籍在连泉村,和其家族世代为官的真实性。边联上书“地杰人灵文明武备;木本水源支盛流长”,中联上书“时历两朝前后显;世袭九代古今奇”。嘉庆四年(1799年)《涉县志》也有“刘尚书墓,在连泉村”的相关记载。



绿色稻田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从玉池公园广场,跨过乡村道路。我们看到一望无际的稻田,满目苍翠。在一望无垠,绿色遍野的稻田。师傅们用灵巧的手利用稻草秸编制成的农民在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田间地头耕作的大牤牛。稻田间的阡陌小路上,还有几个黄牛雕塑,雕塑做得惟妙惟肖,足能以假乱真。那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吹着短笛。好一幅田园牧归图!成了独特的美丽风景线,以至于引来游览观光的人驻足、留影。留下这美好的江南水乡、太行山、清漳水韵育出的田间山水,这方肥沃土地……


林下特色宿营地作为连泉田园水镇的住宿配套区域,依托连泉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建成了独特的山水田园景观。林下特色宿营地可供游客在此留宿露营。一面欣赏美景,一面体验田园风光。


悦色荷塘

玉池公园,总占地面积35亩,得名取至宋代诗人欧阳修的名诗《荷叶》中的诗句“采掇本芳陂,移根向玉池”。玉池公园之美也确如诗句中描述的那样,公园依稻田而建,园中绿树丛生,花草遍地,蜂碟成舞。园内湖中百亩莲海、阐明鸟唱、鱼虾嬉戏,太行水韵美不胜收。

公园内修湖建桥建水车,实木的旋转水车、石磨、小桥相互呼应,得名“石来运转”。从桥上漫步,看水车旋转,听溪水潺潺,赏荷花美景。时而幻想,就这样逃出城市,到这如桃源般静谧的风水宝地转转运。

夏秋时分的荷花池里,荷花竞相绽放,引来了很多游客来此观赏游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朵朵娇嫩欲滴的荷花挺直腰杆高傲地探出头来,粉色的花瓣在阳光下镶着金边。大片大片的荷叶铺满了池塘,好似一大块绿色的地毯。

夜晚来临之时,一曲《荷塘月色》响起,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突然看到一排车队驰来,省市县领导莅临现场观摩。为迎接河北省第六届旅发大会胜利召开,做最后的精心准备!

真是:“山水连泉邀远客,连泉山水醉流霞。蜿蜒小陌丛深处,闲坐渔翁钓月华。”

这里将山水田园景观、山谷农业资源与传统村庄休闲融为一体。让游客或纵情山水,领略“鱼米之乡、东山驿站”独特风景;或徜徉在阡陌交通,良田美池中,体验田园的独有“慢”生活。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今天到我家场地,看种下的玉米出苗情况。踏上这熟悉的场,现在已经做成了地。禁不住回忆起收夏忙秋的过往。

场是收夏忙秋的主要场所之一。清明过后,雨水到来,闲了一冬的场就开始“出场”了。盼来的一场春雨,把场淋透了,润发了,父亲就来到场上,用手中的䦆头把场捯暄腾,除尽春天新生的杂草,撒上去年麦糠,拉起碌碡,开始碾场。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叫碾场,而叫轧场。把场面轧瓷实了,才能打麦忙秋。轧场不能用牲口和拖拉机,只能人拉碌碡,因为是湿场嫩土,牲口的蹄印和拖拉机的轮痕一时难以碾平。

如果春旱干燥,眼看小满将到,麦梢渐黄,还不下雨,人们就担水泼场。从池里担来,从井窖里提上来一桶一桶的水把场泼透了,再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碾轧,直到把场面碾轧到油光发亮。

芒种一到,收割小麦。场就正真“上场”了。晒麦,打场,扬场,收堆,积垛,总要热闹半个多月。

金黄的麦子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布谷鸟的“咕咕咕”的叫声中,很快就熟了。“农人无闲月,五月倍更忙”。在“龙嘴夺食”的气氛中,我们终于将地里的小麦拉到场。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趁着天气晴朗,摊开小麦晾晒。经过阳光的曝晒以后,我开着四轮拖拉机开始碾场。一圈又一圈,父亲掂起钗,不停地翻场。直到将麦粒碾下来,开始收场、扬场。

记得有一年扬场,下午一直没有风。一锨锨的麦子扬起,还是原分未动地落下。精疲力尽的父亲,躺在场上等风。一直等到月上枝头,才刮来一股凉风。月光下,趁着风势,只见父亲将麦粒扬起,麦糠随风飘去,麦粒缤纷落下。母亲手握扫帚,不停地扫着麦芒。年少的我只知道又累又渴又饿,能够得到父母的心疼和体贴。可谁又能体谅父母的艰辛,爹娘的不易!要不是力尽体乏,父亲怎么会躺在场上休息?年少的我啊,那时只顾着自己累向父母叫屈,却没有向爹娘说句体谅的话!

将麦子装进袋子里,拉到家里,已经是子夜时分。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母亲还得为全家人做饭充饥。整个五月下来,累得全家都要脱一层皮!可看到金黄的麦粒颗粒归仓,心中又充满丰收后的喜跃,累并快乐着!

后来家里买下脱粒机,麦子不在上场。在麦地里铺上塑料布,将脱粒机安在麦田就可以了。场渐渐地失去了收夏的功用,只是在秋收,碾谷子还发挥着作用。一年两用的场,慢慢得变成了一用。再往后,村里又增添了谷子脱粒机。场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又重新做成了地。

但一座座麦秸垛,像蒙古包似的垛在场上。是儿童嬉戏的天堂,有时还会成为恋爱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月上枝头以后,佳人相约黄昏后。闻着麦秸垛麦子的余香,谈论着你情我爱的情话,多少有情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如此说来,场不但收获着丰收的希望,还收获着爱情的甜蜜和芬芳。

我家的场做成了地,村里没有了场,就少许多本该有的气息!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作家创作谈】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作者樊卫东在田野调查


去年7月的一天,我根据亲身经历,写了一篇散文《又逢7•19》。详细阐述了那年我家水毁的情况。投向本地佛刘老师创办的微刊《清漳两岸》。在7月19日发表以后,引来大家的留言和好评。紧接着在风雨中洪水的冲击下,家乡的木井大桥被冲塌了。一座由军民共建的、有五十年建桥史的木井大桥塌了!我悲伤不已,《桥殇》顺势而发,再次引起大家的共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我接二连三地在《清漳两岸》发表作品,引起涉县作协主席杨振国的注意。在杨主席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加入涉县作家协会。有幸接触到更多爱好写作的朋友,比如河北散文学会会员的赵华刚老师。在他们的不吝赐教下,我的稿件“高阳桥”刊登在《邯郸日报》上,与邯郸市著名作家韩冬红老师作品同版。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更是有力的鞭策!

2022年元旦前夕,由涉县文联承办的“百花迎新二O二二年迎春晚会”在涉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厅录制播出,我受邀参加观看。与文联朋友一起享受这一场文化盛宴!这是对我文学逐梦的再次肯定、再次洗礼!

元旦,由邯郸市文联组织的“文化下基层,一帮一活动”在我县举行,活动现场,我亲耳聆听邯郸市作协韩冬红、贾维秀等老师关于散文创作的学习讲座,受益匪浅。

由于在同学群里不断推送我的作品,我的高中同学,磁县清漳国有林场场长郝书良,帮我引荐认识了邯郸市作协副主席张楠。在张楠老师的指等下,我写的《我家的人世间》荣登河北学习强国平台。远在太原、石家庄的同院邻居,打来电话问候。多年没有的联系朋友,相互添加了微信。

今年四月份,承蒙我县著名作家师美素老师的厚爱,加入涉县文旅采风团,我荣幸成为涉县文旅采风团副团长。在师美素老师的力荐下,在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鄢福生老师的鼎力支持下,我加入了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成为会员,接触到的作家朋友更多,汲取文学营养的平台更大。我写的《父子情深》、《太行漓江》有幸在《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平台刊发,这对我又是更大的鼓励和鞭策!

一年来的文学梦想的追求历程,充满艰辛。在不断拼搏的路上,有幸得到人生中的贵人扶持、帮助,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我才能够勇往直前!再一次衷心地感谢,各位老师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

但愿在文学逐梦的路上,步入更大平台。汲取文学艺术营养成份,在各位老师的大力扶持下,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文学作品!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作者樊卫东近照




作者简介:樊卫东,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人。新天钢集团天津铁厂有限公司崇利制钢厂员工,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涉县文旅采风团副团长,涉县作家协会会员。痴迷文字,爱好写作,热爱生活。偶有文字散见平台报刊。


编辑:王瑜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征文大赛点击阅读原文

樊卫东:乡愁里忆爹娘(散文三篇)

河北文学编辑部